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作为中国收藏重镇,成都的藏家藏龙卧虎。昨日下午,“如豆的灯火姚宇林收藏古灯老烛精品展”在成都图书馆展出。展览展出了有“中国阿拉丁”之称的成都灯具收藏家姚宇林的中外古灯老烛藏品共130余件,此次展览是成都首次举行的古灯老烛专题展,也是姚宇林藏品首次大规模亮相。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1月5日,免费向市民开放。 为满足市民和读者多方面文化需求,成都图书馆...
在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籍的生产完全是抄写,抄写一部书尤其是大部头的书很不容易,复本很少。纸是植物纤维制成的,成本低,携带方便,但易遭水湿、虫蛀、霉烂,也易于损坏。虽然没有进行文献和实物考证,但有理由推断,起码在东晋时就有了古籍修复事业,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即使在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后,书的复本量仍很少,获得一部书仍属不易,人们对破损的书还是要进行修补。历史的发展使人们对历史遗物有了深刻的认...
据辽宁省图书馆特藏部的工作人员介绍,古籍需要一个恒温、恒湿、洁净、安全的特定收藏环境。如何保证书库的恒温恒湿呢?首先,古籍库设定了恒温恒湿的中央空调系统或恒温恒湿空调机组,以保证书库的温湿度能保持在标准要求的范围内。 平均酸碱度是一个衡量古籍生存状况的有效数据,数值下降得越多越快,就说明保存状况越恶劣越急迫。有报道称,以宋元古本为例,其从诞生到20世纪60年代,历时900多年,平均酸碱度下降了...
国家图书馆日前从铅山订购12万张连四纸,作为古籍善本修复用纸。据介绍,这是铅山连四纸首次成为国家文物古籍修复用纸。 据介绍,江西铅山连四纸又称“千年寿纸”,在宋元时就闻名遐迩。该纸以嫩竹为原料,经72道纯手工工艺历时一年制成,质地洁白绵密、耐虫防热、永不变色。所印刷的书清晰明目,久看眼不易倦;用于书写作画,着墨即晕,入纸三分,历来为国内外书画家所钟爱。我国古代许多名贵典...
新华网江西频道10月12日电(记者 高皓亮)记者从江西铅山县获悉,国家图书馆日前从铅山订购12万张连四纸,作为古籍善本修复用纸。据介绍,这是铅山连四纸首次成为国家文物古籍修复用纸。 据介绍,江西铅山连四纸又称“千年寿纸”,在宋元时就闻名遐迩。该纸以嫩竹为原料,经72道纯手工工艺历时一年制成,质地洁白绵密、耐虫防热、永不变色。所印刷的书清晰明目,久看眼不易倦;用于书写作画,着墨即晕,入纸三分,历...
地方文献是反映某一区域事物的文献,长期以来,一直是图书馆藏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读者利用率较高的文献,更是体现馆藏特色的标志。近年来,济南市图书馆为解决民国时期地方文献的藏用矛盾,将馆藏民国时期出版的济南地方文献整理再版,使民国时期文献得以保存,受到读者欢迎。 确定再造民国时期地方文献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战争频仍,经济凋敝,民不聊生,人们难以专心致志地编纂全面而详尽的地方志乘。而一批...
图为1945年3月由内政部地图发行许可、中国史地图表编纂社出版的《中韩日形势图》,其中明确标出钓鱼岛、赤尾屿、黄尾屿的地理位置,表明这些岛屿为中国领土。图片:中新社发(摄影:张浩) 2012年9月17日,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了“馆藏钓鱼岛有关文献情况介绍会”,首次公布了一批馆藏古籍文献,其中包括反映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并利用钓鱼岛的文献,以及中国对钓鱼岛进行了长期管辖的文献...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翰墨瑰宝: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第二辑、第三辑)首发式17日在上海书展上举行。 这些碑帖中有8种位列国家一级文物,1种二级文物,1种因新整理发现而尚未定级,不仅在海内外享有盛誉,且几乎都是首次印制出版。 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周志高、上海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戴小京、《书与画》杂志执行主编张伟生、上图副馆长周德明等受邀与会并发言。 经过5年精心遴选和编辑加工,该书保留第一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