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宁德蕉城区七都镇六都村发现南宋古墓 宁德蕉城区七都镇六都村发现南宋古墓 昨日,记者从宁德蕉城区博物馆获悉,蕉城区七都镇六都村发现一座南宋古墓,墓道上有古代“摸金校尉”(中国古代一个盗墓者门派)光顾后留下的盗洞痕迹,所幸墓葬构造以及石雕仍保持完好。 这个古墓位于蕉城区七都镇六都村铁炉坪处附近,紧邻民宅。据附近的村民介绍,没有开挖之前,整座古墓都是埋藏在地底下,可能...
近日,在乐亭县古滦河生态公园建筑工地发现一明代墓志铭——明资政大夫南京户部尚书赠太子少保西塘王公墓志铭,碑额为“明资政大夫南京户部尚书赠太子少保西塘王公暨配夫人李氏合葬墓志铭”。王公即王好问,在《乐亭县志》中有明确记载。该墓志铭高60厘米,宽60厘米,厚20厘米。为墓志铭撰文的是明代大学士许国,进士、吏部尚书杨魏为其书丹,进士、兵部尚书郑洛为其篆额。王好问,字裕卿,别号西塘,乐亭双庙人。明嘉靖二十...
日前,陕西省户县文物稽查队与户县公安局大王派出所联合开展执法检查,从该县大王镇黄家庄前进砖厂收缴回宋代墓志一合,经专业人员考证,确认墓主人为北宋政治家、诗人,“西昆体”领袖,吴越末代国王钱俶之子钱惟演的女婿。 该合墓志由墓志盖和墓志组成,为青石质地。墓志盖呈覆斗型,上底边长61.5厘米,下底边长84.5厘米,厚13.5厘米,素面四杀。盖面阴刻隶书“宋故寺丞刘君墓志铭”九个大字。墓志为方形,边长84...
中新网太原7月7日电(胡健)山西省文物局7日发布消息,近日,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的夏县胡张乡如意下晁村,发现墓志铭一合。经实地勘查,是明末清初当地名宦张慎学的墓志铭,也是迄今该县发现形制最大的墓志铭。 该墓志铭是继三普发现的张氏宅院、张氏祖茔之后张氏家族的第三件实物,墓志铭上记载了张慎学的家族史及其生平事迹,填补了县志的空缺,为进一步研究夏 县明末清初历史人物及史实提供了更加详实的资料。现已迁至司马...
古代泉州与琉球渊源颇深 钓鱼岛曾由泉州管理 (记者朱彩云 文/图)“海风大作,有二巨鱼夹舟,长数十丈,目光如电,舵拆舟旋……”这是今年3月底泉州考古发掘的一方墓志铭的内容,由明朝史家何乔远所撰,记载的是赴琉球册封使在返航途中遇到的惊险场面。 据悉,这是泉州首次出土与琉球有关的墓志铭,是泉州文史界的重大新发现,为钓鱼岛属于中国再添力证。 明代有泉...
蓝色梅瓶 白色陶罐 昨天,晨报关于南林大发现明代锦衣卫墓葬的消息受到了市民的广泛关注。昨天下午,记者再次赶到了发掘现场。令人欣喜的是,虽然墓葬遭到过盗掘,但是考古人员还是在两个墓室的壁龛中各发现了一件陶器:白色的陶罐和蓝色的梅瓶。 另一个没有打开的墓志,昨天也在现场进行了开启,上面的字迹清晰可辨,从“配周氏”、“锦衣卫”等字样判定,这就是...
王艳松展示收藏的陶罐 在一般人看来,对文物感兴趣的多是年纪较大的长者。但在德州市平原县王凤楼镇王汉村,地地道道的80后农民王艳松,多年来一直用自己卑微的努力,抢救着一件件出土的文物。只有初中学历的他,也因为对文物的专注钻研,被平原县历史文化研究会聘为研究员。收入甚微的他,用自己打工所得抢救了一件又一件文物,并准备无偿捐献给地方博物馆。本版撰稿 记者 冀强 摄影 记者 龚辉 学生时代开始收藏 ...
