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年吐鲁番学研究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对吐峪沟石窟寺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包括纸质文书、绢画、壁画、纺织品、木器、铁器等大批量的文物。 为配合2015年至2016年吐峪沟发掘简报的顺利出版,技术保护研究所人员加班加点对出土的文物进行清洗、平整、修复。自2017年1月至11月29日总计修复各类文物90余件共290余片,不仅包括汉文、回鹘文、婆罗米文等多种语言文字的纸质文书,而且也有色泽...
12月1日,记者从甘肃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获悉,世界文化遗产点炳灵寺石窟的97件铜器得到保护修复,并通过专家组验收。 据介绍,因长期得不到有效保护,这批铜器相继出现了锈蚀、残损、油污、鎏金层脱落、彩绘层脱落等病害。国家文物局分别于2012年、2016年批复保护修复项目,修复工作由甘肃省博物馆承担,共修复铜器97件(套),其中一级文物7件。 “通过科学的保护修复,使这批文物的病害...
11月28日下午,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期冀永存——院藏书画修复成果汇报展”开幕式在西安举办。 本次展览是美术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建设的一个阶段性的总结汇报。美术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于2016年3月立项,获得陕西省省财政专项支持,经过近一年半的建设,包含基础改造和专业设备购置,用时六个月完成了首批16幅书画的修复。 展览采用了多元的展示手段,每一...
由国际文物修护学会、北京故宫博物院和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联合主办的“国际文物修护学会——故宫博物院2017香港研讨会”11月25日在港闭幕。为期两天半的研讨会汇聚了18位中外专家学者,分享文物的最新保护方法、修复策略及最佳守则。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凝聚着人类的汗水和智慧。然而,随着时光流逝,它们可能会逐渐破损,甚至残缺不全。在香港,有一批专门修复文物的“医生”,...
遭到腐蚀的馆藏文物如何才能恢复“健康”?文物工作者又是如何让文物“修旧如旧、带病延年”的? 南京博物院的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被称作“文物三甲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为文物延年益寿。由于南博馆藏40多万件文物中各类纸质文物占了一半,几十年下来,修复书画、碑帖、古籍也就成了这里的文物“医生”最擅长的工作。 从事书画修复工作已有四十多年的万董强说,一幅书画从“确诊”到“出院...
11月22日,记者从在西安举行的“中国-法国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上了解到,中国与法国文物保护工作者将共同对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公输堂进行修复。 公输堂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创建于明永乐(公元1403——1424年)年间,是“白阳三会”教教徒为纪念其祖师公输般(鲁班)而建,现仅存后殿三间,堂内木构遍布彩绘。目前公输堂古建木作的木构件存在歪闪、残损、微生物病害等问题,彩绘层也存在变色、虫蛀、糟...
1、一分为二 有些玉器碰坏后,设计师、雕刻师总是根据其破损情况,部析它原来的造型,经过一番巧思,然后在原件基础上巧妙分割,一分为二,把原来的雕件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或关连的小件。这样的修复,因为一般不作大的舍弃,所以减少或弥补了原来的损失,甚至修复后的玉器价值,有时还不逊于原件。 2、金玉镶嵌 :金平镶嵌在珠宝首饰行业里是一种普遍使用的工艺,例如嵌宝戒指、钻石戒指、嵌宝项链挂件、嵌...
郄旦旦在修复文物。 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让大家认识了以往“守在深宫”的文物修复师,他们那弥足珍贵的匠人情怀回味隽永。今年65岁的郄旦旦就是其中之一。 身为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的退休文物修复技师,郄旦旦做了一辈子文物修复工作。在过去的40年里,他修复着穿越了千百年的文物,不知不觉地用人生丈量着泱泱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与文化。目前,已经退休的他又一头钻进黄骅市博物馆,与那些穿越了时空的坛坛罐罐等...
金华开发区洋埠镇青阳洪村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至今已有800多年建村历史。该村的古宅、古祠堂风格独特、工艺精湛、建筑精美,颇具历史文化价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两栋房子:一栋是洪氏宗祠,另一栋就是洪初吉故居,这两栋房子均属市文物保护点。 近日,金华地方文化研究学者高旭彬撰写的《最后的士大夫家园——洪承鲁、洪初吉故居》一文,介绍了洪承鲁、洪初吉故居颓败不堪、岌岌可危的现状。洪初吉是汤溪中学创始...
图片作者:视觉中国 截至9月,北京市整治“开墙打洞”2.5万余处,拆除违法建设3834万平方米……今年以来,首都核心区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全面推进,一条条孕育着北京历史的胡同逐渐展露出“真容”,但面对经年累月的“补丁”,整治后的街区风貌如何提升、城市更新如何在保护历史文脉的同时塑造 宜居空间等问题已提上日程。 在九月到十月举行的北京国际设计周活动上,老胡同更新与再生、保护城市文脉等成...
11月15日,河南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修复资质评审专家组一行,莅临我馆对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资质进行评审,平顶山市文广新局党组成员、平顶山博物馆馆长张水木等陪同。 首先,评审专家组到平顶山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听取负责人的详细介绍,并认真查看修复场地、人员技能、设备配置及中心运转情况等。 随后,专家组召开评审座谈会,张水木对我馆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做了汇报。评审专家分别就在岗修复人员构成...
18日至19日,由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湖北省文物局、荆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荆州市文物旅游委员会、湖北省博物馆、荆州博物馆、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承办的“出土木漆器科技保护学术研讨会”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召开。 来自国内、日本、韩国等50余家文博单位、高校的专家学者130余人济济一堂,交流、探讨木漆器、丝绸等文物的保护和修复。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
樊再轩正在修复天梯山石窟胁侍菩萨塑像 莫高窟的492个洞窟,有些门扉紧闭,隔离了外界好奇的张望。 洞窟里绘制的佛国世界正在逐渐消隐:神色安详的人物面孔发黑变色;双手托捧的奇珍异宝翘起鳞片;飘然下垂的柔软丝绦凸起了一个个小圆点…… 200多个需要抢救修复的“重病”洞窟,只能闭门谢客。 一代代敦煌人正在与“病魔”开展长年累月的斗争,保护研究所研究员、修复技术研究室主任樊再轩带着...
古籍修复师正在对一页古书进行修复 昨天,浙江图书馆曙光路馆舍一楼展厅,一场古籍修复特展悄然开展。 本次展览分“工具篇”、“材料篇”、“技艺篇”、“成果篇”以及“传承篇”等五个篇章,对古书修复做了一个“全套”科普。 记者注意到,尽管秋雨绵绵,观众还是不少。进来的人,都刻意放轻了脚步,放缓了呼吸,变得小心翼翼,生怕不经意的莽撞,惊扰了那些费了好一番工夫才修复如初的旧纸故书。 因...
经过拆页、修补、打眼、穿捻等一系列步骤,一本残旧泛黄的古籍终焕发新颜。古籍修复师轻轻摩挲薄如蝉翼的纸页,仿佛穿越了数百年时光…… 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让深藏宫墙之内的文物修复工作从“庙堂”走入“江湖”。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内,这里的古籍修复师们亦默默地固守一隅,日复一日地打理着沉睡数百年的“宝藏”。 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