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承德避暑山庄山区内发现了一块日军侵华植树石碑,这块石碑的发现进一步印证了日军侵占承德的历史,也为进一步研究承德抗日斗争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这块石碑位于避暑山庄山区笠云亭西北侧山顶,长135厘米,厚12.5厘米,宽16厘米;石碑有碑座,高40厘米。石碑正面写着“第八军团纪念植林”。石碑背面写着“第八师团驻屯纪念,为黑松苗木一万株本此,山上二植树。昭和八年十月”等字样,均为楷书繁体字。中共承德市...
近日,余姚河姆渡镇车厩村发现一块刻字的古代石碑,经现场考查,此石碑是南宋哲学家杨简的墓志铭。 据史料记载,杨简是南宋明州慈溪县城(今江北慈城镇)人,(公元1141一1226年),字敬仲,因曾筑室德润湖(慈湖)上,也称杨慈湖、慈湖先生,谥号文元。杨简的主要哲学贡献在心学的发展上。他师从宋著名哲学家陆九渊,具体实践了陆氏“六经注我”的为学方法,主张“毋意̶...
昨日,“曹操墓打假论坛”发起人倪方六作为反方代表参与了《一虎一席谈》的录制,在与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唐际根辩论时,他再举证据指“魏武王”石牌造假。 继今年一月后,倪方六与唐际根再次聚首《一虎一席谈》,再论“曹操墓真假”。针对唐际根所说的“倪方六不专业”一话,倪方六抵京后特意到朋友的“文物高仿...
近日,一座梁武帝撰文石刻碑石在成安完整出土,据称这是目前唯一一块现存碑。 随着成安县二祖寺生态文化园内文物清理工作的深入发掘,一座梁武帝撰文石刻碑石浮出了地面,石碑保存比较完整,石碑下驮碑的霸下(又名赑屃)形态完好,惟妙惟肖。碑石上除上半部石刻因年久风化模糊不清外,下半部的石刻字迹清晰,虬劲有力。从字面上还能清楚地看到“梁武帝撰、李朝正重建”等字样。 据成安县文史...
9月2日,记者从三都水族自治县文物管理所获悉:自今年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以来,三都文物普查工作小组在该县九阡、塘州、水龙等乡镇一共发现62座石板墓及墓群。其中,九阡上水达石板墓群是三都迄今被发现的石板墓中规模最大的一处。 九阡上水达石板墓群位于九阡镇石板村水达上寨旁一座小山丘上,地势呈东西方向,墓群呈弧形排列,该墓群共55座,分东区、西区两部分,东区有石板墓15座,西区41座,东、西墓群间...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9月2日,记者从三都水族自治县文物管理所获悉:自今年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以来,三都文物普查工作小组在该县九阡、塘州、水龙等乡镇一共发现62座石板墓及墓群。其中,九阡上水达石板墓群是三都迄今被发现的石板墓中规模最大的一处。 九阡上水达石板墓群位于九阡镇石板村水达上寨旁一座小山丘上,地势呈东西方向,墓群呈弧形排列,该墓群共55座,分东区、西区两部分,东区有石板墓15座,西区41座,东、西墓群间距约...
1号墓发掘现场自从曹操墓在河南安阳发现之后,关于其真假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21日在苏州召开的由河北邯郸古邺文化研究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三国文化全国高层论坛上,与会学者提出,出土石碑中“魏武王”称谓不合理成为曹操墓系伪造的有力证据。曹操墓出土的石牌中,刻有“魏武王”三个字的共有7块,其中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的一块石牌最为完...
相关资料显示,1905年10月8日,清朝设立巡警部,徐世昌任尚书 位于市区东升路与杉青闸路交会处的落帆亭,目前正在紧张地施工建设,将建成落帆亭公园。昨天,从工地上传出消息,这里发现两块神秘石碑,其中一块石碑上的碑文中多次出现“警察”字样,给人颇多联想。摄影/盛建生 石碑藏在墙体内 昨天下午5点,记者闻讯赶到落帆亭公园施工工地时,工人正准备收工。工地上比较凌乱,随...
图一:1954年影印版《展氏族谱》。 图二:《展氏族谱》中有关“和圣”柳下惠的插图。 图三:在展洼中洼村的村子中央,路边倒卧着一通石碑,上面的字迹为“重修和圣祠堂”。崔健/摄 济南日报记者采写的报道《“和圣柳下惠故里”石碑现身济南》见报后,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关注。记者就此又采访了有关专家,他们认为这次在平阴县孝直镇...
图一:在村里发现的刻有“和圣柳下惠故里”字样的石碑。(崔健摄) “和圣柳下惠故里”石碑现身济南 “柳下惠故里”石碑现身平阴县孝直镇展洼村,石碑立于明代,保存完整;这里现存还有“和圣祠”等遗迹及记述“和圣”的《展氏族谱》 提起“和圣”,可能很少有人知道...
“老石碑变成了垫脚石,如今这里拆迁,希望文物部门来看看,这座石碑是否有保护价值。”近日,市民刘先生发现,迎新街57号院刻有“古刹地藏禅林”的老门楼已被拆除,他希望在地上躺了40多年的老石碑能有一个好归宿。 市民刘先生说,他家上世纪50年代末搬到了位于菜市口东南角的迎新街,“当时,这条老街叫做阎王庙街,60年代改成了迎新街。”...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