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一、隋唐五代时期玉器概述 隋、唐、五代的玉器,从风格和类型上看,应属于一期,唐代是主体,隋和五代是前奏和余波。隋代的玉雕风格基本上接近前代的风格和雕刻手法,至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灭陈之后,开始出现变化,略有一些新的动向、新的尝试,但由于地方不同。风格和手法也就各有特点,尚未形成完整的统一的样式,而隋朝已匆匆夭亡了。 可是这对下一时代唐代来说,确实起到了酝酿和发展的作用。 唐代国力最为雄厚...
多年以来,一些鉴定专家对玉器的辨别一直都是从表面感觉印象进行鉴定的。由于过去造假技术手段原始落后,所以用经验感觉还能够较准确的辨伪。但在假冒古旧玉器泛滥的今天,用高新技术手段伪造的赝品已经让几百年传统的鉴定观念明显落后了,也无法应对层出不穷的造假手法了。因此我们的鉴定也必须超越高新技术造假的水准,必须把过去缺乏科学性的辨伪提高到当前科学的鉴定论证证据上来。 通过几十年研究总结,笔者认为玉器鉴别应...
4月26日至6月26日,“清代玉器精品展”将在渭南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是渭南博物馆与保利艺术博物馆的又一次馆藏交流合作,展览将遴选出六十余件(套)玉器代表作品,将为广大玉器收藏爱好者以及市民游客带来一场文化艺术饕餮盛宴,全方位感受清代玉器的圣洁和精美。 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古往今来,美玉一直为人钟爱。玉被人格化,作为圣人君子的修为标准,玉之坚硬,象征着君子的气节;玉之温润,代表着君子的谦虚之风。...
中国玉雕专业委员会主任江功尧获奖 2016年3月30日,广东省玉器行业最具影响力人物及最具影响力企业的颁奖大会在广州隆重召开。来自广东、香港、澳门及台湾的玉器珠宝行业商(协)会的会长、秘书长、嘉宾及各商(协)会的会员参加此次的盛会。由于中国玉雕专业委员会江功尧主任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不断探索,在引领中国非遗玉雕文化中不断前行,在推动中国传统玉雕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中不断实践所做出的特殊贡献,特荣获...
毋庸置疑,汉代和唐代在中国民族史上皆属盛世;后代有些人仍自诩汉人、唐人为荣。不过,在玉艺成就方面,不少专家皆重汉轻唐。事实上,汉代玉器无论玉质、形制、纹饰、刀法、琢艺与风格等方面,均甚有特色,水平奇高;可说继春秋战国后,玉雕艺术更上一层楼。 唐代玉雕并非一无足取;虽然大体上比不上商、周及汉代兴盛,也不及后朝两宋玉器优雅和富有文人气质;但同样有不少传世品值得珍藏,不宜小觑之。 唐代因为文化对外开...
中国玉器源远流长,已经有近万年的辉煌历史,七千年前,余姚河姆渡文化的先民们,在选石制器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拣到的美石制成装饰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玉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新石器时代晚期,玉器的制作可能已发展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在河姆渡文化、大渡口文化、良渚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的遗址中,均有精美的玉器出土。其中有玉斧、玉铲、玉兵器等,当时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东汉袁...
良渚文化玉琮 良渚壁的确素壁多,有神纹的壁并不太多。 鱼是良渚部族栖水而居最喜欢的食物,个见并不是图腾, 而如同汉代握豕一样,象征殷富的艺术表达。 良渚二节琮,看良渚晚期,为何看良渚晚期?根据所留下的信息,兽面纹和神秘的眼睛,这是良渚文化,与河洛文化及东夷文化——脉相传。现学术观点主要集中: 1、蚩尤和良渚文化的关系。 2、良渚神徽。 3、图腾。 4、神兽首。 学者发现一个...
