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文:谢东荣 风俗画以图画的方式形象地记录民间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情景。风俗画的起源较早,汉代的画像砖中就已有类似的反映。及至宋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风俗画渐趋繁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其代表。元明清时期风俗画继续发展。晚清之时,以《点石斋画报》为代表的画报、连环画等如雨后春笋般兴起,风俗画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国家图书馆馆藏一部清彩绘本《北京民间生活百图》,反映了晚清时期北京的民间生...
唐代三彩载乐驼,驼背上坐着一支小乐队,中间站一女伎,正在歌舞。乐队奏出的美妙音乐,让那高昂头颅的骆驼也听得陶醉。从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这件稀世之宝中,人们仿佛听到从丝路传来的盛唐之音,感受到唐代艺术家的激情。 文:刘英杰 唐代是中国古代鼎盛和繁荣时期。由于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频繁,在音乐舞蹈方面,既继承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乐舞艺术传统,又融汇了外来音乐、舞蹈的因素,形成中国古代乐舞史上的一个高峰...
一条浑身布满黑红鳞片的盘龙,浮现在一个四千年前的彩绘陶盘之中,使我们再次强烈地感受到华夏文明史上龙文化的艺术魅力。 作为陶制礼器——彩绘龙纹陶盘,它不但获得“中华第一龙陶”的美誉,还绘有独一无二口衔松枝的有齿龙。而作为一件与龙有关的直接物证,它的出土再次引发了一场龙之源的深入探究:我们祖先崇拜的图腾到底是来自真实的龙还是想象出来的龙?如果是真实的,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身首不一的猪首龙、马首龙、鳄首...
到了距今4500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山西的新石器文化呈现出异彩纷呈的面貌。夏县东下冯、襄汾陶寺、长治小神、太谷白燕等地方类型构成了山西龙山时期的主体。其中作为中原地区龙山文化遗址已知规模最大的陶寺文化无疑是这一时期最为发达的物质文化遗存,从几十年的考古发掘来看,无论从空间上还是从时间上,进步的陶寺文化都与古史所载的“尧都平阳”非常吻合。 龙,是中华民族的神物,数千年来始终有崇高的地位,至今我们...
雅昌艺术网讯 据英国《每日邮报》12月28日报道,在中国云南哈尼族的传统节日斗牛绘画节上出现的彩绘公牛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复杂的图案、鲜艳的色彩……这些全身涂满色彩的公牛吸引了大家的密切关注,而其背后隐藏的原因确实是为了抵御入侵者。在中国云南省江城县的哈尼族,按照传统说法,他们在牛身上的绘画是为了保护他们的村庄。这些牛可能会吓跑村庄周边的老虎。而现在,这一保留下来的...
《多吉丹佛唐卡》开箱与媒体记者见面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12月20日,一幅民国时期的国家一级文物《魔女仰卧纸本彩绘图》在湖南省博物馆内开箱亮相。湖南省博物馆将从28日起与西藏文物局、民族文化宫联合举办为时三个多月的《佛光里的神秘西藏》跨年特别展览。展览共分为“圣地梵韵”、&l...
汉阳陵帝陵东阙门遗址发掘现场 今年4月启动的汉阳陵“正门”东阙门的发掘又有了新发现。昨日,汉阳陵博物馆发布了发掘阶段性成果:这里发现了26米长的草拌泥墙皮,上面还带有3层彩绘,这清晰表明这里曾经历大规模维修或重建,后被一把大火烧过后废弃。今年共发掘400平方米面积。发现的红烧土透露出东阙门被一把熊熊大火烧过后废弃。 草拌泥墙皮上有3层青色彩绘 经过半年多的工作,东...
中新网兰州12月5日电 (记者 冯志军)记者5日从甘肃省文物局获悉,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受损的国宝级文物隋唐贴金彩绘围屏石榻的保护修复工作已于近日完成。近期,天水市博物馆将举办“丝路瑰宝——隋唐贴金彩绘围屏石榻”特展,面向社会免费开放。 隋唐贴金彩绘围屏石榻1982年6月出土于天水市秦州区石马坪村文山顶。石榻通高1.23米,宽1.15米,长2.18米,蛇纹岩石质,由大小不等的17方画像石和8...
11月26日,西安洪庆街办王村一建筑工地发现一座十六国时期古墓,经抢救性发掘,目前清理修复出土文物40余件,其余仍在修复清理中。器类主要有: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等。其中大量彩绘陶俑色彩鲜艳、形象生动。记者28日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获悉,11月26日,西安洪庆街办王村一建筑工地发现一座十六国时期古墓,经抢救性发掘,目前清理修复出土文物40余件,器类主要有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等,其中大量彩绘陶俑...
近日天水市博物馆顺利完成馆藏国宝文物——隋唐贴金彩绘围屏石榻的保护修复和布展任务。“丝路瑰宝——隋唐贴金彩绘围屏石榻”将向社会全面开放。据了解,隋唐贴金彩绘围屏石榻1982年6月出土于天水市秦州区石马坪村文山顶。石榻通高1.23米宽1.15米长2.18米蛇纹岩石质。由大小不等的17方画像石和8方素面石条组成分床座、床板和屏风三...
河北宣化文物工作者日前在一处工地进行勘探时发现一处由10座墓葬组成的明代家族墓群,并在其中一座墓葬中首次发现了“三鬼图”彩绘阴阳瓦。 宣化区文保所副所长寇振宏介绍说,这处明代家族墓地均为竖穴土坑式,挖掘出土了“三鬼图”彩绘阴阳瓦、符箓朱砂阴阳瓦、黑釉瓷罐、天启通宝、嘉靖通宝等随葬品。其中,“三鬼图”彩绘阴阳瓦为该地区首次发现...
近日,位于中国东北的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主山脉上首次发现绘有近百幅彩绘岩画的石林。此处石林的发现者鲜卑文化学者崔越领和安亚林介绍,根据考察,此处石林为距今200至30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呈现“层页岩”状,长近百米、高20余米的岩柱神似一部巨大的沧桑古书,石质为花岗岩。在这个由17处大小不一的岩石组成的石林多处岩石上发现了近百幅彩绘岩画,依据岩画的绘画技法、遗存痕迹、表...
图1 幡,梵语称Pataka,音译为“波哆迦”,是象征佛、菩萨之威德和供养佛与菩萨的庄严神圣之物。可以用竹杆等挑起来直着挂起的一种旗子。佛经中称,造幡供养不仅能降魔得福,而且可远离苦难往生诸佛净土。更被视为佛教中庄严的法具之一,经常使用于佛寺中的法事。其形状一般是由三角形的幡头,长方形的幡身,幡身左右两侧的幡手和幡身下的幡足等几个部分构成,质地是以棉、绢、纸、麻麻烦麻金属等...
近日,本市紫砂器收藏鉴赏家、“上海壶之宝馆”馆主吴士保先生,在本市河南南路多宝古玩城举办“壶之宝馆”典藏精品展,让人们领略到紫砂艺术的博大精深。 展览中,一件彩绘山水笔海十分引人注目。这件笔海高170毫米,口径170毫米,底刻“康熙御制”楷书方印,是大清康熙皇帝皇宫之御用品。此笔海用团泥制成,珐琅彩绘山水。其彩绘山水尤为精彩,以清初“四王”绘画为蓝本,法度严谨,底蕴深厚,所绘之处笔笔精细,纤毫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