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福建武夷山市官方17日称,武夷山朱子文化遗存普查正有序开展。 在加强朱子文化遗存的挖掘保护方面,该市邀请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央美院、东南大学等高层次规划设计团队,编制五夫朱子文化系列规划,推进五夫朱子文化园建设,着力打造三大板块(理学文化、千年古镇、生态田园)、七大功能区(兴贤古街、朱子学村、朱子广场、万亩荷塘、玫瑰花海、旅游服务、古镇新貌)的文化旅游空间布局。 截至目前,武...
继今年4月23日在台北当代艺术馆揭幕后,“首届闽台大学生博物馆文创艺术设计大赛”11日再次在福建博物院启动。 至此,这项旨在推动博物馆行业与高校在文创产业领域深度融合的赛事,在闽台两地正式铺开。 “首届闽台大学生博物馆文创艺术设计大赛”以“中国梦·海峡情·文博缘”为主题,此前的4月23日,台湾地区赛事活动在台北当代艺术馆率先拉开帷幕,吸引来自海峡两岸10所高校的设计专家、学生参加。 ...
5月31日,客家木偶戏专场活动走进龙岩学院,上杭县客家木偶艺术传习中心精彩的木偶表演,受到师生们点赞。 上杭县客家木偶艺术传习中心主任邱保铭介绍,上杭客家木偶戏,俗称傀儡戏,自明朝初年传入上杭形成独具特色的地方剧种,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经过历代艺人的传承发展,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征,成为客家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但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这门传统地方艺术渐渐衰落,为抢救这门独特的地方...
晋江磁灶蜘蛛山的这处古窑址堆积层,内含三大类古瓷标本,青瓷为土龙泉窑产品,与“南海一号”出土瓷器相吻合,绿釉瓷与伊斯兰文化有关 这处窑址堆积层就位于晋江磁灶蜘蛛山一处民房旁 窑址堆积层清理出的各种瓷标本 居民翻建民房,竟挖出一处新的古窑址。昨日,晋江磁灶蜘蛛山一处古窑址堆积层面世,泉州市考古队清理出一批数量可观的古瓷标本,年份跨越宋朝至清代数百年。瓷种包括黑釉瓷、绿釉...
居民翻建民房,竟挖出一处新的古窑址。昨日,晋江磁灶蜘蛛山一处古窑址堆积层面世,泉州市考古队清理出一批数量可观的古瓷标本,年份跨越宋朝至清代数百年。瓷种包括黑釉瓷、绿釉瓷、青釉瓷等三大类;器型从碗、罐、盏,到壶、炉、盘。出土物中的青釉瓷系土龙泉窑瓷,与2007年时发掘的“南海一号”沉船上的瓷器相吻合,绿釉瓷则与伊斯兰文化有关。专家认为,这些海丝外销瓷标本再一次印证了古代泉州“海丝”的繁荣。 ...
考古工作人员展示在寨山遗址发现的墓砖 考古工作人员发现的一个初步判断为唐宋时期的瓷碗 记者昨天了解到,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联合发掘的瑞安寨山遗址,目前已经出土了丰富的陶片和石器等文物。这些出土文物初步判断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商时期生活于当地的先民所遗留下来的。本次发掘为研究浙南地区先秦时期的考古学文化面貌提供了新的材料。 发掘山前山遗址“带出”寨山...
中国的福建省在唐代以前,一直都是中原人眼里的边陲之地。它的西南部山区,更是林深路隘、山海相逼,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末,那里忽然成了媒体的关注对象,各种报道声称,在这片曾经蛮荒的土地上,发现了一些神秘土堡。尤其是圆形土楼,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人们纷纷猜测,这些庞然大物为什么在福建南部的深山里成群出现?这些城堡似的住居为什么呈奇特的圆形?斑驳的土墙后是否蕴藏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历史真相和现实证...
4月22 日, 福建省永安市燕西街道吉山村传统村落清代建筑 “东方月” 古民居内, 木工师傅正在进行施工修缮。永安市以青水畲族乡沧海村和燕西街道吉山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为契机,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 投入4000万元加大这两个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力度。 截至目前, 吉山、 沧海两个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700多万元, 预计今年底可基本完工, 以崭新的面貌对游人开放。
800年前福建南宋古沉船“华光礁I号”特展24日在南京博物院开展。百余件文物粗略勾勒出古沉船“真面目”。 南京博物院副院长王奇志介绍说,“华光礁I号”沉船遗址的水下考古发掘,是中国第一次大规模远海水下考古,“出水”了沉船和近万件陶瓷器物。这些珍贵文物和南海众多沉船遗物,是沿“海上丝绸之路”线状分布的遗珍,是古代中国海外贸易的见证。 即便曾“深躺”海下,这些文物至今仍“光彩照人”。在淡淡灯光下,...
记者昨天获悉,福建省水利厅日前公布全省第一批45处福建省水文化遗产名单,福清市天宝陂榜上有名。 天宝陂位于龙江街道观音埔村,是唐代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闽中地区现有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2001年被列为福建省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宝陂始建于唐天宝年间(742年—756年),北宋大中祥符间(1008年—1016年)重修,改称“祥符陂”。元符元年(1098年)再度重修,熔铜汁固其基,又改称“元符陂...
“雄踞深山人未识,撩开面纱惊神州。”散落在福建永泰的一座座古庄堡寨,是当地乡土建筑的一大特色。据有关史料记载,永泰县曾拥有庄寨超过2000座,历经数百年沧桑,许多庄寨惨遭损毁,目前保存较好的尚有146座,其中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就有近百座,但是目前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仅有24座。建筑专家认为,如此体量巨大、数量众多的民居防御建筑群落,在全国都极为罕见。 南方防御型民居的重要代表 庄寨...
位于福建永泰同安镇洋尾村的“爱荆庄”寨堡,25日惊艳了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首席专家鲍世行。他用“霸气有威慑感”、“活像航母”、“易守难攻”,来描述他对这座建于公元1835年的防御型古民居的第一个印象。 爱荆庄是当地计划打包申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十余座庄寨之一。散落在戴云山脉的永泰古庄寨群,跑马廊、铳口箭口、马面和碉楼一应俱全,尤其以成熟而精致的土夯和卵石垒砌技艺令人赞叹。当地调查发现,保存较好...
由福建省文化厅主办,福建博物院承办,14家单位联合参展的“绿叶对根的情意——华侨华人奉献展”自2015年国庆期间展出以来,以其独特的感染力吸引着络绎不绝的观众。观众走进展厅,犹如走进跨越时空的历史长廊,用心灵去感受一部浓缩的华侨华人移民史、创业史、奉献史。 该展览以时间为脉络,以重要人物和事件为切入点,强调由物及人,由古及今。文物展品从参展单位珍藏的华侨华人文物中遴选,涵盖了侨批、手稿、勋章、证...
3月23日至26日,由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国土与文化资源委员会、永泰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福建永泰庄寨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在永泰召开。来自全国20多位文物保护和古建筑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为永泰庄寨文化遗产保护积极献言。 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黄元致辞,他表示在永泰庄寨的保护抢救上,永泰县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在保护祖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方面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
历时三天的永泰庄寨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25日在福建永泰结束,来自全国各地的文物保护与古建筑专家出席了研讨会,并考察了多个山村的代表性庄寨建筑。散落福州永泰全县山村的古庄寨即将迎来系统保护,重新获得新生。 在25日召开的永泰庄寨遗产保护与协调发展研讨会上,与会专家纷纷就庄寨建筑的保护修复工作提出专业指导意见。“庄寨保护应该注意保护与完整性问题,赋予古建筑新的生命力。”国务院参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