□梁基永 生圹是古人对在世时营建自己墓地的称谓,古人重视死后长眠之所,有条件的情况下都会自己营建生圹,更摆谱的,则有所谓生圹志,也就是请名人题写自己的墓志铭。某年在上海旧书店里看到薄薄的一册字帖,由于是石印本,店家也没有多留意,稍微还个价就拿下来了,这册是傅筱庵的生圹志。 傅筱庵(1872-1940)原名宗耀,浙江镇海人,汪伪政权的重要人物,也是被戴笠所刺杀的最高级别汉奸之一。他很早年进入英国...
走进墓道,只见两侧白灰抹面的墙壁上绘有生动的侍者、车骑出行仪仗图,所有侍者窄袖长衫,一头髡发,或牵引马匹,或执手伫立,契丹文化气息十分浓郁。 壁画至今虽已1000多年,但依旧轮廓清晰、色彩鲜亮,尤其那匹枣红马,更是色彩明丽、栩栩如生。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八家子乡乌兰木图山下,一座辽代公主的墓葬被考古人员发现。 昨晚6时许,记者获悉,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已经将这墓葬清理完毕,壁画已经...
12月19日下午,随着最后一批墓砖运离工地,六安城东宋墓发掘考古工作降下帷幕。本来拆除墓砖工作几天前就应结束,因突如其来的雨雪,延至今天收工。经过两天来的拆除清理,考古人员寻遍了墓室的每一个角落,人们期待的墓志铭终未现身,使这座北宋大墓的主人身份扑朔迷离,成为一个永恒的历史谜团。 城东宋墓的发掘考古虽然美中不足,但从以下几处可以看到考古亮点,从该墓葬的形制看,以其规模大、穹窿顶拱结构,成为六安发...
10月31日,西安市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向西安碑林博物馆移交了一件明代墓志。该方墓志主人为明代秦王府承运门门官白润,碑林博物馆已妥善收藏了此方墓志,并对移交墓志的相关人员进行了表扬。 10月31日下午,正在西郊土门附近进行园林绿化的工作人员在挖掘树坑时发现了一合墓志石刻文物,此时虽已快到下班时间,但这些人员对于新出土的国有文物十分爱护,立即将次合墓志运到了西安碑林博物馆。经该馆有关工作人员初步鉴定...
既有墓志拓片,又有点校释读,在全国县级博物馆中尚属首家 由汾阳市博物馆馆长王仲璋主编的《汾阳市博物馆藏墓志选编》于日前正式出版。该书既有墓志拓片,又有点校释读,在全国县级博物馆中尚属首家。 汾阳自古物华天宝,为三晋名邑。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汾阳市博物馆立足于搜集地方文史素材和荟萃早期书艺作品,持之以恒20年,将墓志收藏列为首选,藏品今已蔚为壮观,馆藏墓志250余方,其中唐代墓志就达130余...
近日,余姚河姆渡镇车厩村发现一块刻字的古代石碑,经现场考查,此石碑是南宋哲学家杨简的墓志铭。 据史料记载,杨简是南宋明州慈溪县城(今江北慈城镇)人,(公元1141一1226年),字敬仲,因曾筑室德润湖(慈湖)上,也称杨慈湖、慈湖先生,谥号文元。杨简的主要哲学贡献在心学的发展上。他师从宋著名哲学家陆九渊,具体实践了陆氏“六经注我”的为学方法,主张“毋意̶...
针对鲁潜墓志是十几年前文物贩子“埋下的地雷”之说,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村民徐玉超说,“这种说法很可笑,鲁潜墓志是我发现后无偿捐给国家的。”今年65岁的徐玉超讲述了目前备受争议的这方墓志的发现经过:“鲁潜墓志发现的时间是1998年4月,我那时在村西北地承包了一个砖窑厂。那天是22日或是23日记不清楚了,当时是傍晚,砖窑厂的工人取土放炮...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