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昌化鸡血石雕件。 昌化鸡血石瑶琳仙景摆件。 玩奇石的朋友对鸡血石都不陌生,但有没有听过“鸡血玉”呢?近期,有人称在湖北神农架地区发现了一种形似鸡血石的东西,认为其年代久远,质地坚韧细腻,光泽温润,性状质地均与和田玉非常接近,再加上资源稀缺,价值不输鸡血石。 但业内人士表示,收藏概念中的鸡血石一般指昌化和巴林两地出产的,尽管从矿产角度上看,其他地方也会出现一些看起来差不多的品种,从印石的角...
7月3日下午,眉县营头镇第二坡村在镇政府指导下进行汛期排险工作,在消减村民住宅后的高崖时,发现一座汉代古墓葬。 出土的文物 宝鸡眉县营头镇第二村坡村民在进行汛期排险工作,削减村民住宅后的高崖时,意外发现了一座汉代古墓,眉县文物部门接到群众反映后,对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陶罐、陶灶、铜镜等10余件文物。 记者从眉县博物馆了解到,7月3日下午,眉县营头镇第二坡村在镇政府指导下进行汛期排险...
取土时,挖掘机一铲子下去,挖出了一座青砖古墓。村民没有哄抢,而是及时向文物部门汇报。7月3日,眉县营头镇发现一座汉代古墓,出土10件陶器及铜镜铜碗等物。 发现古墓的是眉县营头镇第二坡村村民孙师傅,他说,当天下午他正在距离第二坡村村委会10多米远的土壕挖土,挖掘机一铲子下去突然挖出了许多青砖。随后,他就发现了一座青砖古墓。 考虑到可能是有文物价值的古墓,他立即告诉了正在值班的村委会领导。随后,村...
宝鸡高新区千河镇魏家崖村农民魏炳祥,在自家后院取土时,发现12个“土疙瘩”。清理发现,竟是12件精美的青铜器。 挖掘机铲土崖挖出几个“宝物” “一铲子下去,倒出的土里好像就是个青铜片。”昨日,回想起挖出“宝物”的过程,魏炳祥仍很激动。 魏炳祥说,10月16日下午4时左右,他在自家后院一个近10米高的土崖取土时,突然发现挖掘机挖出的一铲子土里好像有块巴掌大的青铜片。他又“狠狠...
银釉鸡冠壶 辽 高25、口径6厘米 1975年吉林省哲里木盟奈曼旗沙力好来出土 淡黄陶胎。扁身,短管口,口唇微侈。上有马鞍状双孔泉,供穿绳用。体侧有皮条及针痕装饰。通体施绿釉,壶身呈现光艳悦目的银斑。壶身两面压划卷草纹,纹饰简洁明快,优美自然。鸡冠壶是辽瓷中的典型器物,它适应游猎生活的需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从造型与装饰看,此壶应为辽代早中期的作品。
日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安县鸡鸣城遗址文物保护规划评审专题会在县城九阳酒店召开。县长刘忠诚出席会议,县住建局、旅游局、国土资源局、水利局、财政局和狮子口镇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县文体新闻出版广电局筹备组副组长孟丽平介绍了鸡鸣城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基本情况,鸡鸣城遗址规划编制专家组组长、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汤羽扬教授就《鸡鸣城遗址保护规划》的主体构架和主要内容作详细介绍,与...
汉服 穿汉服如何穿出高富帅气质? 菱纹鸡心领必不可少 出于对汉文化的喜欢,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有一对常年着汉服上课的情侣,被网友亲切称为“神雕侠侣”。如今,各种各样的汉服乱花渐入,相差甚远。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服装才能叫做汉服?传统汉代人所着的汉服又是什么样呢?天府早报记者近日采访了成都传统文化保护协会副会长黎静波,为大家揭开汉服的神秘面纱。 传统汉服啥模样 上衣下裳又称“衣裳制度” 在...
