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考古新发现——山东焦家遗址出土文物展”11月15日在山东博物馆开幕。赵晓摄 “考古新发现——山东焦家遗址出土文物展”11月15日在山东博物馆开幕。226件(组)文物集中亮相,展现丰富的大汶口文化遗存。 本次展览分为“横空出世”“东方之都”“礼制先河”“工艺流变”四个单元。图为公众走进展厅参观。赵晓 摄 记者当天在现场看到,本次展览分为“横空出世”“东方之都”“礼制先河”“工...
11月15日,“千文万华——中国历代漆器艺术展”在上海博物馆拉开帷幕。王笈摄 战国彩绘漆镇墓兽,唐代银平脱花鸟狩猎仙人纹镜,宋元黑漆莲瓣形奁……“千文万华——中国历代漆器艺术展”15日在上海博物馆拉开帷幕,280余件自战国时期至20世纪的中国漆器珍品在此集中展出。 中国是漆器的发源地,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已发现距今7000年的漆器。漆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黑漆螺钿楼...
据《澳门日报》报道,澳门特区政府按照“文遗法”规定,以行政法规重新公布128项被评定的不动产列表(文物列表),主要是更新不动产的名录以及图示,并没有新增任何文物项目。当中,大三巴等90项建筑文物的中文名称将调整,法规2019年元旦起生效。 资料图为澳门大三巴牌坊。中新社记者 陈小愿 摄 据报道,澳门行政会14日完成讨论《被评定的不动产及其缓冲区的名称及图示》行政法规,行政会发言...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15日公布,该单位于今年10月在成都市成华区发掘了4座东汉早中期墓,其中一座发现随葬“摇钱树”。 据现场考古发掘领队唐彬介绍,为配合成华区在沙河东岸槐荫路修建市政道路,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10月13号开始对道路施工过程中发现的汉墓进行抢救性发掘。经初步勘探发掘,共发现4座东汉早中期的券顶砖室墓,3座保存较差,1座保存较好。4座墓葬年代从早到晚,方向一致,呈平行排列,由此可判断...
青铜壶和从壶里专门盛出来的“美酒”已经转移到了实验室 墓中发现的大雁灯 近日,记者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此前在洛阳市西工区闹市一处工地发现的西汉大墓,经过两个月的发掘,目前已清理出墓主人骨架一具,双棺内陪葬有大量玉器。主墓室内不仅发现有大雁灯、铜盘等珍贵文物,还有铜镜、耳杯等遗物,在北侧一耳室内还发现有大量彩绘陶壶、铜盘、铜壶、铜炉、铜钵、铜盆、铜臼等。这一切无不向...
国务院新闻办15日发表《新疆的文化保护与发展》白皮书。 白皮书包括前言、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各民族语言文字广泛使用、宗教文化受到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取得成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对外文化交流日趋活跃等部分。 白皮书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迁徙聚居生活的地方,也是多种文化交流交融的舞台。 白皮书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新疆各民...
近日,“海昏侯墓”系列网络影片《守墓人之海昏侯迷踪》和《守墓人之龙棺海昏侯》在江西南昌举行了全国首映。影片制作方之一、江西影纳传媒董事长周敏坦言,用电影创作的手法反映海昏侯墓只是一种文化运作的手段,他更在意的是通过艺术形式与大家分享海昏侯墓被发现与发掘的这份自豪。 与艺术表现不同的是,作为一项严谨的重大考古事件,从2011年3月进行保护性发掘开始,西汉海昏侯墓带给人们的惊喜和自豪已经接二连三...
开班啦!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构建文明和谐社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铁树斜街社区以“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为目标,坚持党建引领,推进社区党群文化共治。社区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社区的灵魂。通过搭建社区文化平台,整合社区单位资源,增加社区文化活动内容,用健康、易于接受的文化活动占领社区文化阵地,使社区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让他们树立起积极健康...
繁华的金融街上,金融街书局昨天开张,下设6个阅读空间。“书香金融街”文化月同时启动,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成为书局揭幕人和首讲人。他透露,2018年故宫年参观量有望增至1700万人次,稳居世界博物馆界榜首。 2002年,故宫博物院年客流量达700万人次,当时世界上年客流量最大的博物馆是卢浮宫,每年接待800万人次。之后10年,故宫年客流量猛增到1500万人次。“有人形容节假日去故宫,看...
64件“古书”近日在石刻艺术博物馆展出,展现中国汉字从商代到唐宋的变迁。 这些文物均来自安阳博物馆,是中国古代碑刻、青铜器的拓本。展厅中,待观众细品的“古书”件件有故事。例如很可能是目前已知汉碑中独一无二的商人之碑——东汉熹平元年严巨昭残碑拓本;豫北地区出土北齐时期最大的一块墓志——薛修义墓志拓本;目前发现面积最大的官员墓志——北宋韩琦墓志拓本等。 《三体石经》也在展览中展出。曹魏正始...
重阳节为中国传统节日。其时正值天高云淡,金秋送爽之际,习俗丰富多彩,有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历代诗人和书画家歌咏、绘画作品甚多。清代著名画家石涛《重九登高图》(见图),向人们展示了登高赏秋的重阳风俗,画中融入王维诗意,更是别有一番风韵,可谓是诗情画意,相得益彰。 石涛,清初著名画家,原姓朱,名若极,字石涛,15岁那年,明朝灭亡,父亲被捉杀,他被迫逃...
其美卓嘎(左)和徒弟。本报记者 琼达卓嘎摄 西藏札达县的其美卓嘎老人今年86岁,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格“宣”舞的传承人。“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这么重视,我们有责任把‘宣’舞传承好、发展好。”其美卓嘎说。 札达县是我国古象雄文化的发源地,公元10至17世纪初,古格王朝曾在这里创造过色彩斑斓的文化艺术,流传至今的“宣”舞,就是古象雄文化的“活化石”。 作为西藏阿里地区民间传统...
近年来,贵州省赤水市依托丰富的竹资源,大力引导农民发展竹编产业,不断创新竹编的工艺和造型,产品畅销海内外。赤水竹编工艺是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当地从事竹编生产的手艺人超过1000人,带动3000多名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 图为一名工人在贵州省赤水市一家作坊里制作竹伞骨架。
南京有着近2500年的建城史,历史上,在南京建造的第一座城池便是越城。公元前472年,范蠡在濒江临淮的长干里筑越城。一直到南朝,越城都在,但此后神秘消失,只剩传说。中华门外西街地区,被认为是越城遗址所在地。果真如此? 11月12日,中国古代都城考古新发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举行。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陈大海做了《南京西街遗址考古发掘与初步认识》的报告。他说,从2017年进场考古至今,尚...
11月13日上午,遗址2018年秋季考古发掘启动仪式在淮上区双墩村双墩文化遗址现场举行。该次发掘是在今年春季发掘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考古发掘成果,梳理不同时期遗址文化内涵并形成考古发掘简报,配合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建设。 据蚌埠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长赵兰会介绍,双墩遗址2018年秋季发掘由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徽省考古研究所、蚌埠市文广新局(旅游局)联合组织。近年来,双墩遗址考古发掘取得多项阶段性...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