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记者从淄博市文物局了解到,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时间已经过去大半,我市在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中取得了可喜成绩,国有单位中反馈收藏有文物的单位43个,在全省位居第七。目前42家单位的文物数据已经登录完毕,登录数据62126件/套。 据介绍,我市自2013年年底开始进行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上门普查,共普查汇总国有单位3037个,反馈收藏有文物的单位43个,占辖区国有单位总量比例1.42%...
6月2日,浙江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审核与普查总结报告编制培训班在杭州举办。全省各级普查办、各有关省属以上单位负责人及业务骨干约200人参加培训。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曹鸿出席培训班并讲话。 曹鸿在讲话中简要回顾了我省2015年的普查工作情况,对今年的工作目标进行了明确部署,并就做好下阶段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根据4月14日在北京召开的2016年度全国省级普查办主任工作会议精神,今年我省普查...
为贯彻落实2012年《国务院关于开展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精神,深圳博物馆日前展开了馆藏深圳历史民俗文物、改革开放历史文物以及中国古代艺术文物等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包括文物摄影、基本信息录入、照片上传以及信息校对等各项工作,总计完成一万五千余件(组)馆藏文物的普查,较好地建立了文物图像及电子账。此次普查基本摸清了深圳博物馆三十余年征集收藏的家底。 古代艺术文物方面,重新发现了诸多以...
根据市文物局刚刚发布的北京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截至今年4月1日,北京市申报的普查可移动文物6383254件(套),其中珍贵文物439388件(套)。可移动文物数占全国的18.93%,珍贵文物数占全国的22.76%,北京拥有全国最多的可移动文物和珍贵文物。这些珍贵文物的发现经历着怎样的过程?它们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近日,记者来到北京艺术博物馆,听参与文物普查的工作人员讲述普查背后的...
文物是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的记忆和见证,是国家和民族的“金色名片”,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为摸清我国国有可移动文物家底情况和保存现状,2012年10月,国务院决定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了解到,截至今年5月18日,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中已注册收藏单位14481家,登录文物48592662件(合18413268件/套),42678686张照片,存储量超过11万...
近日,由阿拉善盟文广局、盟文物局主办,阿拉善博物馆承办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开展,共展出馆藏文物30件(套),展期45天。 当天的活动吸引了阿左旗第九小学和蒙古族学校的200余名师生,大家一起制作植物标本,参加了阿拉善博物馆首次举办的集博物馆知识、社会大百科及互动游戏于一体的“智勇大闯关”活动。阿左旗蒙古族学校的师生,还现场演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沙力搏尔式摔跤。 据了解...
18日是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内蒙古博物院作为中国主会场,展出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成果。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河套文化博物院藏唐代三彩炉、内蒙古博物院藏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缴获的美军子弹箱、内蒙古博物院藏1979年呼和浩特市第一炉单晶硅等内蒙古一大批珍藏文物一同亮相。中国其他省份文物以图片形式进行了展示。 记者获悉,国务院决定于2012年至2016年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
北京市文物局9日通报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结果,截至今年4月1日,北京市申报的普查可移动文物638万件/套,占全国18.93%,其中珍贵文物43.9万件/套,占全国22.76%。北京的可移动文物普查总数与珍贵文物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据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哈骏介绍,北京于2013年2月启动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对全市15463家国有单位进行调查,确认有可移动文物的收藏单位共33...
普查人员清点古钱币 待采集信息的古钱币 据北京市文物局最新通报,本市可移动文物普查已经进入最后阶段。目前已普查文物藏品超过638万件套,位居全国前列。北京晨报记者独家了解到,在这次普查中,首都博物馆一次性采集75万枚古钱币数据信息,堪称发现了一座“小金库”。普查人员笑称,这次真是“数钱数到手抽筋”了。 来源 考古发掘加“废品”回收 首博这次参加普查的古钱币 “巨款”...
2016年5月6日下午,漯河市召开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终审工作会议,部署我市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终审等相关工作。各县区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主管局长和业务负责人,市直文博单位可移动文物普查业务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听取了各县区、市直文博单位关于可移动文物普查终审数据完善及修改情况的汇报。市文广新局副调研员、文物科科长齐新卷做了重要讲话。 齐新卷首先传达了全国、全省会议精神,总结了我市...
5月9日,北京市文物局发布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截至目前,北京申报的普查可移动文物达6383254件(套),占全国的18.93%,其中,珍贵文物439388件(套),占全国的22.76%,可移动文物普查总数与珍贵文物数量均居全国前列;208家单位首次普查出可移动文物;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清帝光绪大婚时的20万件文物、34件《兰亭序》拓本、梁思成关于话剧《春华秋实》修改意见的手稿等首次被列入文物大账。...
4月26日,湖北省文物局召开全省2016年度普查办主任会议,贯彻落实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和全国省级普查办主任会议精神,抢抓进度,把控质量,推进湖北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全面完成。省文化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黎朝斌,省文物局副局长赵令珍出席并讲话。各市、州、直管市及神农架林区普查办,省档案局(馆)、省图书馆,省直文博单位,武汉大学等驻汉高校,以及武钢博物馆、湖北地质博物馆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位于济南火车站南邻的胶济老火车站 神秘的“五七车站”、保存完好的骑兵营、被遗忘的明清大户聚居村……这是济南启动普查全市历史建筑一个多月来发现的“宝贝”。截至4月中旬,市规划局工作组收到线索117条,普查落实81处,其中32处核实为文物保护单位。 本次普查到的历史建筑类型以传统民居和近现代独立住宅居多,还有工业厂房及仓储建筑、门楼、桥、祠堂、文昌阁、庙宇、文化教育与医疗建筑、办公楼及寓所等类型建...
近日,为贯彻《河南省文物局关于开展少数民族文物普查的通知》精神,沁阳市文物局积极召开专题会议,抽调骨干力量组成普查小组负责此项工作。通过与宗教局等有关部门结合并实地调查,确定全市少数民族不可移动文物有5处,以清真寺为主,其中2家清真寺符合文保单位申报条件,分别是水北关清真寺、北鲁村清真寺。普查人员认真丈量数据、摄影、测绘,并详细填写了《河南省少数民族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登记表》。 水北关清真寺位于沁...
位于济南火车站南邻的胶济老火车站 记者王锋 摄 神秘的“五七车站”、保存完好的骑兵营、被遗忘的明清大户聚居村……这是山东济南启动普查全市历史建筑一个多月来发现的“宝贝”。截至4月中旬,市规划局工作组收到线索117条,普查落实81处,其中32处核实为文物保护单位。 本次普查到的历史建筑类型以传统民居和近现代独立住宅居多,还有工业厂房及仓储建筑、门楼、桥、祠堂、文昌阁、庙宇、文化教育与医疗建筑、办...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