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在日本奈良文化财研究所飞鸟资料室主办的《Kitora古坟壁画 青龙白虎》展览会上,省文研所所藏《湾漳北朝壁画墓青龙图临摹本》参展,给日本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当地引起了很大反响。 日本《朝日新闻》报道说,本次展览会展示古代中国及朝鲜半岛的青龙白虎的摹本等文物70件以上,展览会从第一天开始就吸引了众多考古爱好者,并深受好评。最引人注目的是日本首次公开的中国北齐皇帝陵墓青龙图的摹本,其宽度约5...
近期,在日本奈良文化财研究所飞鸟资料室主办的《Kitora古坟壁画 青龙白虎》展览会上,省文研所所藏《湾漳北朝壁画墓青龙图临摹本》参展,给日本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在日本当地引起了很大影响。 日本《朝日新闻》报道说,本次展览会展示古代中国及朝鲜半岛的青龙白虎的摹本等文物70件以上,展览会从第一天开始就吸引了众多考古爱好者并深受好评……最引人注目的是日本首次公开的中国·...
主要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织锦仍是经锦为主,花纹则以禽兽纹结合花卉纹为其特色。北朝夔纹锦,残长30厘米、宽16.5厘米,由红、蓝、黄、绿、白五色分段织成。方格兽纹锦,残长18厘米、宽13.5厘米,经线分区分色由红、黄、蓝、白、绿五色配合显花。每区为三色一组,在黄白地上显出蓝色块状牛文,在绿白地上显出红色线条状的狮纹,在黄白地上显出蓝色线条状的双人骑象纹,把方格纹、线条纹和块状纹结合成特殊风...
门道北壁西口保存完整的包砖、壁柱槽和础石。本报记者 杨永林摄 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对十六国至北朝时期长安城东宫和西宫之间的宫门遗址进行了发掘清理,揭露出这一时期宫门的完整形态,这也是我国第一次对十六国至北朝时期长安城宫门遗址进行发掘,对研究长安城的沿革、建筑形态、城市发展、宫殿布局和宫廷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考古资料。 十六国时期的前赵、前秦、后秦和北朝时期的西魏、北周都建都...
“北朝与河北历史文化研讨会”日前在邯郸磁县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建议,磁县正在筹建的“北朝历史博物馆”,要建成邯郸乃至全国的标志性建筑。 据了解,“北朝与河北历史文化研讨会”由河北省历史学会主办,磁县文教体局、磁州窑博物馆承办。与会专家、学者提交论文33篇,研究课题涉及地方民俗、历史人物、诗歌文学、宗教信仰等门类,时间跨度大,...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凳、扶手椅等原本是少数游牧民族或者是西亚、古印度的高式坐具于此时传入中原地区。但席地而坐的传统生活方式尚未完全改变,但垂足坐的生活方式毕竟很方便,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此时期是高式家具和矮式家具并存的时期 这时,新出现的家具主要有扶手椅、束腰圆凳、方凳、圆案、长杌、橱,并有笥、簏(箱)等竹藤家具。坐类家具品种增多,反映了垂足坐已逐渐推广,促进了家具向高型...
公元220年曹丕袭魏王位,当年废汉献帝自立,国号魏。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或“蜀”),据长江上游地区;222年孙权在建业(今南京市)称吴王(229年称帝),据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从此,魏、蜀、吴鼎立局面形成。三国连年征战,263年魏灭蜀,265年司马炎代魂立晋(吏称西晋),280年晋灭吴,全...
2003年度国家文物局课题《魏晋北朝墓葬文化的区域性与阶段性研究》,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魏晋北朝墓葬作了一次全面整理和综合研究。在历史时期的众多考古遗存中,墓葬具有分布广泛、内涵丰富等特点,因此是最重要的一类物质遗存。迄今,在中国北方地区各省已经发现魏晋北朝时期的墓葬数千座,主要分布在当时的政治中心地区或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在分布地域上有很强的代表性。与六朝和其他时期墓葬相比,魏晋北朝墓葬具有分布集...
彩色乐俑演奏琵琶及古筝等乐器 记者 邓小卫 摄 南北朝时代的女子在当时的生活条件下如何打扮自己?昨日西安南郊发掘的一处南北朝墓葬里,出土的乐俑生动地透露了当时女子以戴假发为时尚的信息。 5位女乐俑都戴假发 昨日,考古人员在南郊发掘一南北朝时期的家族墓时,发现了5个彩色女乐俑,她们排成一排,俨然一个小型乐队,考古人员介绍,西安出土的乐俑非常少,很珍贵。除了乐俑,该墓葬还出土了彩色侍俑、陶罐、陶...
河北省蠡县文物保护管理所近日成功入库收藏一北朝至隋唐时期古石棺。 据蠡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辛俊良介绍,该石棺为青石质,长2.2米、前宽0.9米、后宽0.55米、前高0.7米、后高0.4米。石棺的雕饰全部为浅浮雕,右侧为青龙,左侧为白虎,前端为朱雀,后端为玄武。这是中国古代二十八星宿东西南北各方七宿的合称,也是道教所奉各方的神。 据河北大学考古专家李文龙副研究员介绍,根据门的形状和4神的形象可以...
1965年出土,河南洛阳博物馆收藏,长40厘米。乘牛车出行在当时是流行于贵族阶层的时尚,此物极为写实。
近日,湖北省襄樊市在内环路改造工程施工时发现一处魏晋南北朝时期墓葬。据考古专家介绍,这座墓葬的结构十分罕见,墓葬中出土了一个造型奇特的铜质羽人和一批保存完好的釉陶动物。 7月16日,考古人员对新发现的魏晋南北朝墓葬进行清理。
木板漆画———1965年11月出土于山西大同市东南十三里的石家寨村北魏琅邪康王司马金龙夫妇的墓室中,是南北朝时代难得的一份重要画迹。 墓室里的大量艺术品 这座墓室全长17.5米,墓道长28米,是已发现的北魏早期墓中最大的一座。据考古专家考证,墓曾被盗,但仍出土450余件珍贵文物,其中半数以上是披有铠甲的步兵和骑兵,骑兵的战马也披有铠甲,还有驮粮的马匹及骆驼等。还出土了石砚﹑陶壶﹑青瓷唾壶﹑...
12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透露,武胜县发现了两晋南北朝时代砖室墓群,初步考证属于较大型的贵族墓群,在我省还属罕见。 据介绍,武胜县在进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前期摸底调查时,清平乡天子村村民告诉工作人员当地有“天子墓”和“皇坟”。根据这一线索,普查队前往调查,从而发现这一墓群。
两条导流渠,9道排水沟,平滑而自然衔接,雨水沿沟渠顺地势流出。没有人会为现代这种导流装置感到惊讶,不过将它放到近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却是一个堪称伟大的发明。 12月12日上午,在对湘潭县杨嘉桥镇蛟托村墓庐山古墓葬群进行最后梳理查漏时,考古专家突然发现了这一令人惊叹的古代导流装置。记者在现场看到,墓庐山120号南北朝墓靠近墓口处的底砖已被掀开,里面由墓葬青砖间隔排砌而成的排水沟暴露在外,结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