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定窑白釉刻花萱草纹碗,金,高5.2cm,口径11.6cm,足径3.6cm.故宫博物院藏。 碗撇口,深弧壁,圈足。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闪黄,外壁釉面有垂釉痕,足墙切削齐整。外壁光素,内饰划花萱草纹,纹饰线条洒脱流畅。
定窑白釉刻花萱草纹洗,金,高2.2cm,口径12.9cm,底径12.1cm.故宫博物院藏。 洗敞口,浅弧壁,平底。通体内外施牙白色釉,釉质温润,口镶铜釦。内底刻划一折枝萱草,花瓣舒展,叶片卷曲,线条婉转流畅。整个图案显得简洁洒脱。 萱草纹是定窑瓷器上常见的装饰题材之一,多见于盘、洗、碗、瓶等器物上。装饰手法多样,不仅有刻花,还有印花、划花等。
定窑白釉刻划“尚食局”铭印花摩羯花卉纹盘,金,高4.2cm,口径23.2cm,足径8.7cm.故宫博物院藏。 盘敞口,弧壁,圈足。内外施牙白色釉,口沿无釉,镶铜釦。盘内印花装饰,内底为摩羯纹,外围牡丹、荷花纹二层纹饰,口沿下印一周云头纹饰。外底竖刻行书体“尚食局”三字。 定窑瓷器上的印花纹饰受定州缂丝图案的影响,金代达到鼎盛。“尚食局”是北朝以来服务皇宫膳食的机构,宋初不设,北宋崇宁二年增置,...
定窑白釉印花博古图菊瓣盘,金,高1.7cm,口径14.2cm,足径9.2cm.故宫博物院藏。 盘菊花瓣式,花口折沿,浅弧壁,圈足。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微泛灰。盘内底模印花卉纹。 此盘造型优美,通体呈菊花瓣式,其器形与盘心花卉纹样都是以印模一次制成,反映出定窑白瓷印花技法的时代风貌。
定窑白釉印花莲池鸳鸯图折沿盘,金,高1.6cm,口径14.2cm,底径9.3cm.故宫博物院藏。 盘折沿,浅腹,平底。通体施白釉。内底模印莲池鸳鸯纹。 晋崔豹撰《古今注》曰:“鸳鸯,水鸟,凫类也。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思而至死,故曰雅鸟。”瓷器装饰中的鸳鸯皆成双成对出现,而且多与莲池相配,习称鸳鸯戏莲纹、鸳鸯卧莲纹、莲池鸳鸯纹。宋代定窑、景德镇窑、耀州窑、磁州窑烧造的碗、盘、枕等器物上,...
定窑白釉印花吴牛喘月图盘,金,高5.1cm,口径30.5cm,足径11.8cm.故宫博物院藏。 盘敞口,浅弧壁,圈足。通体内外施牙白色釉,口沿无釉镶铜釦。盘内印花装饰。菱形开光内一轮圆月高挂天空,下方一头水牛口部微张,前腿直立,后腿屈膝跪地,抬头仰望,菱形开光周边及牛的四周刻以简单的花草纹饰。 此图案传统认为是“犀牛望月”,后经考证认为应是“吴牛喘月”。《世说新语》曰:“今之水牛唯生江淮间,故...
定窑白釉印花龟鹤仙人图菊瓣盘,金,高2.5cm,口径20cm,足径10.9cm.故宫博物院藏。 盘敞口折沿,浅壁,圈足内凹。镶铜口,铜口已锈蚀。通体施白釉。口沿及内壁呈菊瓣状,盘心印花装饰,饰龟鹤仙人图。外壁及底光素无纹饰。
定窑白釉剔花莲花纹腰圆枕,金,高15cm,长27cm,宽19cm。故宫博物院藏。 枕呈腰圆形,枕面前高后低。通体剔划花装饰。枕面为两朵莲花,花朵之间及枕侧均剔划卷枝纹。从制作工艺上看,系先在胎上施化妆土,然后勾勒出花纹轮廓,再在花纹内刻划叶脉,最后剔去花纹以外的地子,形成白地浅褐色花纹。素底无釉。
定窑白釉单柄杯,元,高3cm,口径7.8cm,足径3.3cm。故宫博物院藏。 杯呈漏斗形,敞口,斜直壁,圈足。外壁一侧置横“h”形柄。里外施白釉,口沿、足边无釉。
霍县窑白釉凸花带字小碗,金,高3.8cm,口径10.8cm,足径3.3cm。 碗敞口,深弧壁,圈足。通体施白釉,碗心有一周无釉,这种无釉的现象被称作涩圈。内壁印有10组花卉和文字“郭窑”、“瓷器”。 此碗特别之处在于其花卉和文字装饰,文字巧妙地穿插于花卉间,既是一种装饰,又是一种广告语,得以宣传窑主。宋、金时期,许多民窑窑场为了市场竞争、扩大销路都采用这种行销手段。
白釉剔花花卉纹枕,宋,高11cm,面横25cm,面纵22cm,底横21cm,底纵16cm. 枕呈腰圆形,施釉至近底处。枕面出一窄沿,前部微低,后部略高,以利于头部枕卧。枕面剔刻出四花一叶,呈钱形分布。枕侧光素无纹,背部有一孔。素底无釉。 白釉剔花工艺是先在胎上施白色化妆土,刻出纹饰后把纹饰以外的地子剔去,露出胎色,外再施透明釉,胎色与化妆土色对比鲜明,纹饰也更加突出醒目。
定窑白釉荷叶式盏托,北宋,高2.6cm,口径13.9cm,足径5.5cm.故宫博物院藏。 盏托呈卷曲的嫩荷叶式。口边五曲凹进,浅腹,边沿宽大,圈足。通体里外施白釉。 瓷盏托在宋代很常见,汝窑、定窑、钧窑、耀州窑、当阳峪窑、景德镇窑等均有烧造,品种有白釉、酱釉、青釉、汝釉、官釉、钧釉、青白釉等。
景德镇窑青白釉印花蟠螭纹洗,宋,高3.5cm,口径13.1cm,足径11cm. 洗直口,平底微内凹,浅圈足。里外施青白釉,口边无釉,镶铜口。洗中心印团螭纹。此洗印纹凸起,立体感强,为景德镇窑南宋时期仿定窑产品,有“南定”之称。
景德镇窑青白釉带盖瓶,宋,通高21.6cm,口径3.6cm,足径10.8cm。 瓶小口,短颈,硕圆腹,肩部置对称的双耳,圈足。瓶盖形如倒扣的茶杯,口部脱釉。里外满施青白釉,釉质光润,釉面开片。底部露胎无釉。 青白瓷是一种胎薄质坚、釉色青中泛白、白中闪青、具有天然青白玉效果的瓷器。由于这种瓷器“光致茂美”,在宋、元时期曾行销海内外,深受人们喜爱,因此在南方地区形成了一个以景德镇湖田窑为代表的庞大...
白釉珍珠地划花折枝牡丹纹枕,宋,高12cm,长25.8cm,宽18.4cm。 枕呈腰圆形,素底,后部开一圆形通气孔。枕面以戳印的细密珍珠状小圆圈为地,主题纹饰为划花折枝牡丹,两朵盛开的牡丹花各居一侧,卷曲的枝叶充溢其间。枕四侧面开光内均刻划卷草纹。 珍珠地划花瓷器系模仿金银器錾胎工艺烧造而成,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这一品种在河北、河南、山西的一些瓷窑中可见。目前已知的有河北磁州窑,河南密县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