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青花瓷器初见于唐,成熟于元,清康熙年间发展到顶峰,且形成众多衍生品种,如:哥窑青瓷、素面青花、青花五彩、金丝铁线青花等。 青花瓷白地青花,色彩简洁、明快大方,且历史悠久,历来为瓷器收藏爱好者所看好。面对庞大的国际化收藏需求,由于存世稀少,元青花的市场收藏价值持续上升。屈指可数的元青花大罐只能越来越多的成为许多收藏家的梦中追求。近来元青花瓷器特别是大罐类器物屡创高价,这意味着收藏品价位攀升...
1.形态 松树的主干矫健屈曲,枝干上下屈伸,以圈绘松鳞皮;松针短而直,每个单元的松针似蒲扇状,若干单元为一组,大小相似的各组,较均衡地错落分布,松针外时露枯枝,以示苍老。梅主干粗壮,细枝瘦劲,盛开的花冠很大,正面的五瓣,侧面的三瓣,画花蕊。花有两式,一是钩圈后,染浓青料留白边,如图2-2,较常见;二是染料不留白边,像中国画的墨梅,如图1.两式的新枝上缀满花蕾,愈近枝梢愈小。在画幅较高的图画中都是以...
元青花“三友图”装饰的器型有梅瓶、双耳瓶、罐、钵、盘、高足杯等,一般都是较小的器型。装饰的部位:瓶,腹部。由于肩、胫部的辅助纹样也占有一定高度,其烘托出的“三友图”主体图画的幅度并不高。高足杯、钵的外壁,呈带状。以上都采用通景式布局。另外,八棱罐上八开光内绘松竹梅各自独立的图画,虽不属“三友图”,但其艺术特征可以补充本文讨论的资料。 元青花“三友图”的构图有两式:一式如图1,在回环面(展...
目前元国内收藏青花瓷在质量和数量上面都逊于海外的事实,元代不过百年,再加之青花瓷器出现不久,数量和质量都无法保证,元青花长时期被混同于明代早期青花器物之中未能得到正确的认识与判断,元朝的统治者也更重视元青花的外销,这就给元青花的收藏造成了障碍。 作为无可争议的国宝级文物,元青花长期受不到人们的认可,真正让其走进公众视野的却是一个外国人。二十世纪初英国人霍布逊撰文介绍了一件带有“至正十一年...
50多年前,人们对元代青花瓷器还知之甚少。自从美国学者波普博士以英国大维德基金会(原北京智化寺旧藏)藏“至正十一年”款青花龙纹象耳瓶为依据,对照伊朗阿特别尔寺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藏元代青花瓷器发表了两本研究报告后,才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 近30年来,随着国内外研究、收藏元代青花瓷器热潮的不断升温,其市场价位已今非昔比,动辄就要千万元之巨。与此同时,当代景德镇瓷器制造业对仿制元青花的热...
二、蒙古帝国中晚期:忽必烈蒙元时期的汉儒文化背景 忽必烈蒙元帝国包含忽必烈元朝前期和仁宗以后英宗、文宗、惠宗(末期)的元代中后期。成吉思汗之后,窝阔台在耶律楚材的帮助下,仿照中原汉地的先进政治文化制度,以汉儒治汉地。但是,少数民族皇帝和贵族想要对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达到一定程度的造诣,这是很艰难的,必然需要一个发展过程。幸而蒙古最高统治者具有一代天骄的宽阔胸襟和开放思想,楚材得以借助统治者...
一、蒙古帝国早期:成吉思汗蒙古帝国版图扩张和大规模对外战争征服杀戮时期的汉儒背景。 说到元代瓷器发展,必然要了解蒙元整个历史和社会背景。元代瓷器的器形、图案纹饰、文化题材、烧制工艺等,并非如很多学者和收藏家所说来源西亚和蒙古族的主体意识。现在一部分学者和收藏家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越来越发现元代瓷器(元青花)中蕴含的汉儒文化因素占到主体位置,这种汉儒传统文化的体现,使得另一些人把元代瓷器归...
