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别人的经验套在自己身上,可能反而成了陷阱:别人的教训对自己来说,可能不但不是禁忌,反而是机会。英国有句名谚—“一个人嘴里的美味是另一个人嘴里的毒药”,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今,收藏者获取收藏信息(经验、教训)的渠道非常广泛,可以是书籍、电视、网络,还有座谈会、拍卖会等等,更别说平时的耳闻目睹。可是,别人的经验套在自己的身上,可能反而成了陷阱;别人的教训对自己来说,可能不但不是禁忌,反而是...
“先有梁王城,后有平陵城。灭了平陵城,才有济南府。”近日,随着新东站片区梁王庄二村工地挖出鼎、编钟等青铜文物,发现疑似东周墓葬,村里曾广为流传的这句俗语有望得到印证。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表示,如果墓葬时期最终确定为东周,将是市区内首次发现东周大墓,对济南考古和历史研究意义重大。目前,相关工地已经停工,文物部门报上级批准后,将进行发掘或就地保护。 【事件回顾】 工地挖出十余...
杜廼松,男,汉族,1937年6月生,北京市人。青铜器与古文字研究和鉴定大家,被海内外誉为“青铜器鉴定第一人”。现任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1998年被国务院参事室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供职于故宫博物院,协助著名古文字、青铜器学专家唐兰先生作研究工作。 几十年来,主要从事青铜器、古文字和商周秦汉考古的...
工作人员石亮在修复青铜器文物 当人们在博物馆欣赏一件件珍贵文化遗产,享受那些栩栩如生的文物带给人们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那些时代触手可及时,有没有想到它们出土时其实并不是这样“华丽”登场的,它们中的大多数是经过文物修复工作人员之手,让他们重现往日荣光的。 7月29日,我们来到自治区博物馆馆藏文物科技保护中心,一睹文物修复的真实场景。 青铜器文物修复“三剑客” 中心金属组的文物...
朱凤瀚,江苏淮安人,现任中国国家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导师。 1名片 中文名:朱凤瀚 出生地:北京 职业:副馆长,博士生导师,委员 毕业院校:南开大学 2履历 1947年生于北京。 1988年在南开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1990年任教授, 1995年任南开大学历史系主任、人文学院副院长。 1998年任中国...
孙华,男,四川绵阳人,生于1958年12月9日 ,曾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现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古籍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 研究方向为中国青铜时代考古、城市考古、青铜器研究、文化遗产保护。 个人生平 1976年高中毕业后在四川德阳县天元公社下乡接受“再教育”。1977年进入绵阳师范专科学校(现绵阳师范学...
昨天上午,金华市博物馆大厅人气爆棚,这是该馆开馆以来规格最高展览——《诸侯的礼乐——来自周王朝的青铜瑰宝》,一件件2000多岁的青铜器,从昨天起正式与金华市民见面。 据金华市博物馆馆长徐卫介绍,这次展览展出湖北随州出土噩、曾两国的129件(套)珍贵文物,时间跨度为周代到战国时期,其中88件是国家一级文物。展览包含礼器、乐器和兵器,光筹备就花了7个多月,许多文物是第一次在浙江露面。 ...
26日上午,由市博物馆、随州博物馆和随州华夏博物馆联合推出的《诸侯的礼乐——来自周王朝的青铜瑰宝》展览在市博物馆开展。 此次文物展集中展示了大批来自两周时期随地噩、曾两国的代表文物,展出的青铜器共有礼器、乐器和兵器等在内的129件珍贵作品,其中国家一级文物88件、二级文物43件。而擂鼓墩2号墓出土的36件编钟、噩中方盖鼎等绝大部分珍贵文物均为首次在浙江省展出。享有“青铜器王国”...
隘口村出土文物——战国绹纹乳钉青铜扁钟 20日,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市农民张智林获得了一本《荣誉证书》和2万元奖金,以此表彰他主动上交国家二级文物——战国绹纹乳钉青铜扁钟。 今年6月下旬,连降大雨,6月22日,马颈坳镇隘口村村民张智林在垮塌的田坎中发现一青铜器物,上面有点状突出的花纹。将其带回家后,引起村民的围观并议论纷纷,说他捡到了宝。因该地点在上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曾先后发现过青铜器...
宁乡炭河里遗址,是湘江流域一处重要的商周遗址,曾出土四羊方尊等青铜重器。2015年10月,宁乡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配套设施项目启动。文物部门随即启动工程红线范围内的考古调勘工作,新发现钟家湾与新屋湾两处西周时期遗址。7月13日,记者在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了最新动态,考古专家在钟家湾遗址发现与炭河里古城同时期的烧制陶器遗迹。 钟家湾遗址位于炭河里城址东北,距炭河里遗址约1.5公里。实...
日前,新区社发局从市博物馆考古队获悉,新区丁岗镇孙家村遗址考古工程发掘出疑似青铜器冶铸遗址。 该考古工程于去年11月启动,截至日前出土了较多小铜器及陶范、铜渣,还发现了窑炉遗迹,底层中有大量红烧土、木灰,并见有炉壁、抹泥烧结墙面。 南京博物院李民昌研究员、林留根研究员、盛之翰副研究员在现场指导时指出,该遗址可能是一青铜器冶铸遗址。周边沿江的王家山、粮山、青龙山、北山顶、烟墩山上...
12日,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与洛阳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洛阳三彩文物展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开展。 本次展览以“最是橙黄橘绿时——从洛阳三彩看中国颜色”为主题,展期预计三个月,以洛阳博物馆馆藏的80件精美的三彩文物为主体,辅以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相关文物图版资料,以三彩臻品为媒介,融合全球史观,用中国色彩系统的理念将展览分为《天地玄黄》、《翠袖红裙》、《绿蓑青笠》、和《流光溢彩》四个部分,以独特的视角展现...
近日,由广东省博物馆与湖北省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问鼎——楚式青铜器特展》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展,旨在让观众领略楚国辉煌灿烂的文明,感知数百年霸业背后的故事。据悉,本次展览会上,广东省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共83件(套),以湖北省博物馆的馆藏青铜器为主,共有采矿铸铜、钟鸣鼎食、祀前净手、犀甲金戈、生活杂器、华美纹饰六个板块,每一板块都展示了别具一格的楚式青铜杰作。 就中国的青铜文化而言,距今为止已有超...
“青铜化玉汲古融今”特展本周末在中国园林博物馆一号临展厅拉开帷幕,展出的古代青铜器文物都是颐和园馆藏的珍贵文物,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件、国家二级文物10件。 此次展览以颐和园珍藏的古代青铜器、仿古玉器为主,配以当代玉雕大师马洪伟的仿古玉雕力作等近百件展品,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件、国家二级文物10件、马洪伟玉雕作品80余件。 展览中的一级文物是西周青铜重器鸟纹方鼎(粣方鼎),为清代宫廷传世青...
汉莱子侯《刻石初拓本》 清乾隆至晚清年间,是公认的中国历史上的收藏高潮时期,其时,经济富裕,文教旺盛,文物购藏活动十分活跃。 清代广东收藏大家众多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广州成为全国独一的对外互市港口,“十三行”掌控了全国的对外买卖后,由此带来了巨额的财产。经济富裕,文教旺盛,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一带被全国各地的古玩商视为一个新兴的艺术市场,文物购藏活动在乾隆以后便十分活跃...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