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据外媒报道,在沉没112年后,承载着499名华人遗骨、印证了华人在新西兰开拓历史的“文特诺”号蒸汽货轮的沉船位置已经确定。“文特诺”号项目组正式宣布,沉船所处位置是新西兰北岛霍基昂阿港以西21公里、水下150米处。 据美联社及新西兰媒体11月25日报道,在新西兰赫基昂加港(Hokianga Harbor)附近发现的一艘沉船被确认为是1902年在新西兰北部沿海沉没的载有499具中国矿工遗骨的货船“...
据韩国《文化日报》11月6日消息,韩国国立海洋文物研究所5日表示,在忠清南道泰安郡马岛海域发现了一艘疑为朝鲜王朝时期的沉船。 此前,韩国考古学家共发现12艘古代沉船,但尚未发现过朝鲜王朝时期的船舶。这艘船长11.5米,宽6米,外形属于典型的韩国古船造型。该研究所还在船舶周围发现了朝鲜王朝时期的111件白瓷,在船体内部发现了朝鲜王朝时期的2件粉青沙器。 研究所方面表示,虽然这艘船舶是...
记者昨日从可园博物馆获悉,即日起至12月15日,由可园博物馆与福州市博物馆联合推出《海丝遗珍—“碗礁一号”沉船出水瓷器展》,观众可一睹这艘定格在历史汪洋中的“遗珍”芳容。 “碗礁一号”沉船遗址位于福州市平潭县五州群礁海域。300多年前,它满载清代景德镇民窑精制瓷器,预备销往东南亚,航行到福建福州时触礁沉没。 据介绍,这次展出的100件瓷器展览,是从17000件沉船出水瓷器中遴选出来...
中国水下考古队不久前在丹东黄海海域发现的一艘体量在1600吨左右的沉船,日前被文物部门认定为中日甲午海战沉没战舰,但是否为致远舰还有待进一步的鉴定。 负责配合考古人员进行水下文化遗产调查项目的丹东港集团副总裁宋沛然告诉记者,考古人员日前在丹东黄海海域发现一艘体量在1600吨左右的沉船。该海域正是历史上著名的甲午海战的交战区,这艘沉船已被证实是中日甲午海战沉没的战舰,暂被命名为“丹东一号”。...
中国第一艘专业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于28日驶离河北唐山海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副所长毛保中表示,这是河北开展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首个大型考古项目,所研究的沉船对于水下考古学、研究中国的造船史以及当时社会经济环境和海上贸易等具有重要价值。 今年10月初,“中国考古01号”抵达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对唐山东坑坨海域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水下考古活动。据调查,唐山东坑坨海域发现了两艘古代沉船...
潜水员探索沉船残骸 近日,一个国际考古学家小组重新挖掘了一艘2000年前的失事船只残骸。这艘船驶离希腊岛屿安梯基齐拉岛后沉没。如今距离该沉船首次被发现已经114年。1900年,潜水员探索了沉船残骸,但由于一人因减压病死亡和另外两人瘫痪,那次探险不得不很快终止。 现在,在装备了现代技术,尤其是再生式氧气系统(能去除呼出的二氧化碳,并引入氧气)后,科学家开始从沉船中挖掘剩余的财宝,其中...
宁波文保所专家最近对慈溪潮塘江一艘古沉船进行考古发掘,考古显示,这是一艘元代古沉船,它填补了浙江省元代海船发现的空白。 根据考古发掘情况,这艘沉船船体残骸长19.5米,宽5米,型深约2米,考古专家初步推测整船全长应该在23到28米之间。整艘沉船除了首尾残损外,其余保存情况较好,船体内还发现了首桅座和主桅座,这说明这艘船配备了两道风帆,不排除还配备有尾风帆;船体残存10道隔舱壁板,从现场迹象...
今年国庆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闻频道、国际频道全面报道丹东港海域的重大考古发现。报道称:丹东港海域发现了一艘120年前甲午海战中的沉没战舰。一时间,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事实上,这项考古工作还是源于一个建设项目。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大型基础建设项目数不胜数。由于各项开发建设项目引发对文化遗产破坏的事件也是层出不穷。我国文物部门对此的保护力量的完善远不及目前开发建设...
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北省文物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14年度河北唐山东坑坨沉船水下考古启动仪式”近日在唐山市海港经济开发区举行,我国自主研制的专业水下考古工作船“中国考古01号”迎来自今年9月下水首航以来的第二站任务。此前,“中国考古01号”第一站任务曾赴辽宁省丹东港海域开展水下沉船遗址重点调查和考古工作。 本次水下考古为期1个月,是河北省开展水下文化遗产考古工...
从丹东大鹿岛眺望的这片黄海海域就是120年前甲午海战的战场。(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丹东大鹿岛上的甲午海战英烈纪念碑。据传,甲午海战后,当地渔民从沉船中打捞起的一具北洋水师官兵遗骸就埋在这里。(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中国经济网记者从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目前该中心在丹东大鹿岛附近的黄海海域发现的沉船确系甲午海战沉没战舰,但根据已有调查结果来看,尚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其是"...
从丹东大鹿岛眺望的这片黄海海域就是120年前甲午海战的战场。 丹东大鹿岛上的甲午海战英烈纪念碑。据传,甲午海战后,当地渔民从沉船中打捞起的一具北洋水师官兵遗骸就埋在这里。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目前该中心在丹东大鹿岛附近的黄海海域发现的沉船确系甲午海战沉没战舰,但根据已有调查结果来看,尚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其是"致远号"。该中心目前也没有专家对外发布过"该舰最大可能是...
在河北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我国第一艘专业考古船日前启动对晚清时期铜皮夹板沉船的水下考古工作。此项工作填补了河北滨海和环渤海水下考古的空白,对探寻我国北方古代港口的变迁沿革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参考。 铜皮夹板沉船位于唐山市海港经济开发区、曹妃甸港区毗连处的东坑坨海域。早在2012年,根据渔民提供的线索,文物部门就在唐山沿海进行了走访调查,2013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同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图为考古学家在安提凯希拉的古沉船遗迹现场进行发掘 据外媒报道,被誉为“古代泰坦尼克号”的位于希腊岛屿安提凯希拉(Antikythera)沉船近日迎来新一季的考古活动,这艘能追溯至罗马帝国时期的遗迹吸引了大批潜水员和考古学家。 据报道,在经过对沉船遗址的测绘后,国际专家团队小心谨慎处理了一小批遗址中的文物,他们希望通过发掘和探寻水下55米深的遗迹,从而解开沉船的真相。 据悉,...
图为考古学家在安提凯希拉的古沉船遗迹现场进行发掘 据外媒报道,被誉为“古代泰坦尼克号”的位于希腊岛屿安提凯希拉(Antikythera)沉船近日迎来新一季的考古活动,这艘能追溯至罗马帝国时期的遗迹吸引了大批潜水员和考古学家。 据报道,在经过对沉船遗址的测绘后,国际专家团队小心谨慎处理了一小批遗址中的文物,他们希望通过发掘和探寻水下55米深的遗迹,从而解开沉船的真相。 据悉,这些文物包括一个完...
简介: 福建连江定海湾是古代福州港的海上门户和船只进出闽江口停泊、补给的第一个地 点,是古代沿海贸易的中转站之一。1989年以来,中外海洋考古学者先后三次在定海湾海域开展了一系列水下考古调查、勘测与发掘工作,发现了白礁一号和二号、大埕渣、龙翁屿、金沙等沉船遗址、地点,出水宋元、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的瓷器、铁器、铜器等沉船文物标本4000多件。定海湾沉船考古是我国水下考古事业初创期的一项重要...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