中国瓷器源远流长,瓷器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器物。世界早先认识中国也是从“丝绸”和“瓷器”开始的。中国瓷器以青、白、黑、蓝、彩等诸色而闻名与世,青瓷是中国的母瓷之称,从商周开始延续发展数千年,尤其青瓷和白瓷发展到唐代成为主流名瓷称霸世界。青花瓷在唐代虽然诞生,并和越窑、邢窑、长沙窑等一道出口东南亚、中东和埃及等国家。但它没有形成主流,一度被历史埋没。五代和宋代名窑辈出,尤其宋代六大窑系纷...
成熟的青花瓷应是元代的景德镇青花瓷。 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多数器物的胎体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实饱满。胎色略带灰、黄,胎质疏松。底釉分青白和卵白两种,乳浊感强。其使用的青料包括国产料和进口料两种:国产料为高锰低铁型青料,呈色青蓝偏灰黑;进口料为低锰高铁型青料,呈色青翠浓艳,有铁锈斑痕。在部分器物上...
元代青花瓷曾经一度神秘不见踪迹,我们仅能从史料中的到零星答案:元朝自忽必烈立国后至元十五年便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元贞元年,浮梁县升为浮梁州,在元泰定后“由本路总管监陶”。景德镇是创烧元青花的圣地,无论是饶州路总管监陶还是浮梁瓷局管理,元朝政府对景德镇瓷器重视是显而易见的。 我国是使用元青花最为普遍的国家之一。考古资料表明,凡是元朝统治过的一些重要区域,几乎都能发现有使用元青花器物的...
元青花的宏观是看器形、看构图、看绘画的流畅娴熟度、看酥润漂亮的秞面、看底器内挂秞和接胎以及修胎、看印坯的人工痕迹、看底胎的出土老皮等一系列综合特征,方可最终确定是否真品和精品。元青花的微观痕迹,不是拿着放大镜看气泡的大小和疏密,首先在宏观都确认的情况下利用微观放大镜看秞面的自然氧化痕迹和自然土沁与水沁,有铁锈斑的也可以看看其自然氧化腐蚀痕迹,有破泡的也可以看看其破裂是自然长期形成的裂泡还是人为做的...
图片资料 引子:2005年7月12日,元代“鬼谷下山”图青花瓷罐在佳士得拍卖专场上,美国古董商以1568.8万英镑(约2.45亿元人民币)拍得,创下历来亚洲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价。由此,中国元代瓷器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其实,元代青花瓷器自1929年英国学者霍布逊先生发现并发表大维德收藏的元代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以来,中国元代瓷器便进入人们的视线。关于它们的诸多研究随即拉...
“鬼谷下山”拍得2.3亿天价 2005年7月,佳士得公司伦敦拍卖会上,元青花罐“鬼谷下山”被伦敦古董商以1568.8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3亿)的价格竞得,创下历年来中国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价,并使元青花成为收藏界的焦点。 那么元青花是怎么产生的呢?“元代中后期,大约公元1330年之后,景德镇烧制出成熟的青花瓷。”张浦生介绍说,元青花主要受了宋元时代之磁州窑与吉州窑彩绘瓷的影响...
元代“鬼谷下山”图青花瓷罐 引子:2005年7月12日,元代“鬼谷下山”图青花瓷罐在佳士得(微博)拍卖专场上,美国古董商以1568.8万英镑(约2.45亿元人民币)拍得,创下历来亚洲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价。由此,中国元代瓷器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其实,元代青花瓷器自1929年英国学者霍布逊先生发现并发表大维德收藏的元代青花云龙纹象耳...
元青花的器型种类很多,绝大多数是生活实用器,有部分祭供专用器和少量的装饰器。宋无大器,相比之下元瓷胎厚体大,但也有精制到薄如蛋壳的小碗。 元代赝品青花瓷的器型整体感觉不协调、不规矩。溜肩不圆润,带盖的器物吻合不好,间隙过大。纹饰大多数按照真品原作去摹绘,但由于是仿画,必然拘谨,显得生硬、呆板。动物不生动,人物不传神,花叶松散不紧凑,海涛纹也多数走形。器型、纹饰是断代的重要依据,不同时期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