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两个元代地方玉透雕炉顶 品鉴专家:王清廉(呼和浩特市收藏家协会顾问) 委托人:唐先生 这是我收藏的两个炉顶,应该是用玉石雕刻而成。玉炉顶是玉器的一种,炉顶是指香炉盖的顶子,是香炉盖上镶嵌的一种纽状的玉雕器。明人高濂在《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中对玉器的描述有这么一段话:“自唐宋以下,所制不一。如笛、管、凤钗,炉顶、帽顶, 梳背、玉冠、珥、绦环、刀把、猿、马、牛、羊、犬、猫、花朵种种玩物,碾法如...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该所对曾入选2003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内蒙古集宁路古城遗址继续进行考古发掘,发现65座古代墓葬,其中元代墓59座,鲜卑墓6座。 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境内的集宁路古城最早建于金代,后被元朝利用,是当时蒙古草原与河北、山西等地进行商贸交易的市场,最终毁于战争。2002年至2005年,考古人员曾对古城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大量金、元时期的瓷器,其数量之大、种...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曾入选2003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内蒙古集宁路古城遗址继续进行考古发掘,发现65座古代墓葬,其中,元代墓59所,鲜卑墓6座。 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境内的集宁路古城最早建于金代,后被元朝所利用,是当时蒙古草原与河北、山西等地进行商贸交易的市场,最终毁于战争。2002年至2005年,考古人员曾对古城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大量金、元时期的瓷器,其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器物...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内蒙古卓资县一处山间梯田上,发现一座较小规模的遗址,初步判断其为元代丰州城附近的一座兼具驿站功能的集镇遗址。 这座遗址的地理位置处于元代木怜道驿路的沿线上,呈长方形,南北长360米,东西宽150米,地表散落着大量陶瓷碎片、砖块、瓦片等遗物。 考古人员发掘了600平方米的面积,主要清理残存的灰坑、房址等遗迹,采集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石器、建筑构件等100多件遗物。...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12日对外披露,该所考古人员近日在内蒙古卓资县一处山间梯田上,发现一处遗址,初步判断为元代丰州城附近一座兼具驿站功能的集镇遗址。 消息指,考古人员在该遗址发掘了600平方米的面积,主要清理残存的灰坑、房址等遗迹,采集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石器、建筑构件等100多件遗物。其中,陶器主要有盆、罐、甑等器类,瓷器有黑釉瓷、白釉瓷、白釉黑花瓷、钧釉瓷等,石器有石杵、石臼、石狮等。在...
宋元·钧窑玫瑰紫蓝釉鼓钉水仙盆 元·钧窑碗 钧瓷从唐代兴起,经过了两宋时的鼎盛,进入元代后各地继续生产。由于宋时宫廷对于钧窑瓷器质量和数量的严格控制,致使仿钧之风遍及全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窑系,至元末才趋于衰落。钧窑系的形成使得钧釉瓷器的制作范围在元代更加扩大,如河南的鹤壁集、安阳、淇县、浚县、修武、宝丰、鲁山、禹州市、临汝、内乡、新安、林县等,河北的磁县、曲阳等,山西的浑源、怀仁、临...
资料图 元代是景德镇瓷器生产最为繁荣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有四大成就在陶瓷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即青花瓷、釉里红瓷、卵白釉瓷及颜色釉瓷。当元代中后期,景德镇青白瓷走向衰落的时候,青花瓷器跃上瓷苑并最终取而代之,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产品之一。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瓷器生产中的重要发明之一,虽与元青花的制作工序相同,但技术含量更高,较青花的烧成难度大,产量也更低,色彩纯正的器物传世不多。枢府瓷在元代景...
《秋郊饮马图》是赵孟頫晚年人物鞍马画的代表作。图中画牧马官驱骏马十数匹驰逐于野水长堤、绿波红树之间。此图布局讲究藏露,中景露地不露天,林木、坡石、人马置于右半部,人马向左方走,把来处藏于画外。左方只露出树干和溪水,把树干和远山远水藏于画外。堤岸、溪水向左方延伸,通过岸上两马的奔逐,点出境外尚有无限景物,画似尽而意未尽。作者将书法用笔融入绘画,人马线描工细劲健,严谨中蕴隽秀;树石、陂陀行笔凝重,苍逸...
元 青花釉里红鸳鸯砚滴 青花釉里红是瓷器釉下彩品种之一,青花是一种高温釉下彩装饰,以金属钴为着色剂,罩透明釉高温烧成便呈美丽的蓝色。而釉里红也是一种高温釉下彩装饰,以金属铜为呈色剂,装饰和烧成工艺和青花一样。这种将青花、釉里红两色同施于一器的装饰方法便称为青花釉里红。 由于青花着色剂是钴,釉里红着色剂是铜,二者性质不同,烧成温度以及对窑室气氛的要求也有差异,因此两者施于一器,而且红...
元瑞兽钮荷叶盖罐遗盖 元代龙泉窑兽钮露胎刻花剔地荷叶盖罐的遗盖,高13厘米,外径32厘米,口径22厘米,鼓顶宽沿荷叶形。更为罕见的是盖钮造型—— 一只瑞兽,高6.5厘米,四肢蹬坐,昂首挺立,竖起大耳,龇牙咧嘴,怒目圆瞪,威武雄壮,极具震撼力。此件瓷器难能可贵之处在于露胎装饰工艺的应用,除上述瑞兽外,在盖面鼓起的部分采用减地刻花法,露胎浅浮雕三朵缠枝牡丹花,使得器物凸现露胎及造型新工艺展现在...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四季长青的竹历来都是画家所钟爱的传统题材。竹,不畏严寒,修身直立,中通劲节,清雅脱俗,清秀于外,雅逸于心,名列“四君子”和“岁寒三友”,令历代骚人墨客为之倾倒,甘愿为之不惜笔墨,或绞尽脑汁赋诗吟咏,或寄寓纵情泼墨绘之,与竹为邻,万般钟爱。在风云变幻的历代兴替中,最短的元代虽不足百年,但画坛名家辈出,如赵孟、吴镇、柯九思等都是名重一时的画竹名家,李衎更是将自己对前人和他自己生平画竹...
考古人员近日在河北廊坊霸州市任水村西南,挖掘了6座古墓群,出土了一个墓碑和10多件完整的陶器、瓷器、宋代铜钱等随葬品。考古人员根据出土的墓碑碑文和随葬品等判断,这处古墓群是元代黄氏家族墓群,为研究当地元代丧葬文化和风土人情提供了实物依据。 霸州市文物管理所副所长康健说,这处古墓群是供电部门施工时发现的,2014年12月30日开始挖掘,6座古墓中,1号墓、3号墓、4号墓为圆形,2号墓、5号墓...
龙泉窑自南宋中期起步入鼎盛时期。南宋王朝的覆灭以及元王朝的建立,并未阻止龙泉窑发展的脚步,相反,由于天下一统,南北沟通,经济活跃,文化交融,以及元王朝加强对外贸易的政策与举措,龙泉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据调查统计,仅龙泉境内已发现元代窑址310余处,窑场在南宋的规模上沿瓯江两岸分布和蔓延,窑场数量和生产规模空前绝后,呈现出“瓯江两岸瓷窑林立,烟火相望,江上运瓷船舶来往如织”的繁荣景象。同时,在继承南...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