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刘礼宾 2008年,有关中国当代艺术的理论研究和批评活动仍然保持活跃态势。 首先,全年举办了多场专业论坛、学术会议,以及展览配套的研讨会。探讨的范畴涵盖艺术市场、艺术史评价、艺术批评、艺术创作、艺术机构运作等诸多方面;与会者身份多元化、国际化;讨论的问题相比前两年,也逐渐从泛泛而谈转向深入研究。年底的第二届批评家年会及文集集中了重要的批评力量,对一年整体状况做了一次回顾。 其次,理论、...
昨日,第四届广州三年展首个项目展“去魅中国想象——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王林策划,邀请柏桦、陈小丹、戴光郁、戴耘、董重、冯峰、傅文俊(微博)等51名当代艺术家,共展出100余件艺术作品,涉及绘画、雕塑、影像、装置等不同艺术类型。 与其他展览甚至与广州三年展自身相比,这次展览更加“生活化”,更加贴近与观众的距离,这从每幅作品旁新增的“给观众的话”中就可见...
第四届广州三年展项目展第一回 时间:1月17日~3月5日 地点:广东美术馆 本次项目展以“去魅中国想象”为主题,进行一次反思性的、具体性的个案研究,邀请柏桦、陈小丹、戴光郁、戴耘、董重、冯峰、傅文俊(微博)等五十一名当代艺术家,共展出一百余件艺术作品,涉及绘画、雕塑、影像、装置等不同艺术类型。通过这些作品,尝试回答当代艺术面临的最重要的其中一个问题艺术家如何挣脱意识形态的枷锁以及金钱至上的...
⊙杨心一 中国艺术家赢得2010/2011年度“全球十大当代艺术家”排行榜的半数席位,全球知名艺术品信息公司Artprice最新公布的这一消息令人振奋。其中,曾梵志以3924.68万欧元的拍卖额占据第二,仅次于美国涂鸦艺术家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另有张晓刚(微博)、陈逸飞、王沂东、周春芽(微博)分别名列第四、五、七、十位,与国际艺术市场上长期炙手可热的杰夫·昆斯...
朱朱获2011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评论家奖 1月9日,由乌利·希客先生发起的两年一届的2011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揭晓,著名评论家及诗人朱朱荣获2011CCAA评论家奖,并获得奖金80,000元;同时,活跃于香港的艺术家与策展人刘秀仪获评委提名奖,获奖金40,000元。本次颁奖式在北京798的格瑞斯酒店举行。 据了解,本届中国当代艺术奖-评论家奖共收到28部提案。参与者有来自...
中国当下的“学术意义上”的当代艺术,在资本软化和官方招安的双管齐下中,基本上败坏了、僵化了。当年的前卫们如今成了既得利益者,在群体意义上已变节。如今的“青年”又在政治欺骗和学院“当代艺术知识游戏”的教育下,不得要领,狭隘视野中沉迷“小自我”“小知识”“小体验̶...
与美国纽约的当代艺术中心苏荷一样,北京的798,以其极具创意的艺术风格,让越来越多的来798艺术区的人,在领略中国当代艺术的同时,也感受了北京城市发展的新气息。2006年以来,798每年都吸引着200万人次的中外游客到访,这片在废旧厂房中建立起来的艺术区,已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大本营,北京旅游的热点地区。 “东德”建筑成就798 798工厂是我国“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由苏联...
今年,在开年的火爆后,年末的市场又冷了下来。中国当代艺术犹如一列过山车,起起伏伏,车速时快时慢,而在这列车中,艺术家、评论家、画廊、拍卖公司这些乘客们交替扮演着不同角色。从一轮洗牌到新一轮洗牌,大家似乎已经习以为常。 尤伦斯“出货”助推当代拍卖 回顾今年各大拍卖会上的中国当代艺术部分,无论是春拍的火爆,还是秋拍的看跌,中国当代艺术界的各路明星们,不仅撑起了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而且赚足了藏家...
99艺术网:我们首先聊一下朱迪,朱迪是澳大利亚人,是什么让她有这么大激情大量地收藏中国当代艺术? 王智远:我跟她接触应该是在2000年的时候,99年的时候她买过我的作品,在澳大利亚的时候,买作品以后她喜欢我的作品,我们后来就认识了,当时她的两个女儿,一个13岁,一个15岁,很年轻。 2000年的时候,当时这两个女儿都在学印度语,她们还学别的科目。这时我在给朱迪当私人教师,教朱迪画素描,就是...
这个题目包含了两个含义,一个含义是国际的当代艺术是否应该纳入到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体系中来,第二是中国当代艺术应该如何走向国际。首先梳理一下二战前后以来的国际当代艺术市场热点和脉络,从脉络中看一下所谓的国际当代艺术市场的开放程度是如何展开的。第一个阶段其实是二次世界大战之间,或者说二战之前,二战之前这是非常典型的以印象派为主导所占据起来的艺术收藏方向,印象派的收藏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
张晓刚《生生息息之爱》(三联作) 成交价:7906万港元 香港蘇富比2011年春拍 2006年,张晓刚作品在江苏嘉恒拍卖会上以226万元拍出,成就中国当代艺术第一个“百万纪录”,同年11月,刘小东早期作品《三峡新移民》就在北京保利拍卖会上以2200万元的高价成交,不仅是当代艺术首件过千万级别的作品,也创造了当时中国现当代艺术的最高纪录,此后,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发展更是经历...
若是回顾这活动频频的2011年,可谓目不暇接。首先,我们无法在这纷繁的日程中绕开双/三年展这样的话题中心:吕澎(微博)策划了这一届兼具了传统与当代的全面视野的成都双年展艺术展部分,他捕捉到艺术家在当代创作中所趋向、并面对当下观众努力重塑的一种日渐淡化的文化,却又并非仅是简单的对传统的模仿,而建筑展(支文军策划)、设计展(欧宁策划)以及若干平行展也可圈可点;广州三年展以模糊且难以驾驭的“元问题:回到...
《投资者报》 记者 肖妤倩 茫茫草原,一望无际,间或有蒙古人的身影,或是牛、马翘首,再或是零星的蒙古包。 这样的画面出现在了北京时代美术馆“云中牧歌”群展的现场,在回字形的建筑里,间隔的架上艺术弥漫着浓浓的草原味。 土生土长的草原的儿子;离开喧嚣都市走向塞外旷野的行者;第一次到草原写生就被它深深吸引的异乡人——张祖英、朝戈、龙力游、王志,他们给中国的当代艺术刮来了一阵草原风。 湘潭...
文/高斯洋 一问 究竟什么叫“学术性”? 本人在北京艺术界媒体混迹三年有余,在各个艺术区的美术馆、画廊及艺术机构看过大大小小不少于300多个展览,采访过数位艺术家及策展人,几乎所有的画廊或是主办方负责人都会说:“我们做的都是学术性比较强的展览。” 所展出的艺术家作品的品质在本人看来优劣均有,然而对艺术作品的评论基本上都是具有“很强的学术性。”这个“学术性”不仅体现在展览前言和评论上,还...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