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7月26日上午,国家博物馆“馆藏开国元勋文物展”拉开帷幕。展出的300余件(套)馆藏珍贵文物,包括文献、实物、武器、历史照片、美术作品、蜡像等,其中近半数是首次展出,120件为一级品。 展厅里,两位大学生在一个破旧的搪瓷茶缸前感慨道:“真没想到,连毛主席用的东西都这么破旧。这样简朴的领导人,换作哪个人都佩服!” 展柜里有一条长77厘米,有多处刀割痕迹的皮带。一个小男孩疑惑地问妈妈:“这...
美国东部的波士顿美术馆是美国最大的博物馆之一,拥有藏品数量约50万件。其也以丰富的东方艺术品收藏闻名于世,尤其该美术馆收藏的宋、元绘画数量在全美排第一,一共有213幅。 1876年,波士顿美术馆开放民众参观。当年恰逢美国独立一百周年,费城举办万国博览会,博览会有中国馆,也有日本馆。波士顿美术馆的创办者们都参观了这个博览会,当时就买了一些中国陶瓷。 在博览会上,大家对日本馆产生浓厚兴趣,...
毛泽东用过的搪瓷茶缸、周恩来在延安穿过的衣服、任弼时长征过草地时吃剩下的皮带、百团大战的胜利捷报……今天上午,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开国元勋文物展”开幕。通过集中展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开国元勋相关的珍贵史料,带领观众穿越回激情的革命年代。 展览共分为“人民军队”、“军事著述”、“艰苦卓绝”、“人民战争”四个部分,展出了馆藏的300余件套珍贵文物,包括文献、实物、武器、历史照片、美术作品...
馆藏书画类文物与其他文物相比,显得更为娇贵,因此如何做好日常保护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一般来说,书画是用宣纸、绢、绫、帛等作底,既怕潮湿又忌干燥,时间久了很容易受蚀、破损。卷轴文物的受损状况一般表现为三种情况: 一,文物长霉、长毛,霉斑形成的色素对画面污染严重。卷轴文物在收藏过程中,一旦受到雨淋、水浸等恶劣环境的影响,就会发生霉害。不同种类的霉菌产生色素的颜色有异,有红、黄、橙、绿、黑等颜色...
近日,浙江省文物鉴定审核办公室完成了保国寺馆藏文物的等级认定工作,经专家现场鉴定和细致审查,我馆申请定级的馆藏文物中有19套40件被确定为珍贵文物,其中二级文物1套16件、三级文物18套24件,这标志着我馆文物藏品管理工作取得突破性发展,实现了馆藏珍贵文物的零突破。 2016年12月底,我馆顺利完成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基本厘清了馆藏文物家底,建立健全了文物保管体系。为了促进一普成...
7月20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关于进一步推动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新闻媒体座谈会,就其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在提到部分非国有博物馆存在的藏品真实性堪忧问题时,国家文物局表示,将通过建立信息公开和信用档案制度、加强对征藏活动的指导、开展藏品建档备案、根据需求提供文物鉴定服务等途径予以解决。 日前,国家文物局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意见》,提出非国有博...
中国紫檀博物馆馆藏精品近日在摩纳哥举行的《继文绳武--清代帝王的家国天下》国家级大型展览上亮相。 此次展出的为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长陈丽华收藏的两件紫檀精品:大型紫檀雕天坛祈年殿、大型紫檀雕松柏交翠亭。 据介绍,两件紫檀精品与中国故宫博物院、巴黎卢浮宫、赛奴奇亚洲博物馆、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贝博物馆、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和历史博物馆、华盛顿亚瑟赛克勒美术馆等欧美多间著名博物馆的250件清朝艺术精...
正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大英博物馆藏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让观众们意犹未尽。逛完了展览不过瘾,怎么办?上博准备了展览相关的文创产品,门类丰富,让观众在观展之余,将“浓缩的世界史”带回家! 此次大英展的衍生品包揽吃的、喝的、穿的、玩的共计超过160种品类,让观众们意外:上海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百物展”还可以这样逛。 销售是平日双倍 上海博物馆艺术品公司总经理胡绪雯透露,自“大英博物馆...
资料图 30多万件孔府私家文书档案、4万多册善本古书、8000多件明清衣冠服饰……“孔子博物馆展陈方案最终评审会”近日在孔子故里曲阜召开,这一博物馆将馆藏各类文物70多万件。 孔子博物馆副馆长杨金泉15日向新华社记者介绍,孔子博物馆展陈将由“孔子的时代、孔子的一生、孔子的智慧、孔子与中华文明、孔子与世界文明、永远的孔子”六大部分构成。其中“上行展线”集中展示孔子文化,“下行展线”则展示...
被誉为“夺得千峰翠色来”的龙泉青瓷,创烧于三国两晋,兴于五代,盛极于宋元,衰败于明中叶,清中后期淡出历史舞台。龙泉窑被誉为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历史上最后形成,其文化内涵庞杂而生产地域广阔和规模最为壮观的一个青瓷窑业系统。它既是大江南北两大瓷窑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典型范例,也是宋代官窑和民窑不同文化层次相关联又互相激荡的产物,乃至可以认作是中国历代青瓷工艺技术发展的历史总成。在釉色、器型、装饰等方面,龙...
扇子古称“便面”,既是日用品,又是工艺品。作为引风纳凉的工具,始于汉代,到宋元时,团扇多见,明中叶以后折扇盛行。在古代,扇子几乎是文人墨客随身必备的物品,是手中把玩之物。写字作画的扇子,保持原样的叫成扇,为了便于收藏和鉴赏,脱离扇骨装裱成册页的习称扇面,成为中国书法艺术史上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桐乡市博物馆收藏的历代扇面有近千幅,主要以清代到民国时期的作品为多。本次展览遴选出了清代至民国精品...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