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作为四川省最大的考古项目,乌东德水电站建设文物保护项目已经全面启动,这也是三峡大坝建设后全国最大的库区考古项目,整个文物保护工作将投入2.7亿,从2017年到2021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将在水库蓄水前完成田野考古工作。 11月7日上午,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乌东德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河段(攀枝花市至宜宾市)规划建设的四个水电梯级——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的最...
2017年11月4日,探访山西太原镇远桥。镇远桥始建于明代,位于太原府城镇远门外的护城河。今年秋季,这座被尘封70多年的明代古桥在太原轨道交通地铁2号线北大街站的施工区域内被挖出,考古部门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遗迹位于北大街-解放北路交叉口西北,明清太原府城镇远门(大北门)瓮城城外。 据乾隆《太原府志》卷十“津梁”记载:“镇远桥在北门镇远门外”。因此,这座因地铁施工而重见天日的古迹,正是当...
x埃及文物部9月9日宣布,埃及考古人员在该国南部卢克索发现一座古埃及十八王朝时期为供奉阿蒙神服务的金匠之墓,该墓距今已有约3400年的历史。 据新华社报道,埃及文物部长哈立德·阿纳尼当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墓址位于卢克索尼罗河西岸古埃及贵族墓葬区,考古人员发现时已损毁严重,但考古人员还是成功发掘出墓葬主人夫妇雕像以及祭葬面具。 此外,考古人员还在墓中发现多具木乃伊和彩陶人物雕像等...
考古人员在河南新郑郑国3号车马坑考古现场工作(6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祥 摄 经过近9个月的挖掘清理,距今2400多年的郑国3号车马坑已基本挖掘完毕。目前,已清理出4辆马车,90匹陪葬马匹,是“郑韩故城”内挖掘出土的最大车马坑。 河南新郑市是历史上著名的诸侯国都城,从春秋时期的郑国到战国时期的韩国,新郑有500多年的国都史,被后人称为“郑韩故城”。从上世纪60年代起,“郑韩故城”...
从新疆伊吾县一处抢救性考古发掘项目了解到,考古人员清理了12座墓葬,出土铜钱币、项链、骨器等遗物,尤为值得关注的是随葬铜钱币的现象,这是当地受到中原文化影响的葬俗,对研究隋唐文化在新疆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发掘现场位于伊吾县吐葫芦乡大白杨沟村,在发掘的12座墓葬中,4座属于竖穴土坑墓,出土了陶器残片、海贝等器物,根据器物特点、墓葬形制等推测为春秋战国时期;另外8座是外围呈圆形、非常规...
10月26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透露,考古人员对陕西周原遗址发现的迄今所见商周时代最“豪华”的车辆,进行整体搬迁室内清理。目前,车厢已基本显现出轮廓,三面有华丽青铜饰件,其中两处侧板有“兽面”。 周原考古队对陕西周原遗址进行大规模田野考古时,在凤雏基址南边发现一座坑,内埋一车、四马。为确保该车发掘质量,最大限度保存历史信息,为考古学、历史学等方面研究提供原始信息依据,考古人员对车马采取了整体搬...
日前,新石器人类文化遗产吉林省农安县五台山遗址的发掘成果在长春首次正式对外发布。该遗址的发掘填补了第二松花江流域青铜时代早期的考古学文化空白,为进一步研究中国古代史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 该遗址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永安乡艾干吐村刘宝山屯西500米的五台山上,东邻波罗湖,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现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 今年4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吉林省文...
日前,三峡库区奉节白帝城、万州天生城遗址等3个大遗址考古发掘顺利通过市文物局组织的专家现场验收。 今年以来,市文物局、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与相关区县强化协作,实施了奉节白帝城遗址、万州天生城遗址、云阳磐石城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8890平方米。其中:万州天生城遗址发掘面积3100平方米,出土器物标本280余件,丰富了渝东地区民居建筑的实物资料;奉节白帝城遗址发掘面积3090平方米,基本掌...
出土的绿釉陶器 10月20日,记者从天水市博物馆获悉,今年6、7、8三个月,天水连续抢救性发掘3座古墓,经博物馆考古研究所专业人员现场清理和勘查得出结论:6月底在秦州区玉泉镇王家磨村西北发现的古墓,初步认定是东汉墓葬;7月底在秦州区秦岭镇所辖麻山头村附近发现的一座疑似被盗古墓葬,属于北宋中晚期;8月底在秦州区中梁镇机场迁置房建设工地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年代判断在晚唐至五代时期。 ...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正式入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苍南壮士所城,标志着开始对壮士所城进行考古发掘,沉睡地下600多年的壮士所城城中区即将揭开其神秘面纱。 据史料记载,壮士所城为明代抗倭名城,地处苍南县马站镇渔寮雾城村。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抗倭而建,与蒲门所、沙园所(今瑞安市)隶属金乡卫,为“濒海筑城五十有九”之一。隆庆二年(1568年),遭倭寇洗劫弃城移守并入蒲门所,合并改称“蒲壮...
这个国庆节假期前,中蒙联合考古队的中方人员——来自河南两家考古机构的8名队员相继归来。两个月在蒙古高原无人区的前所未有的体验,给他们脸上留下的印迹是黝黑的皮肤和男队员们个个的胡子拉碴,但更多的是收获与历练的喜悦。 今年7月下旬,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蒙古国乌兰巴托大学考古学系共同实施的中蒙联合考古项目“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研究”,在蒙古国后杭爱省温都乌兰县境内的高...
河北迁安发现金元时期古墓群 考古发掘工作还在进行之中 日前,迁安市阜安大路海绵工程施工现场发现金元时期古墓群。唐山市文物古建研究所和迁安市考古工作人员已进驻现场,对古墓葬开展抢救性清理工作。据了解,10月5日,迁安市道路施工建设部门在阜安大路海绵工程惠泉大街至二镇中段施工过程中,发现地下暴露出部分陶片、人骨、棺钉等古代遗物。经专业人员现场勘察,初步断定该处为金元时期古墓群。
一 田野考古发掘是近代考古学的根本特点之一。1784 年托马斯·杰佛逊在弗吉尼亚州的一座土墩墓上挖了一条探沟。西方学者通常认为这是考古学史上最早的科学发掘。之所以称这次考古发掘为科学发掘,乃是因为杰弗逊的发掘注意到了地层关系,逻辑推理严密。杰弗逊的这次发掘是以学术研究、以增进人类知识为目的,与此前在庞培等地以获取古物为目的有本质区别。 与西方考古学诞生之前存在古物学一样,中国考...
10月14日,屈家岭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专家论证会在湖北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举行,郭伟民研究员出席本次会议。 屈家岭遗址是长江中游最先开展科学考古发掘的遗址,也是长江流域第一个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命名地。屈家岭遗址于1955年、1956—57年、1989年先后三次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丰富的史前文化遗存。以该遗址命名的屈家岭文化,是一支非常强势的考古学文化,屈家岭文化时期长江中游群城并起,文化辐...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 资料图 10月14日,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20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南昌,参加由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主办,江西师范大学、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联合承办的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十五届年会暨海昏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会上,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杨军发布了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的最新成果。 2号墓月底启动考古发掘 杨军透露,考古人员目前已经阶段性完成了紫金城城址的勘探,完成...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