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收藏汉画拓片之风兴起,汉画拓片成为艺术品市场的亮点。尤其在山东、河南、陕北等地,如何收藏与投资汉画拓片成为收藏者的热门话题。许多地区汉画研究组织不断出现,并成立了很多“汉画研究会”,探讨汉画艺术,使汉画这来自古代的艺术更充满生机。 汉画拓片是以宣纸用墨或朱砂按中国传统手工技术在汉画原石上精拓而成。那丰富生动的画面、斑驳的古代痕迹、独特的韵...
碑帖拓片包括刻帖和“碑”拓片。碑的原意是指无文字的竖石,后来,凡刻有文字的石头皆可称碑,这大约是汉以后的事。而今,除刻帖之外,一切刻有文字的石刻,包括碣、墓志、塔铭、刻经、造像、摩崖、石阙、题名、桥柱、画像题字等皆称碑,当然,原来狭义所指的碑(词庙之碑、家墓之碑等)及刻石也包括在其中。 石刻文献与甲骨文、金文、帛书、简犊文字一样,是珍贵的古代文字记录。其数量巨大,涉及面广...
2010年岁末,正在辽宁省博物馆举办的“净月澄华——辽宁省博物馆藏历代铜镜展”,撷选了数千枚馆藏铜镜中的232件精品,时间跨度从春秋战国直至晚清。这是辽博馆藏历代铜镜的首次公开展示。此次展出的230件作品是从近3000枚铜镜中精选出来的,跨度从春秋战国直至晚清,基本贯穿整个铜镜发展的历史。 古拙质朴的早期铜镜 中国最早的铜镜是在齐家文化遗存(夏代)中发现的。1976年青海尕马台出土了一面七角纹...
记者5日从甘肃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文化馆获悉,东西延绵4.5公里之长、反映古代西域游牧民族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的大量岩画在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境内被发现。 5日,研究该领域的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文化馆文保员赛依吉尔格力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岩画凿刻技法简单,线条粗犷有力,内容生动,对研究古代居于甘肃西部的西戎、羌族、月氏等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民俗生活、音乐舞蹈具有重要价值。 他告诉记者,现在,肃北县很...
近年来,作为古代钱币的金银元宝越来越受人们关注。自2007年初以来,金银锭的升值幅度加快,据介绍,在收藏市场里,前几年只卖两三千元的浙江十两银锭如今涨到了7000元,原先只卖1万元的清代私铸五十两银锭涨到了4万多元,如是品相好的则涨到了六七万元,特殊的官铸精品甚至涨到了十几万元或更高。2007年中国嘉德公司秋季拍卖会“古钱、金银锭专场”为例,上拍成交金银锭共299件,成交额665.6万元。其中一件...
八仙桌,其实就是我们日常所用的方桌,特指桌面四边长度都相同的桌子。 相传在很久以前,热情好客的布依人家办喜事,人多热闹,但不会木工,没有桌子,吃饭时只能用木头或石板摆在外面地下吃,一旦遇到大热天,亲戚朋友被晒得满头大汗;雨天又被淋得周身湿。一天,有一家接媳妇,亲戚朋友早已到齐,上午天气一直温和,到中午摆饭时太阳变得火热起来,蹲在地上吃饭的亲戚朋友们个个被天上的太阳晒得满头大汗,但刚摆了两轮,天上...
新闻纵深》》 本报讯 “元宝赋予了金银更多的概念。”身兼重庆市收藏协会副会长的郝晋珠说,不少老一辈人都见过元宝,元宝作为一种古老的货币,天生就有一种“财富”的象征。近几年来,银元宝和白银也受到了市民的青睐。 投银比炒金还赚钱 “在通胀高企的情况下,目前投资收藏白银很划得来。”郝晋珠介绍,1993年的时候,白银每克才卖1元左右,而现在的价格已经涨到了10元左右/克。 “平均下来,不到2年就能...
文/王东 6月3日,在北京保利5周年春拍夜场中,北宋书法家黄庭坚的《砥柱铭》以3.9亿元落槌,加上12%的佣金,总成交价达到了4.368亿元,创下中国艺术品的历史新高。作为黄庭坚的代表作,《砥柱铭》作于1095年前后,作品经王厚之、贾似道、项元汴等收藏,长期流传于中国民间,20世纪上半叶从广东流往日本,为日本有邻馆收藏,直到数年前,为台湾藏家购得。此卷长8.24米,共计82行407字,但加上历代...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30日在此间举行的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启动仪式上说,中国民间口头文学是最脆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容易消失。当务之急,就是把如此庞大的文化遗产用数据库的方式保护起来,给古代的文明安一个现代的家。 据冯骥才介绍,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计划用4年时间,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成立六十年以来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记录、采集的5000余册、8.4亿字的史诗、叙事诗、神话故...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发明,它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也是金属治铸史上最早的合金。青铜发明后,立刻盛行起来,从此人类历史也就进入新的阶段-青铜时代。 中国使用铜的历史年代久远。大约在六、七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并开始使用铜。1973年陕西临潼姜寨遗址曾出土一件半圆型残铜片,经鉴定为黄铜。1975年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约公元前3000左右)出土一件青铜刀,这是目前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
金束发冠 牡丹莲纹金钏 明代素缎麒麟补服 “不是说好六大展览,怎么只看了五个?我们就想看看宋代人和明代人穿什么衣服。”南京朝天宫经过提档升级,在国庆期间投资近6000万元打造了六大展览,由于当时从英国订制的特殊展柜因种种原因,无法运抵南京,因此惟独《云裳簪影——宋明服饰文物展》缺席,观众对此感到很遗憾。昨日,记者从南京市博物馆获悉,展柜于近日抵达南京,早已...
古人交往,起初用竹木削成条刺,然后写上自己的姓名、籍贯、身份,用于拜会他人时互通名姓。刺,即古代的名片,又称“谒”,此后虽然改用了纸张,但习惯上的叫法却沿袭了下来。过年时,在红纸上书写贺词,便成了古代的贺年片。 据考证,南宋学者曾慥在《类说》中就记录过一个“陶谷易刺”的故事,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关于新年投刺的最早的文字记载了。说有一年春节,有友人差人前...
编者按:2010年即将成为过去,回首2010年的艺术品市场,“亿元时代”成为代名词。一件件过亿拍品的背后,是新近场的资本的推动,还是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所致,2011年艺术市场的好势头是否还会继续,面对持续高涨的艺术品市场和新的资本的介入,拍卖公司又将如何面对2011年的拍卖市场,对于藏品征集及未来的天价拍品花落谁家?雅昌艺术网特别采访匡时拍卖董事长董国强先生:雅昌艺术网:请...
在中国古典家具中,有一种以官衔命名的家具十分特别,这就是“太师椅”。太师椅兴于北宋,以后在宋元明清的史书、名人笔记以及现今流行的几部有影响的辞书中均有记载和描述。到底什么样的椅子才叫太师椅?太师椅的名称又从何而来呢? 有关太师椅名称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张端义的《贵耳集》。书中提到“今之校椅,古之胡床也,自来只有栲栳样,宰执侍从皆用之。因秦师垣宰国忌所,偃仰,片时...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终于问世了。 这是一部工作日记,包容了著录者八年不辍的勤勉与努力;这是一部“冷书”,会日久弥香,在未来的岁月中沁人心脾;这是一支烛光,能洞见斑斓绚丽的书画史;这是一声追问,不绝地追问牝牡骊黄、玉兮石兮的真象,追问真实…… 自有书画始,便有鉴藏。说鉴藏一道是中国绘画史、书法史的一个构成部分当为不谬。 中国的绘画和书法虽然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