身上的佩挂,或悬于颈,或系于腰,是古人重要的装饰。辛弃疾 《沁园春》:“有美人兮,玉佩琼琚”,沈约《俊雅》:“珩珮流响,缨绂有容” ,孔尚任《桃花扇》:“何处瑶天笙弄,听云鹤缥缈,玉佩丁冬”,不仅悦目,而且悦耳,是美饰亦是文饰,越来越趋于精美讲究。 不同质地、不同形貌的佩饰,往往有区分等级的作用。《唐六典》:“随身鱼符之制,左二右一,太子以玉,亲王以金,庶官以铜,佩以为饰”。《清稗类钞》记载:五...
以活生生的动物为玉雕题材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在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新石器文化遗址中都发现了大量玉雕动物佩饰,反映了人类早期和动物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关系。在随后的历史中,动物玉雕题材越来越广泛,作品越来越多,人们赋予这些动物玉雕许多吉祥寓意和文化内涵。直到今天,玉雕动物佩饰仍深受人们喜爱,尤其是生肖类玉雕挂件,是许多人的心爱之物。 目前已出土的红山玉器中,多数为动物造型的艺术品,除了著名的在...
解读红山玉器 近几十年的考古发掘表明,红山文化时期正是人类从母系社会走向父系社会的转型期,女性崇拜在当时的社会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上世纪80年代,考古工作者对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东山嘴遗址和辽宁省朝阳市的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的牛河梁遗址进行了挖掘。在东山嘴遗址首次发现了女性裸像;在牛河梁遗址发现了大约距今5000年的大型祭坛、女神庙、积石冢“金字塔”式建筑,出土了面涂红彩的泥塑女神头像,有学...
收藏高古玉器,或常到各大博物馆参观远古文物者,多少会对原始民族及其社会、信仰,以至意识形态等有进一步认识。 例如附图,乃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距今约四千年至五千年前)刻“兽面纹”的“山形”玉器,亦称作“三叉形”器;造型与纹饰皆十分独特。迄今,据知仅于余杭反山和瑶山墓地出土这种纹饰之“山形”玉器;浙江其它地方皆没有发掘出来。 “山形”器大体放墓中死者头部,中叉皆钻圆孔(见图),辄与长玉管接连;乃寓...
大连现代博物馆与武汉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天地精灵·璀璨江汉——武汉博物馆馆藏玉器精品展》将于4月8日至7月10日在现代博物馆展出。该展是两馆的首次合作。6月,大连现代博物馆馆藏晚清民国绣品展《那年·绣色》将走进武汉博物馆。 此展是大连现代博物馆举办的首次专题玉器展览。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更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次...
商代人特别喜欢鸟,一来因为日常生活中,时常接触各种鸟类;二来是那时官民上下均崇拜鸟,视作一种“图腾”。故商代雕琢的玉鸟,一类为写实性;另一类则近于神话式的夸张型,后世却认为怪诞。它们大多属板状(片状)体,作佩饰为主。 若以后一类而言,殷商时期,辄有鸟类与其他动物合雕,以至视为一体(同体)的玉件。例如妇好墓中,便曾出土三种(或以上)的合雕者。其一为兽首鸟身(出 土两件),兽有角;乃商代人士“鸟崇拜...
古时的玉器图案纹饰非常的丰富,每种不同的寓意都会有很多种纹饰图案表达。而具有招财寓意的图案种类也是非常多的,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几种。 九鱼图,九鱼图的样式就是在玉器上绘制成九尾的锦鲤或是金鱼。九有长长久久的寓意,鱼字与余同音,所以九鱼图就予以了得到丰厚的利润,钱财滚滚而来。 金蟾,金蟾为三足,相传它原本为妖精,但是后来改邪归正,能够吐钱财给人,所以被人们视为旺财的瑞兽。在摆放金蟾摆件时要后注意...
会议现场 与会人员 中国文物网讯 2016年3月28日,中国文物学会收藏鉴定委员会暨玉器研究部2016年年会在京举办,会议总结了中国文物学会收藏鉴定委员会及其玉器研究部2015年所作的工作,讨论了2016年开展的相关工作计划。当天下午,与会专家学者及藏家还就古玉文化、古玉研究和古玉收藏及鉴定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学术研讨。 会议现场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