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西藏文物保护史上中央政府投资最多、工程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施工工艺最为复杂的“西藏三大重点文物”——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文物保护维修工程,二十三日在拉萨宣告竣工。引人注目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文化部、教育部、西藏自治区主要负责官员与当地农牧民、僧人代表一道,为工程竣工剪彩。 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是世界知名的西藏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藏、...
唐山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已于近日动工。改、扩建后的唐山博物馆总建筑面积将达23000余平方米,占地约73亩,一期工程预计十月完工。将举办《古代唐山》、《皮影》、《评剧》、《馆藏书画》等基本陈列。该馆改扩建方案由北京都市实践建筑设计公司设计完成,由唐山市规委选定,并且已通过省文物局组织的专家论证。 现有的唐山博物馆是1996年纪念唐山抗震20周年之际由原唐山市展览馆南馆改建而成。唐山市展览馆包括南馆、...
山海关6000米长城展新姿 8月12日上午,由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专家组对山海关6000米长城保护工程进行了竣工验收,经过实地勘察和听取情况汇报,专家组认为工程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的,通过验收。 山海关古城墙保护工程是国家实施长城保护工程的首批项目,总投资2亿元,国内六个省市十余支专业队伍参与了相关项目。工程于2006年8月开工,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经过工程项目部和设计、施工、监理单位...
南海一号博物馆已拆下脚手架亮出门厅 一名工人站在水晶宫玻璃墙外先饱眼福 羊城晚报记者11日从位于阳江市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十里银滩的建设现场了解到,备受关注的古沉船——“南海一号”水下考古博物馆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目前正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及布展,明年元旦前有望开门迎客。与此同时,“南海一号”对当地旅游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已...
“工程达到设计标准要求,是建国以来长城保护工程的典范和优秀样本。”8月12日上午,在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对山海关长城保护工程给予充分肯定,标志着国家实施长城保护工程的首批项目——山海关6000米长城保护工程顺利通过总体验收。 总投资2亿元的山海关长城保护工程,2006年8月正式启动,2008年7月竣工,历时2年抢救性修复,饱经沧桑的巨龙之首再显雄姿。 当日...
这是8月11日拍摄的三杨庄汉代遗址博物馆内的汉代河流淤积遗址。 近日,河南省内黄县三杨庄汉代遗址博物馆主体工程完工。三杨庄汉代遗址是因黄河泛滥被整体淹没的汉代聚落遗址,这个保存完整的汉代建筑和农田遗迹,为研究汉代社会组织结构、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建筑布局、人居环境和民俗民风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见证。目前,三杨庄汉代遗址已被列为国家大遗址重点保护项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6日上午来到我省秦皇岛市,实地考察山海关长城修复工程建设情况。他强调,要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生动展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山海关长城修复工程是国家实施长城保护工程的首批项目。2006年8月启动以来,中宣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
记者昨日在肥西县“舒王墩汉墓”恢复重建现场看到,“舒王墩汉墓”恢复重建主体工程进入收尾阶段。该墓有望年底竣工,届时将揭开这座西汉最大土坑木椁墓的神秘面纱。 位于肥西县花岗镇安墩村境内的“舒王墩汉墓”是西汉时期羹颉侯刘信的陵墓,曾被多次盗掘,但在近年的考古挖掘中仍出土了一大批有价值的文物,仅陶冥币就有300多枚,出土的棺椁长达...
为保障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实施,近日,河北省文物局按照南水北调工程总体工作计划,部署石家庄以南段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工作。现在已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等16支考古队伍开始进驻南水北调工程文物遗存点开展文物勘探及考古发掘工作。南水北调工程石家庄以南段共发现38处文物遗存,分布在石家庄、邢台、邯郸3市8县,文物勘探面积17万平方米;考古发掘面积7万余平方米。文物遗存(含...
7月24日下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专程赴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调研,重点检查中国湿地博物馆建设情况。他强调,要发扬敢为人先、负重拼搏、决战决胜的精神,以中国湿地博物馆建设为重点,继续推进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推动杭州旅游业转危为机、跨越发展,向全市人民和中外游客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王国平和市委常委、秘书长许勤华一起,实地踏看了中国湿地博物馆和旅游公共服务区施工现场。据西湖区介绍...
昨日,记者从河北省文物局获悉,石武客运专线工程所涉及到的临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鲁营遗址考古发掘已全部完成,新发现了商周遗址。 省考古研究所专家称,商周王朝文化的更替是一个重大的考古研究课题。此次发掘出的文物,为廓清商周之际文化演变更替提供了重要实证。
斥资1100万元人民币的北京明十三陵茂陵抢修工程17日开工。这是继德陵、康陵、庆陵、泰陵之后,北京市政府有计划地保护明代皇家陵寝的又一重大工程,抢修后暂不对外开放。 世界文化遗产——明十三陵,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辖区内文物古迹众多。历经几百年的风雨侵蚀和历史上的人为损坏,茂陵急需抢修。茂陵,是明朝第八位皇帝宪宗朱见深和皇后王氏、纪氏、邵氏的合葬陵墓,始建于成化二十三年...
资料图片:敦煌莫高窟(来源:中国新闻网) 7月16日,投资2087万元的敦煌莫高窟安全技术防范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莫高窟文物安全防范工作走向了一个新的起点。 据了解,莫高窟安防工程是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的子项目,完全按照国家文物系统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进行规划设计。 安防系统包括入侵报警、出入口控制、在线电子巡更、视频监控、声音复核、系统集成、有线无线通信以及供电、照明等子系统。工程将对...
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局长喻达瓦近日透露,8月底至9月中旬,西藏将在拉萨举行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等三大文物维修工程竣工典礼。这标志着此项耗时7年多的文物维修工程全面竣工。 西藏三大文物维修工程今年的施工项目从4月初陆续开工建设,这也是三大文物维修工程的最后一批项目。据三大文物维修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尼玛次仁介绍,今年的项目总共为16项,总投资达到1亿多元。 据介绍,今年三大文物维修工程的主要项...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