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我国最大的古建筑平移工程——河南慈源寺平移工程日前正式启动。如果平移成功,这项工程将创下我国平移建筑年代最早、一次性平移建筑数量最多、距离最长、转向次数最多等六项国内记录和三项世界记录。 “准备完毕,请指示。” 随着工程指挥人员的一声令下,慈源寺三座主体建筑开始在预设的轨道上缓缓移动。据工程人员介绍,古建筑平均每小时能够向前移动2到5米,要走完全程450米,大约需要20天左...
正在进行前期筹建的贵州思林水电站库区将水淹思南县地上文物7处。为有效保护文物景观,县文物管理部门已积极着手搬迁保护,目前已将一通古碑整体搬迁至移民新区。据介绍,涉及水淹区文物搬迁项目共计7处,均为清代建筑。其中桶口古驿站是清代思南至贵阳的必经之站,是当时邮差驻地,边关传递情况之场所,至今还保存着正堂、厢房等场地,对当时的地理人文、政治经济发展极具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元月,思南县文管所组织设计专家组对...
记者从敦煌市文化局了解到,为保护莫高窟景区,过去三年里,敦煌市先后将莫高窟景区内的1500座坟墓搬出景区。 敦煌市文化局副局长赵志英介绍说,千百年来,敦煌民间流传着一个风俗:凡有人去世必定埋在紧邻莫高窟的地方,“头枕三危山,脚踩鸣沙山”,以图吉利。因此,多年来在莫高窟周围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坟墓,近年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不但对莫高窟及周围不同时期的古墓保护带来了许多不...
昨天,国家文物局、江苏省文物局组织10名全国专家,在实地踏看了鸿山遗址及其同土文物后,对《鸿山遗址保护总体规划》进行了严密的专家论证。 在23日汇报会的基础上,昨天陈同滨教授陈述的《鸿山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已作了部分细节修改。就保护范围和建筑控制地带的搬迁问题,陈同滨提出了两种方案。方案一:搬迁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内全部建筑物与构筑物,包括居民约1098户、企事业单位约18家。方案二:搬迁保护...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