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2月14日,古墓内部砖上的花纹。 在这座东汉墓旁边仅1.7米处,有一座清代墓,它们为邻已有百年历史。遗憾的是,这座清代墓曾被盗墓贼光顾,“你看,这盗洞都快被杂物掩埋,可见这座墓被盗也是有一定的时间了。”对此,王峰感到十分惋惜又特别庆幸,“这座东汉墓我们挖到现在,还没有看到有盗洞之类的痕迹,应该保存得比较完好。” 王峰说,那座清代墓目前看来已经丧失了大部分的价值,“即便里面有珍贵的...
12月13日下午,在长沙举行的纪念马王堆汉墓发掘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曾参与马王堆汉墓二号、三号墓发掘的湖南省博物馆退休专家傅举有称,这次考古的一大收获,是纠正了《史记》和《汉书》的两处错误。 马王堆二号汉墓出土了墓主的三颗印章:私印“利苍”、官印“长沙丞相”、爵印“轪侯之印”。傅举有介绍,私印“利苍”证明,第一代轪侯的名字叫利苍,这纠正了《汉书》记载第一代轪侯名字为“黎朱苍”、《史记》记载...
12月13日下午,在长沙举行的纪念马王堆汉墓发掘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曾参与马王堆汉墓二号、三号墓发掘的湖南省博物馆退休专家傅举有称,这次考古的一大收获,是纠正了《史记》和《汉书》的两处错误。 马王堆二号汉墓出土了墓主的三颗印章:私印“利苍”、官印“长沙丞相”、爵印“轪侯之印”。傅举有介绍,私印“利苍”证明,第一代轪侯的名字叫利苍,这纠正了《汉书》记载第一代轪侯名字为“黎朱苍”、《史记...
上周四,本报曾报道在株洲市区田心街道的一工地内,发现一座东汉古墓(详见12月11日A08版),引起市民关注。12月14日上午,这座古墓出土了第一件文物,是一件陶罐。 在考古现场,共有7名工作人员在作业,“有4个是我们从附近工地上聘请过来挖土的工人,另外三位就是我们考古队的工作人员。”株洲市文物局考古科科长王峰介绍,这座墓他们已挖掘有十天了,“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候了。” 14日上午11...
国家一级文物素纱禅衣。这件身长1.28米、通袖长1.9米的素纱面料成衣,仅重49克,真正是“薄如蝉翼”,上海、北京的几家纺织厂都无法复制这样的工艺。 九子漆奁 1971年12月底的一天,长沙366医院挖防空洞的民工发现,原来的红色网格土忽然变成另一种非常疏松的土壤,拔钢筋时带出一股气体,与点烟的火柴相遇,居然着了……由此,马王堆三座汉墓赫然展露在世人面前。很多人依稀记得千年不腐的女尸引起的...
砚台,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居文房四宝之首。据说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不过,在汉代以前,砚台被称作“研”,只是一种研磨工具,专用于研磨颜料,涂绘与装饰器物上。到了西汉,“研”的作用从单纯的研磨走向多功能化,发展为名副其实的砚台。如山东省临沂金雀山出土的西汉时期的石砚,有木胎漆盒,盒盖有彩绘,并勾有虎、熊等线纹。再如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石砚,是用天然鹅卵石制成的,圆角方形,还有...
适逢马王堆汉墓发掘四十周年之际,近日,中华书局出版了《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据出版方介绍,《集成》共分七册,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由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湖南省博物馆编纂,裘锡圭主编。首度全面整理并完整公布了马王堆出土的所有简帛资料。项目从2008年9月正式启动,到2014年完成出版,前后经历了六个年头。 据介绍,1972至1974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三座西汉墓葬,是西汉初...
今年是马王堆汉墓发掘四十周年。撰写此文,以作纪念。 著名考古学家黄展岳先生,最近写了一篇《也谈<马王堆三号墓墓主是谁>》的文章,说“考古的重要作用之一,正是要改正或补充史籍的错漏”。我认为这是非常正确的,并且得到了考古实践的检验和证明。 马王堆二号汉墓出土了墓主的三颗印章:私印“利苍”(图一)、官印“长沙丞相”(图二)、爵印“轪侯之印”(图三),纠正了《汉书》和《史记》...
“经鉴定,这是广西合浦汉墓群中出土的东汉铜提梁壶,密封的壶里还保存着半壶酒。这壶世界上最古老的酒诱发了人们无数的想象,它见证了合浦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兴衰。”广西合浦县汉墓博物馆副馆长林娟18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在合浦汉墓博物馆里,林娟如数家珍般介绍着馆里的藏品。该馆为合浦汉墓群抢救性挖掘后建造,遴选了300多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精品加以展示。 林娟介绍,馆内展示的...
适逢马王堆汉墓发掘四十周年之际,近日,中华书局出版了《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据出版方介绍,《集成》共分七册,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由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湖南省博物馆编纂,裘锡圭主编。首度全面整理并完整公布了马王堆出土的所有简帛资料。项目从2008年9月正式启动,到2014年完成出版,前后经历了六个年头。 据介绍,1972至1974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三座西汉墓葬,是西汉初期第一...
作为柳州最早城市雏形——古潭中县的关键物证,上世纪80年代出土的数十件汉墓文物,至今仍被视为本地最具“分量”的一批文物藏品。近日,该市文物部门再次组织考古人员,对柳江县境内的“九十九堆”汉墓群进行清理发掘——30年后再“开”汉墓,能否带来新的重量级发现?随着考古活动不断深入,谜底有望近期揭晓。 坐落于柳江县东部白沙乡境内的“九十九堆”汉墓群,30年前曾因出土国家一级文物——东汉线刻滑石人面...
因为学生偶然捡到一块花纹砖并上交文管所,成都市文物考古队“顺藤摸瓜”,竟然在蒲江县发现一处东汉墓室群。更有意思的是,其中一处砖室墓的铭文砖上记录的修建年代,比蒲江建县时间还早了约450年。 经过两个多月的保护性发掘,蒲江县文管所11月6日对外公布了这个信息。文管所所长夏晖介绍,8月的一天,当地学生在县城附近的一个山谷地带捡到了一块花纹砖,“觉得可能是文物,便交给了文管所。后来,我们在学生的...
近日城北的一名读者向华商报反映,位于凤城九路附近的薛家寨汉墓群周边环境差,担心汉墓群中的废品收购站、农贸市场、停车场、奶牛养殖场、垃圾场将文物保护单位破坏。据华商报记者了解,薛家寨汉墓群早在2001年就被确定为西安市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时候大人说这里是文物” “小时候,我和玩伴经常会在这汉墓群里玩耍。那时候周围都是耕地,唯独这汉墓群的200多亩地不让人动。里面除了那些古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