鸡骨白指玉器在土壤中受到沁蚀后失透而成的一种状态。肉眼观察,鸡骨白玉器不透光,表面有许多小如芝麻、大如豆瓣的晶点,但是,用手电强光贴在玉器边沿部位照射时,可见晶点呈红褐色,且透光。仿制的鸡骨白玉器,仅能处理表面,因此,在光线的照射下,依然能够透光,也不可能看到呈红褐色的晶点。 高古玉器埋于地下年代久远,经受地质、地压、地热、地气、地湿的作用,一般都有钙化或氧化灰化现象,表面出现一层或薄或厚、或白...
据悉,宝鸡北首岭遗址东侧断崖防护加固工程日前开工,为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先期进行试验段工程,在长60米、高30米的崖体上开始保护加固作业。 北首岭遗址是我国著名的仰韶文化遗址村落,遗址范围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0米,中心面积6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4米以上,2006年被国务院确立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遗址东临金陵河的一面是断崖,长期以来受到洪水冲刷和雨水冲蚀不断坍塌,毁失了...
清朝乾隆年代鸡血红瓷盆 古时候,神垕有个老窑工叫王钧。老伴去世早,收养了一个儿子,起名王小。在大刘山驺虞河边以烧制钩瓷为生。有一天晚上,王钧刚睡下朦胧中听见有人唤道:“王钧醒来。王钧醒来。”他起来看看屋内连个人影也没有,翻个身又人睡了。不大一会儿,只见一道红光照得小屋如同白昼。王钧翻身坐起,只见一位红光满面的白发老人坐在床边。老人对王钧说:你烧造钧瓷不得秘诀,我今奉玉皇太帝之命,特来点化于...
鸡窝状炭烧钧瓷窑炉(炉窑) 鸡窝状钧瓷窑炉始创于清朝末年,于二十世纪初叶曾风行一时,当时,断烧数百年的钧瓷艺术处于刚恢复的萌芽时期,钧瓷艺人们利用这种小型窑炉,以炭作燃料进行探索试验。这种窑炉的特点是方便,快捷,烧成速度快,几个小时即可烧成。缺点是炉体容量小,一次只烧一件产品,此窑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作为神后钧瓷厂的试验窑炉,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摸索出了窑变规律,效果明显,有宋钧的神韵特征,但此窑...
咱们都知道自古钧瓷无双,一个宋代钧瓷烧成珍品十分艰难,要是能有两个器型、色彩能配成对儿,那就是可遇不可求,几十年才能碰到一回的事儿了,可就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北京文物市场上突然出现了一对儿宋钧窑的鸡心杯,堪称绝品,这一下子让本来就不平静的北京古玩中心琉璃厂炸开了锅。据知情人讲,当时的北京古玩界谁能够一睹这宋钧鸡心杯的芳容那就是天大的荣幸,如果能拿在手中赏玩两把,基本上这辈子都值了。按照当时这样八级以...
鸡鸣驿村一角。耿辉摄 在怀来县西北部的鸡鸣山下,有一条千年古道。这条东西方向的大道,在春秋战国时被称为“上谷干道”,此后历代王朝都把它作为东经居庸去燕(现北京周边)、冀(河北一带),西到大同、新疆,南通飞狐(河北蔚县南)、紫荆关(位于河北涞水县,长城关隘之一),北达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俄罗斯的必经之路。 这条古道上曾有很多著名的城镇和驿站,鸡鸣驿就是其中之一。公元1219年,成...
北宋钧窑乳钉鼓式洗 本版照片均由青岛市博物馆提供 北宋钧窑乳钉鼓式洗局部 喜欢瓷器的人都知道,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钧窑烧制的瓷器以釉色艳丽多变而著称。北宋的钧窑非常名贵,自古以来就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说法。 在青岛市博物馆,就珍藏着一件北宋钧窑乳钉鼓式洗。 洗是古代专门用来洗毛笔的一种文房用具,北宋钧窑乳钉鼓式洗的珍贵之处在于...
为庆祝第39届“国际博物馆日”,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围绕“博物馆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题,通过举办展览、讲座和教育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提高“博物馆日”的宣传力和影响力。 本次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全部由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主办。为了使宣传活动达到更好的效果,吸引广大民众踊跃参与,5月18日当天,青铜器博物院取消周一闭馆,照常免费开放,推出定时免费讲解,并引进秦晋之好——“山西出土周代文物精华展...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