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5月12日,记者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公安局获悉,不久前,当地一施工现场出土一批鸵鸟蛋化石,其中6枚遭哄抢,经警方全力追缴,截至12日已悉数追回,此案件还在进一步审理中。 据介绍,4月9日,乌拉特前旗白彦花镇点不斯格嘎查一施工现场出土鸵鸟蛋化石,被现场施工人员哄抢。案件发生后,当地公安部门迅速展开调查追缴。经查,当时出土的鸵鸟蛋化石共9枚,施工作业时损坏1枚,现场人员打碎1枚,施工人员鄔某在文物...
出土的部分文物。 田螺山遗址发掘现场。 工人正在紧张地淘洗泥土。 出土的部分文物。 出土的部分文物。 工人正在清理发掘现场。 田螺山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三七市镇相岙村,2004年开始挖掘,1800平方米不到的挖掘工作就做了十年。目前已出土登记文物7000余件,还首次出土了多件新颖独特的古器物。 据了解,田螺山遗址的历史至少与河姆渡同时期,距今约7000年,...
田螺山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工人正在紧张地淘洗泥土。 工人正在清理发掘现场。 中新网宁波5月10日电(记者 徐小勇 何蒋勇 实习生 林波)在直线距离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遗址7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巨大的圆顶大棚,这里就是河姆渡文化田螺山遗址所在。从2004年至今的十年,考古人员发掘了1800平方米的面积,已出土登记文物7000余件,还首次出土了多件新颖独特的古器物。 考古发掘工作受重视 ...
图为新疆考古专家在古墓地现场发掘的铁刀。 陈雪茹 摄 图为新疆考古专家在古墓地现场发掘陶罐。 陈雪茹 摄 图为新疆考古专家在古墓地现场发掘铜镜。 陈雪茹 摄 记者9日从新疆且末县获悉,由新疆文物考古所、巴州文物局以及且末县文物部门组成的考古队,日前在考古中又有新发现,考古队对坐落在该县库拉木勒克乡巴什其克村梯级电站工程建设处的托盖曲根一号墓地进行抢救性考古清理发掘。 根据初步调查,...
吐峪沟石窟,既是吐鲁番地区开凿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群,也是古代丝绸之路沿线一处重要的佛教地点,更是众多考古学家眼中联系南疆地区与内地佛教遗迹的重要纽带。作为高昌王国统治者最为重视的佛教重地,历史上,这里也遭遇多次劫难,从元末明初洞窟遭破坏,到20世纪初被西方文物贩子盗取,最终一场地震将三分之二的石窟长埋地底。 5月2日,吐峪沟石窟寺第二期考古发掘工作结束,出土大量壁画残片,并清理出中心...
5月2日下午,蚌埠市怀远县古城乡一村民在取土时,意外地发现了一根古象牙,经过专家鉴定,这是一根“淮河菱齿象”的象牙化石。据了解,“淮河菱齿象”距今1万年到12万年之间,曾广泛分布在皖豫鲁苏一带,安徽省博物馆里展出的一副大象骨架化石,正是1972年同样在怀远出土的“淮河菱齿象”。 据怀远县文物所介绍,这根象牙长约3.2米,应该...
作为新疆吐鲁番地区开凿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群,也是古丝绸之路沿线一处重要的佛教地点,联系新疆南部与中国内地佛教遗迹的重要纽带的吐峪沟石窟寺,其第二期考古发掘工作于2日结束,发掘出土大量壁画残片,并清理出中心回廊柱等洞窟遗址。 吐鲁番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龙表示,是次第二期考古发掘从今年4月初开始,为第一期考古工作的延续,发掘面积为500平方米,发掘区域主要集中在吐峪沟沟口的地面佛寺,以...
中新社乌鲁木齐5月2日电 (孙亭文 许婉)作为新疆吐鲁番地区开凿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群,也是古丝绸之路沿线一处重要的佛教地点,联系新疆南部与中国内地佛教遗迹的重要纽带的吐峪沟石窟寺,其第二期考古发掘工作于2日结束,发掘出土大量壁画残片,并清理出中心回廊柱等洞窟遗址。 吐鲁番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龙表示,是次第二期考古发掘从今年4月初开始,为第一期考古工作的延续,发掘面积为500平方米...
中华玉文化先后经历几个承前启后、不可替代的重要发展阶段。现代中国,人们仍然贵金重玉:金器宣示富贵;玉器昭示人的品德,代表人的精神,寓意人的信念,表达人的愿望。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王朝,恢复唐制,在冠服上用玉来体现等级贵贱,规定玉是统治阶级的专用之物,因而明代也成为我国琢玉史上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 明代在江西分封了宁王、益王、淮王三蕃,经考古发掘的数十座与这三个藩王系统有关的墓葬,出土...
23日发现的唐代钱币开元通宝。(库车县文物保护管理局提供) 23日,库车一工地上,新挖出来的黄土被堆在一起,运土车正在往外面运输,突然有细心的工人看到一枚黑色钱币,随后便喊道:“这土里面有钱!”闻讯后有人报了警。 库车县文物保护管理局局长王志强,在接到报警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经过初步勘察,原来这些钱币的所有者是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人。 24日,正在清理现场的王志强通过...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