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新石器时代玉器是指包括河姆渡文化时期的玉器,红山文化时期的玉器,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龙山文化时期的玉器共4个文化时期的玉器。从本篇开始,渐次展示新石器时代玉器图片及其说明,供爱好者学习、欣赏。 【河姆渡文化时期的玉器】 河姆渡文化发现于浙江省杭州湾附近的余姚县河姆渡,距今年代约6800~7000年,在河姆渡遗址第三、四层所出土的玉器是我国迄今发现较早的玉饰件之一。 器品种有璜、玦、管、珠、饼...
韩国称发现一座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中期农田 韩国宣称在在江原道高城文岩里遗址发现一座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农田,证明当时韩半岛已开始耕田,更说新石器时代农田遗址在中国和日本未曾发现过,学术界认为文岩里将成为探索东亚农耕历史秘密的钥匙。 韩国朝鲜日报中文网报导,韩国文化遗产厅的国立文化遗产研究所26日在文岩里举行记者会指出,此地发现1000平方公尺沟垄相间的新石器时代的农田遗址,遗址上的...
据韩国国际广播电视台(KBS)6月26日报道,韩国国立文化研究所在文岩里地区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中期农田遗迹,证明朝鲜半岛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栽培农作物。 据报道,在对位于江原道高城郡文岩里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察时,韩国国立文化研究所发现新石器时代的农田遗迹,而中日两国尚无此发现。 报道称,韩国国立文化研究所以前虽然发掘过当时使用的镐头、犁和粟、稷等碳化谷物,但发掘出能够直接证明栽培农作...
5月24日,文物抢救性挖掘工作结束,考古队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文物清理。 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在南宁市坛洛镇富庶村雷懂坡新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目前已挖掘出土300余件石铲残件。考古人员判断这批发掘出石铲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年代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挖掘出的300多件石铲残件其中较为完整的石铲有100多件,这批文物将对研究大石铲文化现象和稻作文化等有重要价值和作用。
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在南宁市坛洛镇富庶村雷懂坡新发现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目前已挖掘出土300余件石铲残件。考古人员判断这批石铲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文物抢救性挖掘24日结束。 中新社记者昨日来到遗址发掘地点,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南宁市博物馆的考古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文物清理工作。一位陈姓工作人员介绍说,考古队人员于5月14日来到雷懂坡一片香蕉林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掘出300多件石铲残件...
中新网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 马海燕)汇聚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齐家文化等新石器时期精品高古玉器的中国古代神玉展今日在中国艺术馆展出。这是该馆首次推出古代玉器专题的展出。 红山文化年代为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良渚文化存续之间约为距今5300年至4200年前。齐家文化的年代为公元前2000至公元前1900年。所以这些古代神玉的年代至少都有4000至6000年的历史。 此次展出的...
昨日,炎陵县又公布了2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包括新发现的5处商周时期的古遗址、1处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 该县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08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开展以来,炎陵县共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261处,其中新发现169处。为珍惜、巩固普查成果,炎陵县政府将27处不可移动文物,公布为炎陵县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有10处古遗址、9处古建筑、1处石刻以及7处近现代纪念建筑及重要史迹...
据湖南日报报道,6000年前的湘南地区,史前人类如何生活?从我省考古专家对桂阳县银河乡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可见端倪:成年男性与现代人一样身强体壮,猎食牛、猪、鹿、熊等较大型的野生动物,制作有凤鸟、太阳、兽面等极为复杂纹饰的陶器…… 2011年11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郴州市文物处对千家坪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专家认为,这个有着典型聚落特征的遗址,出土文物带有强烈的洞...
用于水网地带及热湿丘陵地区,例见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建筑平面为多室组成之矩形长屋,通面阔约30米,通进深7米(包括宽1.3米之边廊)。建造时先在土中打入木桩,桩上铺厚木板,板上再建房屋,使之架空,以防潮避水和抵御兽害。建筑结构之木柱梁均以榫卯连接,廊间施直棂勾阑。这些都是中国最早发现的木作实例。 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的木构榫卯 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苇编残片,用于干阑式建...
楚天都市报(微博)讯 (记者 伍迪 实习生 杨帆)继汉代玉凳掀起轩然大波后,文物圈又出现稀罕物。昨日,微博名为“制片人刘建华”者称其鉴赏了一件新石器时代玉雕兔骨架,此藏品掀开了中国玉文化神秘一页。这条3月5日发布的微博,昨日遭网友疯狂转发和质疑。记者将此微博发给我省考古专家后,得到的回复则是这样的文物不可能存在。 刘建华在微博中称,他因拍摄电视剧《大收藏》,目睹了民间收藏的十万件藏品,其中一件...
方家洲遗址位于浙江省桐庐县瑶琳镇潘联村。桐庐地处浙西中低山丘陵区,县境四周的群山与过境的分水江、富春江形成一个呈斜T字形的地形概貌,狭小的河谷平原和山前冲刷的低矮岗地就间或其中,自然条件明显有别于浙北平原区。自西北向东南贯穿于桐庐县境大部的分水江,流经潘联村地带时呈形的大拐弯,2009年桐庐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队于此处三角洲形岗地上发现了该遗址,同年底三普省级验收专家组对方家洲的发现给予了高度评价...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考古学进展中,一项新兴的探索领域是性别考古学?这一领域和女性考古学有点重合,其要旨是从性别研究来进行社会考古学的研究,并对考古学中忽视女性的倾向进行纠偏。这项研究并非限于从骨骸的鉴定来区分墓主的性别和年龄,这是属于生物学范畴的体质人类学观察。性别考古是试图从物质文化来探究男女成员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劳动分工、权力随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变化。这些现象与性别有关,但是它取决于...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