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日前发布消息称,近日在河北邢窑遗址内丘城关窑区发掘的8座早期窑炉和早期堆积层,证明了邢窑烧制瓷器的历史追溯至北朝时期,也证明了内丘城关一带正是早期邢窑瓷器生产的重要区域。 邢窑是中国古代的制瓷窑场,以烧制白瓷著名,有“南青北白”的称谓。目前在河北内丘、临城、邢台、高邑四县广大范围内发现北朝至元代各时期的邢窑窑场遗址近30处。在邢窑诸窑址中,历史等原因造就了...
新华网石家庄6月23日专电(记者 白林)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日前发布消息称,近日在河北邢窑遗址内丘城关窑区发掘的8座早期窑炉和早期堆积层,证明了邢窑烧制瓷器的历史追溯至北朝时期,也证明了内丘城关一带正是早期邢窑瓷器生产的重要区域。 邢窑是中国古代的制瓷窑场,以烧制白瓷著名,有“南青北白”的称谓。目前在河北内丘、临城、邢台、高邑四县广大范围内发现北朝至元代各时期的邢窑窑场遗址近30处。在邢窑诸窑址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在河北临漳县“会诊”出土的北朝佛造像,14日称,部分佛造像集10余种“病害”于一身。 2012年初,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组成的邺城考古队,在河北省临漳县邺城遗址东部,抢救发掘出一处佛造像埋葬坑遗迹,出土佛造像2895件(块)。这是新中国第5次大规模出土佛教造像,也是目前所知新中国出土数量最多的佛教造像埋...
新华网石家庄6月11日电(记者白林)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日前发布消息称,近日在河北邢窑遗址内丘城关窑区发掘的8座早期窑炉和早期堆积层,证明了邢窑烧制瓷器的历史追溯至北朝时期,也证明了内丘城关一带正是早期邢窑瓷器生产的重要区域。 邢窑是中国古代的制瓷窑场,以烧制白瓷著名,有“南青北白”的称谓。目前在河北内丘、临城、邢台、高邑四县广大范围内发现北朝至元代各时期的邢窑窑场遗址近30处。在邢窑诸窑址中,历...
笔者从省文物研究所内丘考古队获悉,邢窑遗址内丘城关窑区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发现8座隋或北朝时期邢窑窑炉遗迹,其中4座窑炉环绕并共用一个窑前工作场地。专家称,这种多窑组合的做法在国内瓷器烧制史上实属罕见,此次发现填补了同时期我国北方窑炉遗址考古发掘的空白。 6月9日,由省文物局和邢台市政府联合主办的“相约和谐内丘 品读邢窑文化”活动在邢台内丘举行,来自省内外有关专家学者...
台海网4月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郭冰德 文/图) 清明时节,墓葬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而在泉州南安市丰州华侨中学,保留了一座特别的古墓,古墓文物被作为历史教学的教材使用。这在全省,甚至全国罕见。 昨日在泉州市海交馆考古工作者刘志成的带领下,导报记者来到南安丰州侨中,见识了这一特殊的历史教材。 建校挖出古墓群 留下一座给学校 据了解,丰州华侨中学创办于1956年,是由旅居印尼的爱国侨领黄怡...
古玩辨伪之铜镜6 丁 孟 现为故宫(微博)博物院研究员、古器物部副主任兼金石组组长,硕士生导师,中国钱币学会理事,中国青铜器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会员,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微博)文物鉴定委员。 形制特点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铜镜均为圆形,镜正面明显外凸,呈弧形,背面内凹。胎质较汉镜要轻薄,镜体也大为减小。南朝还出现了小型镜,如湖南长沙梁、陈墓中发现的小铜镜一般直径5厘米左右...
2月27—3月4日,浦北县石埇镇的农民陈武等在进行春耕作业时,在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浦北县的越州古城附近,因耕作的拖拉机突然塌陷,意外发现一座古墓,并出土了一批文物。据长期从事考古和保护的浦北县博物馆宋传辉副馆长介绍,这座古墓属于南北朝时期,这批文物属于主人的陪葬品。据从出土的文物观察分析,初步确定这座古墓的主人为男性,而属于有军衔的人员。古墓的发现,对于进一步研究越州古城的历史、风土人情和墓葬结...
针对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邺城遗址出土2895件北朝佛像及残块一事,邯郸市文物局局长王兴28日表示,此次大规模发现北朝佛像在河北尚属首次,为研究北朝时期中外佛教文化融合提供了难得的史料。 邺城遗址位于现今临漳县城西南的邺镇、三台村一带。从春秋时期齐桓公始筑邺城,直至被杨坚焚毁,邺城曾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居黄河流域政治、经济等中心近400年。东汉末年,曹操曾居邺16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