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省文物局召开专题会议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会议提出,要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为契机,继续推进灾后文物抢救保护,加大博物馆免费开放力度,全面提升文化遗产保护水平。 目前,四川的文物保护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我省与国家文物局签订了“成都片区大遗址保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四川茶马古道线型文化遗产保护也被纳入《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省文物...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根据博物院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日前,四川博物院开放管理部与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合作举办了名为“纪念辛亥•感悟中国”的社教活动,双方还共同签署了《四川博物院与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共建红色教育基地的协议》。 首先,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100余名党员和入党积极份子,在三名讲解员带领下参观、学习了“共和之光——纪念辛亥四川保路运动100周年”展,重温了百年前辛亥先驱们...
2010年11月30日,四川省三台县全县部分文保单位维修加固项目通过公开招标,浙江省临海市古建筑工程公司中标该项目一标段(王爷庙、地祖庙)的维修加固工程,截止2011年9月底该项工程已全面完工,并于9月29日对该项目进行了阶段性验收,针对验收发现的相关问题施工单位已于10月10日前全面整改。2011年10月26日“三台全县部分文保单位维修加固项目(王爷庙、地祖庙)工程竣工验收会”在郪江镇召开,邀请...
5000多年前,川东地区与成都平原生活是否一样?11月2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新近在郑家坝遗址进行的考古发掘证明,成都平原的十二桥文化曾向东传播。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家坝遗址工地负责人郭富介绍,郑家坝遗址位于阆中市沙溪街道办事处嘉陵村,地处嘉陵江边。早在2000年,为配合《四川文物地图集》出版,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嘉陵江流域进行考古调查时,就发现了该处遗址。去年,为配合中石油中卫—贵阳联络...
10月31日,四川省文物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体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光明日报文章《向社会主义强国阔步前行——<决定>诞生记》。四川省文物局局长王琼同志主持会议并结合《决定》相关内容进行初步解读。她说:《决定》理论上有新概括,政策上有新突破,举措上有新实招,共有9个部分,分为3个板块。第一、第二部分构成第一板块,主要阐述...
值全国人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之际,十月二十三日,首届四川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在四川爱华学院举行,本次论坛由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四川省民族文化艺术研究会主办。在此前后,由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四川省民族文化艺术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系列活动在四川爱华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相继举办,其中,包括“非遗走进校园—&mda...
日前,四川省政安消防知识宣传中心贾植教员,按照公安部四个能力建设标准要求,走进宜宾市博物院开展主题为“全民关注消防•生命安全至上”的消防安全培训。市博物物院全体职工和市文管所各文物点看守员、大观楼保安班等3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会上,贾植教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发生在四川省近期一个个典型的火灾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就防火、灭火、逃生、自救四个方面进行了重点阐述,就消防灭火...
为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文化体制改革,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四川博物院“大篷车”流动博物馆于10月25日来到灾后重建、焕发新颜的羌文化核心区——茂县,来到了美丽的坪头村羌寨。这也是省委、省政府落实党中央“三贴近”精神的具体体现。四川博物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卢越、茂县副县长李小兵、茂县宣传部部长雍...
“5•12”特大地震给位于游仙区刘家镇曾家垭村马鞍山麓的马鞍寺和东宣乡鱼泉村的鱼泉寺两处省级重点保护文物造成了巨大损失,。日前,这两处省保文物单位正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修缮。将于今年年底竣工,届时,它们将焕发出昔日的光彩。 鱼泉寺位于绵阳市游仙区东宣乡鱼泉村的鱼泉山腰上,距绵阳城区约35公里。该寺因山奇特而建,坐南朝北,周围山峦环抱,林木翳荫,清流激荡,环境幽静。 据寺中...
为配合向家坝水电站建设,1991年,四川省文物考务研究院在宜宾市文物管理所、屏山县文物保护管理所的协助下,对淹没区(四川)进行首次考古调查,2003年、2006年、2007年先后多次进行了复查和勘探,共发现53处地下文物点(古遗址10处、古墓葬43处),时代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明清,历时近5000年。从2009年1月开始,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地下文物的考古工作正式开始,经过近三年的考古发掘,目前已完成...
10月26日至27日,向家坝水电站四川淹没区考古新发现研讨会在宜宾举行。来自四川大学、三星堆研究院等20多名国内考古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一行实地考察了石柱地、桥沟头遗址,并就向家坝水电站四川淹没区考古新发现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记者对此进行了全程跟踪采访和报道,并在此为您盘点诸多专家在研讨会上热议的话题,试图从他们的交流中,来捕捉更多宜宾乃至川南的人类文明发展进程。 专家考察石柱地遗址 ...
10月27日,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四川)考古新发现研讨会在宜宾举行。“向家坝库区考古是目前四川最大的考古发掘工程,相当于四川的三峡库区考古。”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说,预计明年5月底考古发掘将完成。而叫化岩新石器时代遗址等的发现,将川南地区的历史提早了3000年。【探访】金沙江边探方密布10月26日,记者跟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前往屏山县楼东镇考古发掘现场探访。“现在我们正...
10月20日,受四川省文物局委托,由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谷明成、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冯林、副研究员苏永江组成的文物专家组一行3人亲临广安区,对遭受“9.19”洪水浸泡冲刷的广安白塔进行现场踏勘,为广安白塔的抢险排危出谋划策。经过充分讨论,专家组认为:2011年“9.19”洪水对广安白塔塔基条石、原设简易防护墙及地面造成了严重冲蚀,塔基受损,周围多处形成2米多深的大坑,已危机到塔体安...
日前,四川博物院领导班子全体参加学习会,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精神,并结合我国文博事业和四川博物院的发展现状,就如何贯彻会议精神、推动川博发展做了研讨。学习会上气氛热烈,发言踊跃。大家认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文化改革发展重要阶段召开的重要会议,对我国文博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指导意义。四川博物院作为四川省重要的公益性文化单位、最...
10月24日,四川省文物局组织召开专题会议,集体学习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并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在10月1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四川省文化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王琼同志主持会议并就如何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提出了具体要求。她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