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志石拓片(局部)。孔茜摄 2013年12月,我市考古人员在城北乡三星村西庄组境内发掘了一座小型砖室墓。昨天,这座砖室墓的考古研究报告发表,经过考古挖掘、研究,可判断墓主为五代十国时期杨吴国李娀,其夫君为杨吴国重臣陶雅第四子陶敬宣。通过对李娀墓志及其夫君现存墓志铭的研究,对唐末五代尤其是杨吴、南唐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考古 城北乡发掘五代十国李娀砖室墓 在城北乡发掘的...
正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展出的“曹操宗族墓群文字砖拓片展”,汇集了亳州博物馆馆藏的最具代表性的151幅精品文字砖、画像砖拓片,为观众打开了一扇管窥东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之门,同时也再现了古代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神韵。 据了解,这些文字砖、画像砖是上世纪70年代在亳州市曹操宗族墓群中出土的珍贵文物的一部分,当时刻写有文字的墓砖就出土了600多块,它们成为最具代表性的精品。这些文字是造砖工人在砖...
8月11日,由西安碑林博物馆、亳州市博物馆共同举办的“曹操宗族墓群文字砖拓片展”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展出,本次巡回展选择西安作为首站,为书法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更好的书法史料,也推动了西安、亳州两地文博事业共同发展。 本次拓片展依托曹操主题并以亳州博物馆馆藏大量珍贵汉文字砖为主线,汇集展出最具代表性的151幅精品文字砖和画像砖拓片,真实地再现了古代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神韵。字砖上的文字是制砖...
一个盛有半瓶液体的青瓷瓶,在湖南汉寿县一座东晋古墓中出土,距今约1600年。专家推测这个青瓷瓶是一个古代的酒瓶,反映了魏晋时期人们饮酒赋诗的生活时尚。此外,考古现场还发现345块铭文砖等文物,对研究晋代历史以及东晋墓葬形制、丧葬制度具有重要的价值。 记者看到,青瓷瓶的制作工艺十分精美,有瓶身、瓶盖,还有双耳,釉色呈淡绿泛青色。考古工作人员一下就揭开了瓶盖,令人称奇的是,瓶中还保有半瓶液体...
8月9日,此次考古项目领队、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盖志庸披露称,内蒙古2016年辽代贵妃墓葬考古勘探有重大考古发现,考古人员通过勘探,在多伦县小王力沟辽代贵妃萧氏家族墓附近,发现了多处辽代砖石、灰土等痕迹,并将于近日开始考古发掘。 盖志庸介绍,此次考古勘探发现的这些辽代砖石、灰土等痕迹,距离此前发掘的多伦县小王力沟辽代贵妃萧氏家族墓只有几百米远。极有可能是辽代贵妃萧氏家族墓的祭祀的享...
展厅中的砖雕作品 日前,由中国园林博物馆与古陶文明博物馆主办的“凝固的时光——古陶文明博物馆精品砖展”在北京中国园林博物馆开幕,集中展出了两汉和宋金时期的古代墓砖艺术精品105件套,而这两个时期也正是我国古代墓砖艺术的两个高峰期。 此次展览分为“抛砖引语”“汉风画卷”“宋金雅趣”和“拓古传薪”四单元。其中“抛砖引语”主要介绍了砖的历史源流和制作工艺;“汉风画卷”通过砖画图像的组合,向人...
长城守望者张鹤珊在察看城子峪长城一座敌楼的伤残情况。 参考消息网7月30日报道 美媒称,中国希望所有人都不要再偷盗该国的长城了。 据美国《时代》周刊网站援引《卫报》报道,国家文物局官员宣布,他们将开展例行检查,还将沿长城进行随机检查,以确保地方当局遵照执行国家文物保护法。 报道称,过去几十年来,该国一直在努力保护这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古迹,但有关保护措施并未...
二仙堡墓群位于重庆市丰都县原镇江镇杜家坝村一社及二社。2015 年5 月3 日到7 月1 日,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会同重庆师范大学考古文博系对二仙堡主梁进行了考古勘探与发掘,发掘面积1020 平方米,发掘墓葬共计9 座。 本次发掘的9 座墓葬均为砖室墓,均遭到后期严重的盗扰、破坏。墓葬均开口于耕土层下,相互无叠压打破关系。其中M1、M5、M6、M7、M8、M9 均为刀把形,M2、M3 为凸字...
为加强文物保护工程项目管理,提高工程质量,规范文物保护工程竣工验收工作,根据国家文物局文物保函〔2016〕343号《关于印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工程竣工验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7月20日,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作为业主方组织勘察设计单位南京博物院、施工单位广州市白云文物保护工程有限公司和监理单位浙江联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在庆安会馆对宁波庆安会馆砖雕石刻维修保护工程项目进行四...
日前,在河北海兴县城人民公园新址施工现场,工人挖出5个深洞。当地文保所经过一周多的发掘清理,确定其为5眼秦汉时期砖筑水井。 据介绍,这5眼古井最深的3.8米,最浅的3.3米,其中4眼的水位有1米多深,井水清澈。水井中出土了龙山夹蚌黑陶、白衣夹沙红陶、黑衣灰陶、夹蚌红陶及红陶、灰陶等陶制的罐、盆、碗、甑、鼎等陶器残片;锈蚀严重的铁器、炭化木片、竹针簪、海蛤蜊壳、残骨骼、动物牙齿及砖瓦等遗物...
日前,在河北海兴县城人民公园新址施工现场,工人挖出5个深洞。当地文保所经过一周多的发掘清理,确定其为5眼秦汉时期砖筑水井。 据介绍,这5眼古井最深的3.8米,最浅的3.3米,其中4眼的水位有1米多深,井水清澈。水井中出土了龙山夹蚌黑陶、白衣夹沙红陶、黑衣灰陶、夹蚌红陶及红陶、灰陶等陶制的罐、盆、碗、甑、鼎等陶器残片;锈蚀严重的铁器、炭化木片、竹针簪、海蛤蜊壳、残骨骼、动物牙齿及砖瓦等遗物...
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运城市文物工作站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建设中的蒙华铁路沿线临猗县和盐湖区的三处古代遗存点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临猗县铁匠营汉代墓地清理出的砖砌仿木结构斗拱实物,这在全国汉代墓葬中极为罕见。 该墓地为带长斜坡墓道的前、后室砖室墓,墓内放置两棺,出土若干釉陶类随葬品。该墓的重要发现是在甬道内两壁上有以灰砖垒砌的斗拱。立柱上承栌斗,斗上左右出横栱,为“一斗两升”形式,每个横...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