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5月21日——23日,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考古界大咖云集郑州,吸引了众多国家级媒体的目光。昨天,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对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进行了报道。节目中,主持人介绍了此次大会的基本情况。为期3天的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是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层级最高的国际性考古学术会议,大会以“面向未来的中国考古学、面向世界的中国考古学”为主题,来自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美国、英国、埃及、印度等10多...
5月21日,在河南郑州举办的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宁波“小白礁Ⅰ号”水下考古发掘项目等全国21个考古项目获得中国考古学界最高质量奖——“田野考古奖”。 “小白礁Ⅰ号”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东南约26海里的渔山列岛海域,埋藏在北渔山岛小白礁畔水下24米。该沉船遗址于2008年10月在浙江沿海水下文物普查中被发现。2014年7月,拆卸出水后的“小白礁Ⅰ号”船体构件进入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
5月23日,记者获悉,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1日在河南郑州开幕,会议期间公布了首届“金尊奖”获奖名单,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现场保护项目获首届考古资产保护金尊奖。 海昏侯墓系列考古成果成为关注热点,会议期间举办了多场专题讲座。据专家透露,从初步识读的部分竹简中,还发现一篇西汉冢赋,描绘了为一位列侯花费数百万五铢钱修建豪华墓室的经过。 3场主题讲座揭秘“海昏侯” 首届中...
昨日下午,为期3天的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016·郑州)在黄河迎宾馆圆满闭幕。49家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全国75家考古文博机构、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700余位专家学者、100多个专题报告、16场面向公众的讲座——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以这样的规模及学术规格,成为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参会的全体中国学者还联合发布了《郑州共识》。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
5月21日,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郑州开幕。本届大会主题是“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中国考古学”。来自国内外的近400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进行学术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王伟光,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常委、郑州市市长马懿,副省长张广智分别致辞。 王伟光指出,此次大会是中国考古学界发现与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数十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水...
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5月21日——23日将在郑州举行。届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物局主要领导及河南省、郑州市有关领导将出席。这是中国考古学史上第一次举办的大规模的国际性学术盛会。 据介绍,大会由中国考古学会主办、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和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承办。本届大会的主题为“面向未来的中国考古学、面向世界的中国考古学”。 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会长、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
2016年5月14日,中国考古学会组织评选的“2011-2015年度中国田野考古奖”发布公示。在37个田野考古发掘入围项目中,遴选产生21项“中国田野考古奖”,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1项。我省入围的4项考古发掘中3项榜上有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的“余杭区瓶窑镇良渚古城遗址外围水利系统考古调查与发掘”荣获一等奖、“绍兴市越国王陵及贵族墓考古勘探与发掘”获三等奖,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
由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将于5月21日至23日在河南郑州举行。 在14日的发布会上,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介绍,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主题为“面向未来的中国考古学、面向世界的中国考古学”,将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49家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来自北京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上海博物...
5月15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考古学家在佛罗里达州奥西拉河底发现了一个水下池塘,证实在距今14,55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这个被命名为Page-Ladson遗址的池塘原先位于地面,后被奥西拉河淹没。 考古学家认为,在这个由喷泉形成的池塘周围生活着早期达到美洲的人类和乳齿象,并成为人类、乳齿象和其他早已灭绝动物的重要水源。他们还在该遗址发现了“双刃”石刀和其他人工打磨的石器,为人类...
5月21日至23日,由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将在郑州市召开,郑州东赵遗址是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指定的专家考察、考古现场的主场。 5月6日,180名来自北京中学的学生们来到郑州东赵遗址进行现场考古体验。 东赵遗址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为开展“中原腹心地区早期国家形成与发展”研究课题联合发掘项目。近4年考古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考古收获,发现了大...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11日发表声明说,该校考古学家在西澳大利亚发现了由玄武岩制成的斧子,距今4.6万至4.9万年,为迄今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斧子。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文化历史语言学院教授休·奥康纳是考古小组负责人。她表示,这把斧子是在西澳大利亚温迦那峡谷国家公园发现的,斧子由玄武岩制成,用砂岩打磨成斧头的形状。奥康纳推测,这把斧子主要用于打造长矛和砍伐树木。 “这把斧子距今4.6万至4....
我们的讲述从5300年前的一次超过1000公里的传奇旅行开始。 用考古资料证明这次长途旅行需要三条重要线索:一是距离遥远的两地有特殊的相似性,难以用分别发明解释,只有交流才能形成;二是两地之间没有发现中介者;三是社会发展程度为这样的旅行提供了可能性。 1、相距1000公里的惊人相似 距今5300年前后,安徽含山凌家滩的史前社会高度发展,出现大量蕴含原始宇宙观的玉器。 屈原曾...
新克罗人尊重每一位死者并为他们制作木乃伊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智利圣地亚哥大学考古学家在智利阿塔卡马沙漠中发现了迄今最古老的木乃伊——新克罗木乃伊。新克罗木乃伊比埃及木乃伊的历史还要古老几千年,不同于埃及人只为帝王和贵族制作木乃伊的做法,新克罗人会尊重每一位死者并为他们制作木乃伊。因为受到地球上最干燥气候的保护,长期掩埋在智利阿塔卡马沙漠中的新克罗人木乃伊依旧能够保留着原来的皮肤、毛发和衣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