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5月15日,南召县文广新局文物所专家组成调查组,到该县四棵树乡神仙崖、三岔口村交界的摞摞石山上,对当地群众反映的疑似岩画群进行实地调查,初步认定该处是一处大型岩画群,是史前文明的重要遗迹,与新郑具茨山、方城、鸭河岩画在基本形态上比较接近,对研究中原岩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摞摞石山位于四棵树乡神仙崖、三岔口村交界处南岗组,西距207国道1.5公里,海拔350米,山顶处巨岩林立,怪石嶙...
天津科技工作者罗宝琪承担的“大宋水运浑象仪科学复原”项目顺利完成,复原仪器稳定可靠,运转良好。这是我国首次成功再现宋代大型天文仪科学原理。这个项目近日通过由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自然史研究所、清华大学等专家组成的验收鉴定委员会验收。 项目验收会专家认为,这个模型设备以古代文献记载为依据,用实验考古的方式再现宋代水运浑象仪的科学原理,稳定可靠,运转良好。 北宋元祐七年,天文学家苏颂成...
由中共乐清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市博物馆承办,市收藏家协会协办的大型鉴宝活动日前在周昌谷艺术馆举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云峰参加了鉴宝活动并致辞。 活动以“寻乐清文物瑰宝,为名城创建加力”为主题,旨在为乐清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工作加瓦添砖,让更多收藏爱好者正确地认识藏品,在体会收藏乐趣的同时,增加收藏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对民间藏宝进行保护、交流和研究。 活动为来自...
5月6日至8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山西陶寺、周家庄遗址现场研讨会在运城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和陕西、四川、浙江、河南、山西等省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的国内最顶级的专家学者约50余人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在对襄汾陶寺遗址、绛县周家庄遗址发掘现场和近年来各自出土的文物进行实地考察后,围绕两大遗址的重要发现成果,与会专家通过发掘成果汇报、现场提问、讨...
5月6日至8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山西陶寺、周家庄遗址现场研讨会在运城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和陕西、四川、浙江、河南、山西等省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的国内顶级专家学者约50余人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在对襄汾陶寺遗址、绛县周家庄遗址发掘现场和近年来各自出土的文物进行实地考察后,围绕两大遗址的重要发现成果,与会专家通过发掘成果汇报、现场提问、讨论交...
今年5月18日是第39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内涵是博物馆作为教育与文化机构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实践中正扮演一个日益重要的角色。5月12日,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我省文物系统围绕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将广泛开展各类贴近观众、贴近生活的活动。 唐玄奘将“现身”陕历博 据了解,5月18日,省文物局将在活动主场——陕西历史博物馆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
坡赵墓地位于河南省新郑市龙王乡坡赵村东南约200米处,属于新郑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龙王墓群的组成部分。2014年5月到7月,为配合河南省商丘—登封段高速公路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该墓地进行了勘探和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约500平方米,共清理墓葬1座、水井1口、灰坑3个及一段壕沟。 坡赵墓地共发现古墓葬3座,分别编号为M1、M2、M3。这3座墓规模均较大,从北向南依次排列。M2位于最北面,目前地...
我省考古人员日前在西安临潼区韩峪秦东陵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一座战国晚期的大型建筑遗址,在先秦时期的秦公陵区内发现建筑遗址尚属首次。 这个建筑遗址位于秦东陵四号陵园内的一个“中”字型大墓南侧,呈“凹”字形分布,东西长50多米,南北宽40米,夯筑墙体宽4.8米,北侧因平整土地而遭到破坏。残留的部分墙体两侧,有规律的分布着大量的瓦片等建筑材料,说明墙体两侧原有廊房类建筑。板瓦的纹饰有外绳纹、内...
为纪念古琴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2周年,“古琴的故事”大型古琴展览展演系列活动28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展,并将持续至5月31日。 古琴是中国传统高雅艺术的典型代表,拥有三千年的历史,蕴含丰富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无数的华夏乐器中,唯有古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堪称当之无愧的中华文化瑰宝。本次“古琴的故事”展出的78张古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首次展出承载着古...
近日,记者从城口县获悉,该县在修齐镇村级公路修建过程中,意外发现一处“一穴六室”的明代古墓葬。该规模的明代墓葬群在重庆境内尚属首次发现,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据悉,墓群位于城口县修齐镇枇杷村5组一名叫“老鸹池”的地方,今年2月份就已被村民发现。但由于“忌讳”,村民又用泥土把洞口盖上了。直到本月初,考古人员才开始对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在发掘现场,记者看到,该墓葬群面向正西方,六...
该墓葬群面向正西方,六个墓室呈一字并排,全部为灰砂砖结构,建有通畅的排水通道,占地约20多平方米。 4月16日,记者从城口县获悉,该县在修齐镇村级公路修建过程中,意外发现一处“一穴六室”的明代古墓葬。该规模的明代墓葬群在重庆境内尚属首次发现,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据悉,墓群位于城口县修齐镇枇杷村5组一名叫“老鸹池”的地方,今年2月份就已被村民发现。但由于“忌讳”,村民又用泥土把洞...
4月16日,记者从城口县采访获悉,修齐镇村级公路修建过程中,意外发现的明代古墓葬群为“一穴六室”,而不是之前所认为的“一穴七室”。这等规模的明代墓葬群,在重庆境内尚属首次发现,具有重要价值。 明代墓群位于城口县修齐镇枇杷村5组一名叫“老鸹池”的地方,最早发现在2月份。当时该村正在新建村级公路,村民在使用挖掘机时意外挖出了火砖、腐木、破碎陶片等东西。 “我们以为是一般的坟墓,出于风俗...
广汉市连山镇旌江快速通道延长线施工地挖出大型宋代古墓,昨日,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平日冷清的工地热闹起来。经过考古工作人员现场测量,整个墓地长6.8米,宽5.1米,是一座大型的砖石墓。“这是典型宋代砖石墓,具体情况有待进一步发掘后了解。”德阳市考古研究所所长刘章泽介绍,目前考古工作人员正在抢救性发掘。 广汉市文管所工作人员介绍,上周五,工人在用挖掘机挖掘地面时发现一块宋砖,随即通知了警方。广汉...
“我们这边发现了六朝古墓!”昨天下午,有市民向记者报料,称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某工地上挖出了古墓,记者立刻前往现场查看。 1 现场 土层里现出墓室墙壁 清明节期间,市民路先生到雨花台区铁心桥走亲戚,无意中发现当地一处工地上散落了不少青砖。路先生是一个考古爱好者,平时经常看考古方面的小说和《金陵晚报》的文博报道。 在看到这些青砖后,路先生的第一印象是:这附近是不是有六朝...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