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唐代墓地、汉朝遗址……随着石家庄市南水北调南段文物考古勘探工作的顺利进行,即日起,考古发掘工作也将陆续开始。据统计,南水北调南段的文物勘探总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考古发掘面积约为36000平方米,考古发掘工地共有19处。 昨日,记者跟随市文物局工作人员及相关专家们走访了率先开始发掘的元氏殷村遗址、南白楼墓地和南吴会墓地及其遗址,这三处发掘工地已经率先发掘出了比较有价值、有...
内容提要:从文献记载来看,汉唐时期我国西域栽培水稻的地域分布大致在今:一、塔里木盆地北部的焉耆、轮台、沙雅、拜城、阿克苏、新和等地。二、塔里木盆地西部的喀什、疏勒、疏附、伽师、英吉沙、岳普阿、阿图什、乌恰、阿克陶、塔什库尔干等县市。三、塔里木盆地南沿的和田、皮山、墨玉、洛浦、策勒、于阗、民丰等县市。有关西域栽培水稻的考古发现,仅1901年斯坦因在汉扌于 弥城故地喀拉墩遗址一例。1995年11—12...
6月19日,铜陵市文物管理部门的专家们顶着炎炎烈日,来到正在紧张施工的露采棚户区改造工程工地,对这里新发现的大量古炼渣遗存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 近日,国家博物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铜陵市文物局联合对皖南古铜矿进行考古调查时,通过遥感监测发现位于铜陵市露采棚户区46000平方米地域内,约有6000平方米-8000平方米的古炼渣堆积,在此处还发现汉代、唐代等朝代的陶片,再一次证明,西汉时期唯一的...
广州市西湾路发掘的西汉古墓以及随葬的瓦罐(6月1日摄)。新华社 卢汉欣 摄 广州市西湾路发掘的西汉古墓以及随葬的瓦罐(6月1日摄)。新华社 卢汉欣 摄 专家在发掘清理古文物。王维宣、倪黎祥 摄 保存比较完好的铜镜。 广州市西湾路墓葬群出土的南朝随葬品鸡首壶(前排中间)和六耳罐(前排左和右)(6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卢汉欣 摄 ●出土近百件精美的青...
自汉至唐纺织品文物在全国各地出土很多。其中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数量最多,品种最全,质量最高(见马王堆汉墓出土纺织品)。其余大多是在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各地出土的,品种有丝织品、毛织品和棉麻织品等。 丝织品 各地出土的丝织品数量大、品种多,组织复杂,花纹多样、色谱齐全。 汉代丝织品 有锦、绮、罗等。 ①锦:1959年新疆民丰尼雅遗址出土多种东汉丝织品。其中以汉...
10月21日,考古单位展示青釉盖罐、铜镜、陶碗等出土文物。 近日考古人员在广州市太和岗一建筑工地发掘出先秦至南汉时期墓葬21座,清代墓葬50余座,出土了陶、瓷、石、玛瑙、琉璃等不同质地的文物近200件(套)。新华社记者赖少芬摄 10月21日,考古发掘现场出土的文物。新华社记者赖少芬摄 10月21日,考古发掘现场的一座东汉时期土坑木椁墓。新华社记者赖少芬摄 考古人员在太和岗...
汉唐帝陵考古大调查 汉十一陵,唐十八陵,沿渭河北塬东西一线100余公里,如一串串磨损的珍珠,需要精熟的手艺人重新来发现、打磨、镶嵌。 伫立古城西安,放眼四望,陕西渭河北面的咸阳塬和北山一带自古就是皇家陵区,古墓密布,冢坟森森或与山齐,周、秦、汉、唐等历代墓葬杂沓错置,历尽千载沧桑。多数冢墓因时代久远已莫知归属,有名有姓的也多有待今日考古的佐证。 “江南才子山东汉,陕西黄土埋皇...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日前在对重庆市合川区草树土汉代遗址考古勘探过程中,发现汉、唐房址以及汉至六朝时期的灰坑等遗迹。 据重庆市文物考古所朱寒冰介绍,重庆市文物考古所考古工作队于6月下旬至9月对草树土遗址实施了考古勘探、发掘,勘探面积4000余平方米,发掘面积725平方米。考古人员发现并清理汉代房址两座、唐代房址1座、汉至六朝时期灰坑1座、唐代灰沟1条、明清时期灰沟3条。房址、灰坑中出土的遗物有金银器、...
新疆著名丝绸之路历史学家李恺今天向外界透露,经过实地考察,当地有关部门在位于新疆南部的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五十一团发现了大面积汉唐屯田遗址。 李恺长期致力于丝绸之路历史研究和新疆喀什境内古代遗址的考察,受聘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图木舒克历史文化研究会”首席顾问。 今年十月初,当地一家旅游事业开发公司组织探险、考古、媒体人士从新疆柯坪出发到图木舒克徒步穿越近200公里大...
10月11日,位于定襄和五台两县境内的忻阜高速公路文物考古勘探发掘工作取得重要收获,出土了众多极有价值的汉唐文物。 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忻州市文物管理处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定襄县河边镇滹沱河二级台地青石遗址发掘清理了2000多平方米范围内的古人类遗址,发现了从早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到夏、东周、汉代的多层叠压文化层,发掘出大量的石器、陶器、骨器、贝饰等器物。同时还发掘出3处保存完好的古人类烧制陶器...
10月11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传来消息,在位于定襄和五台两县境内的古人类遗址和古墓葬中,出土了众多极有价值的汉唐文物。 据考古专家介绍,截至10月11日,在定襄县河边镇滹沱河二级台地青石遗址,发掘清理了2000多平方米范围内的古人类遗址,发现了从早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到夏、东周、汉代的多层叠压文化层,发掘出大量的石器、陶器、骨器、贝饰等器物。同时还发掘出3处保存完好的古人类烧制陶器的窑址,其中...
北京地区近年来出土墓葬数量最多的一次考古发掘已经结束,文物部门在延庆南菜园某小区建筑工地上共清理出汉、唐、元、明、清时期墓葬290座,出土文物870余件。这是记者9月22日从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了解到的消息。 据介绍,此次清理出的约20座汉代墓葬均为砖室墓,其中数座五墓室、七墓室的墓葬比较少见,但大部分墓葬都被盗掘,所以出土文物以陶器为主。40余座唐代墓葬也几乎都被盗掘,但仍残留有陶器、彩绘陶器、瓷...
出土的部分文物 保存完好的陶鼎 9月7日,市文物管理所组织人员,对位于原市体育场旧城改造建设工地发现的古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截至当晚8时左右,共清理了7座墓葬,40余件珍贵文物重见天日。 当日,文管人员对M6号墓葬的清理过程中,出土的文物唐代风格比较明显,初步断定该墓葬为唐代砖室墓。共清理出土素面铜镜一件、青瓷碗一件、陶盒一件、四系罐两件、盘口直壶一件、开元通宝等钱币三枚,出土文物除钱...
450多座古墓葬群及生活遗址、3000多件唐三彩香炉等生活用品……随着一系列逐渐“浮出水面”的考古发掘表明,如今的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汉唐时期曾为人口相对集中的大中型城市。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日前表示,这里将作为本市汉唐考古“焦点”,成为地下文物保护重点区域。 “最近,我们在亦庄凉水河一街的一处施工工地又发现了64...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