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2日下午2时18分许,四川阆中古城地动山摇,刹那间,刺耳的呼啸声让人胆战心惊,人们的惊呼声响彻古城。人们纷纷跑向开阔地带和广场、江边避灾。 古城中的中天楼木柱被震波扭裂。傍晚时分,记者攀上白塔山看到,山腰山岩崩塌,古城人天天能够见到的白塔雄姿已荡然无存,一大堆砖砾堆在塔脚下,而“香城宫”残壁破败。 据景区工作人员李慧琼介绍,当日下午景区人员很少,地震时仅几个人在现场,...
中新社成都五月二十日电 (记者 杨杰)据初步统计,截至十九日,在“五·一二”汶川地震中,四川省共有六十五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百一十九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许多已经全部垮塌或面临垮塌;馆藏文物损失八百四十一件,其中珍贵文物一百四十八件。 今天下午在成都武侯祠举行的国家文物局抗震救灾四川现场会上,四川省文物局副局长王琼汇报了目前掌握的四川文物...
“对各县格萨尔文化遗址和传说故事的全面普查正在进行中,以便摸清家底后,对格萨尔文化资源进行综合保护。”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格学办秘书长韩晓红28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韩晓红说,这项从去年开始的工作只是保护藏族文化遗产工作的一部分,在四川藏区,各项文化遗产得到了精心保护。 “从有世界最长史诗之称的《格萨尔王传》,到藏戏、唐卡、石刻、藏医药、藏寨民居建筑等...
1个冰川时代就存在的溶洞、9组岩画、9件未经打造的最原始的石器……这是日前在四川省彭州市发现的远古人类遗存。 来自成都地质矿产研究中心的高级工程师周自隆、原地质矿产部高级工程师吕正日前称,他们在彭州市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进行地质调查时,于地质公园核心区发现了一个远古人类生活的溶洞。 这个名为“穿心洞”的溶洞,位于彭州市白鹿镇塘坝村,洞内较宽敞平坦,...
这是发现远古人类遗存的溶洞 地质专家周自隆和吕正日前称,他们在四川省彭州市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区发现一个远古人类生活的溶洞。除了较早发现的9件石器外,近日又发现了9组岩画。这个名为“穿心洞”的溶洞位于彭州市白鹿镇塘坝村,洞内较宽敞平坦,最宽处约30米,大约有2000平方米,可以容纳几千人。溶洞中发现的9件石器经专家鉴定,被认为是未经打造的最原始的石器,年代应早于旧石器时...
四川大邑东汉家族墓葬群考古发掘工作在10日发现罕见双面俑后,16日又发现了夫妻合抱俑。 大邑县文管所副所长廖学兵介绍说,这件夫妻合抱俑高约20厘米,与双面俑一样都是黑陶质地,但与双面俑造型中两人背靠背不同,夫妻合抱俑是前胸贴后背,从体态特征判断造型为一男一女,男俑两臂从女俑腋下将其环抱。 廖学兵说:“夫妻合抱俑中一男一女身体紧贴,头部紧靠,虽然看不清面部表情,但从动作上仍能感觉到两...
记者今日从四川省绵阳市文物局获悉,绵阳市首创“文物银行”,建设中心库房集中代管全市七个县(市)的近三千件国有馆藏珍贵文物。据悉,实施文物集中代管在中国西部属首家,在全国亦不多见。 据该市文物局局长王锡鉴介绍,绵阳博物馆文物中心库房建设得到国家文物局专项资金支持,总面积达一千八百余平米,分为金属类库房、玉石类库房、陶瓷类库房和有机质材料类库房。从二00七年四月起,该市境内适...
考古专家在考察西坝窑址的一座窑炉 考古专家在对西坝窑址庙沱村一号窑炉的搬迁保护进行考察论证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日前宣布,位于乐山市境内的西坝窑址目前已发掘出5座南宋至元代的窑炉。 西坝窑址是在乐(山)宜(宾)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发现的。窑址位于乐山市五通桥区西坝镇建益村、庙沱村一带,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大致分布在岷江一级支流沫溪河右岸的山坡上,是迄今为止西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的窑...
去年11月30日,曾报道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出土的象牙,有可能来自四川本土。如今,新发现一个亚洲象齿板化石,再次提供了新的实物证据。 10天前,广汉一位农民在三星堆祭祀坑附近翻地时偶然发现了一块动物化石,同时发现的还有一把石斧和一个玉璧。昨(2)日,成都理工大学古生物学家蔡开基教授鉴定出,该动物化石为亚洲象齿板化石,为三星堆和金沙遗址象牙来源提供了新的实物证据。 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出土的象牙数量之大...
四川民间近日发现罕见的雌雄同体的“阴阳人”玉石器实物,这表明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阴阳人”现象在古代可能已经存在。 一人雌雄同体,俗称“阴阳人”。中国宝(玉)石协会理事、知名矿物学专家张如柏教授介绍说,这件“阴阳人”实物的上身为女,下身为男,头上有玉牙璋,总高1.54米,重约40公斤。“阴阳人...
从汉代遗址出土的陶纺轮 从汉代水井中出土的井沿花边汉砖 从汉代遗址出土的瓦当残片 3月23日,四川省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宣布,一处汉代先民生活场所的遗址在成都市青白江区被发现,这处遗址是成都平原少见的原生汉代文化遗存。主要遗迹为500余平方米的汉代遗址,汉代文化堆积层达0.3米至0.8米厚,是成都平原少见的原生汉代文化遗存,可分辨的器形主要有陶釜、陶罐、陶鼎、陶钵、陶缸、...
这是褚家村遗址发现的具有三星堆文化特征的两处灰坑 这是褚家村遗址出土的钻孔石刀 这是褚家村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3月19日,四川省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有关人士宣布,成都市新都区发现一处距今4000年的较高规格聚落遗址,该遗址具有三星堆文化的特征。据介绍,这处遗址被命名为褚家村遗址,是新都区文物管理所2月下旬在新都镇褚家村一建设工地文物勘探中发现的。截至目前,褚家村遗址的抢救性...
因为洪水的缘故三星堆文明逐渐衰败,古蜀先民陆续向成都平原迁徙,在此建立了金沙古国,金沙文明由此兴起……可是在三星堆与金沙之间,会不会存在一个节点,串联起两个文明,使之形成文化走廊,见证古蜀先民迁徙?昨日记者获悉,在新都区新都镇褚家村一建设工地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个距今约4000年前、占地1万平方米以上的早期人类聚落遗址。这一发现正好印证了节点的存在。专家评价,该遗址向北是三...
12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透露,武胜县发现了两晋南北朝时代砖室墓群,初步考证属于较大型的贵族墓群,在我省还属罕见。 据介绍,武胜县在进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前期摸底调查时,清平乡天子村村民告诉工作人员当地有“天子墓”和“皇坟”。根据这一线索,普查队前往调查,从而发现这一墓群。
12日,记者从大邑县有关方面了解到,3天前,该县文管部门在风韩场镇兰田社区发现了10多座1900多年前的汉墓。考古专家们希望通过对它们的整理性挖掘,解开当地的“神秘土墩之谜”。 现场:十多座汉墓重见天日 昨日上午,大邑县文管部门正对汉墓遗存文物进行清理发掘,大量的青色汉代花边砖重见天日,砖缘处的水波纹、菱形纹和联璧纹清晰可辨。经现场测量,出土的汉代花边砖单个重达10...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