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当阳峪窑群的一百五十多个陶瓷品种里,白地绘彩是其大宗制品,这也是陶瓷界把该窑群归入磁州窑系的理由之一。就整个窑群看,这类品种从北宋至元代均有烧制。所烧制的品种也不外乎是:白地釉上釉下黑彩,白地釉上釉下褐彩,白地铁绣花,以及釉上红绿彩等。然而,当阳峪窑群的白地绘彩制品又有其自身的特殊风格和独秀之处。从遗存下来的实物分析,在当阳峪窑群诸多的绘瓷匠师中,不乏有少部分是属于“文化人”的一类人物。他们不仅...
近段时间,央视文化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的热播,让国宝们活了起来。从商朝的妇好鴞尊到春秋晚期的越王勾践剑,从到杨贵妃的银香囊到宋徽宗的《千里江山图》卷……观众们穿过时光隧道,看到了国宝们的前世今生。 实际上,节目中的出土古文物只是国家宝藏的冰山一角,海底才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早在2008年,南宋沉船华光礁Ι号在南海出水,船上载有文物6万至8万件,带人们重回海上丝绸之路。放眼全球,埃及艳后皇宫...
白玉。长12.5厘米,高6.5厘米,宽3.2厘米。 玉质晶莹温润,状同凝脂。以圆雕、镂空、剔地阳文手法饰两只尾部相连、身体向背的羊。艺术表现为写实手法,两羊互相顾盼,似母子相望,极为生动。两羊共立于长方形随型底托上,风格与五代或宋初相合。
此枢府釉青花坐狮为元末时期烧制,高27.5厘米。狮子蹲踞于方形底座上,后腿弯曲下蹲,前臂将身体撑起,左爪按球,头自然地向左扭,极具动感,似在嬉戏。眼大睁,嘴大张,舌头伸于嘴外,像欢笑的幼狮,憨态可掬,而全无人们印象中雄师的凶猛和狰狞。狮子的整体造型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处理,呈现出浑圆的体态,将狮子原本凶悍的特性变形为一种憨厚和善良,看上去栩栩如生,十分可爱,再加上头顶、背部、爪部等多处的青花装饰,更增...
笔者收藏了一只宋黑釉描金梅花双凤盏,此盏小巧玲珑,高3.8厘米,口径10.9厘米,底径3.2厘米,制作灵感应当来自吉州窑名品剪纸梅花双凤盏。 描金毫从盏心向外四射,恰似万道金光光芒四射。左右一对凤凰,凤首向下(心)展翅飞翔,形成美丽的双凤朝阳,三朵梅花排成一行,点缀盏壁。看后叫人拍案称奇。此盏描金笔法精细,金色千年不褪。凤凰和梅花留白形式巧夺天工,充分展现了宋代工匠的创造智慧。 同类的...
随着基本建设开发,建楼,修高速公路、铁路,大批天蓝釉,带红斑、紫斑,有灰胎、砖红胎、土黄胎的器物、瓷片出土,大多数收藏者、经营者误认为是钧窑,其实不然,从严格意义上讲,不准确,统称为钧窑系,这些窑口的器物都是河南周边地区等一些窑效仿钧窑而生产的类似产品,钧窑在后世视作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但很少有宋代文献记载。钧窑在河南禹县,大部分产品的基本釉色是各种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较淡的称为天青釉,深一点的为...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皎皎明月,玉人吹箫,怡情悦耳,那是多么令人神往的意境。倘若那洞箫是德化那“凝脂冻玉总不如”的白瓷所制,那种典雅、那种悠扬,更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 洞箫,又名尺八。据传汉武帝时邱仲所作,是一种具有独特构造和演奏风格的竹管乐器,拥有两个八度音和一个五度音,能吹奏C、D、F、G四个调,长尺八(在57.5至58厘米之间),十目(节)九节 段 和一目两孔为标...
拙藏一件明代铜仙人骑驴香熏(见图),尺寸为21×16×8厘米,整体造像为仙人骑驴形象,驴形态逼真自然,伸颈扬尾作停歇状,头微左顾与尾部相应;颈部自上而下弯曲,肌肉层层暴突;头部仰起,双目炯炯,双耳直立;四腿站立,大腿部微显棱角,小腿至足部呈圆形;驴背上骑一仙人为香熏顶盖,仙人眉眼鼻唇处处匠心所具,衣帽别致独特,工艺细腻精巧,人物造型生动而不夸张,神态把握极其准确。尤其是人物衣饰非常突出,采用贴金、...
紫砂壶以其特有的砂质,独具的实用功能和各种造型,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明人文震亨《长物志》中说:“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清人李渔《杂说》记载:茗注莫妙干砂,壶之精者又莫过阳羡。可见古人对紫砂壶的要求是砂质放在首位。笔者收藏紫砂多年,在众多的藏品中,尤其喜爱这把后配有“友兰”盖的紫砂壶。壶高7.5厘米,宽15厘米,口径7.5厘米,容量240毫升,虽原盖缺失,但壶身完好无损,壶的气势和风...
这尊宋代汝窑狻猊香熏(修复器),是传统熏炉器物的延续,造型精致生动,古朴典雅自然,令人爱不释手。其总高37.6厘米,足径17.6厘米,出香炉口径18厘米,狻猊座径16厘米。由上下两部分构成,上半部比较讲究,由上部的狻猊蹲兽,下部的莲瓣纹台座组合而成。造型如此别致的香熏,是汉以后各朝代出土的香熏中的罕见之物,弥足珍贵。据北宋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陶炉”载:“狻猊出香亦翡色也,上为蹲兽,下有仰莲以...
陶瓷界所说的“浅绛”或“浅绛彩”,是借用中国画的术语,指晚清至民国初年流行的一种彩绘瓷器。它以一种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白瓷胎上绘画纹饰后,再染上浅淡的赭石与极少的水绿、草绿、淡蓝等色彩,经低温烧制而成,画面彩料甚薄,色调清淡柔和,艺术风格与纸绢上的浅绛山水画大致相近。浅绛彩瓷一洗当时繁冗的装饰纹样,开创了瓷画装饰从师法宋院画的工致转而师法元人空灵雅淡的风格。从晚清同治、光绪到民国初期五六十年间...
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沈约所撰写的《宋史·符瑞志》言:“麒麟者,仁兽也,牡者曰麒,牝者曰麟。”古人将它视为仁德祥瑞之兽,认为只有在太平盛世,或者贵人降临之时才会出现。 古代关于麒麟形象出现最多的当为明清两代的绘画、刺绣、雕塑等艺术品。而在瓷绘中,明代民窑青花瓷器则多绘有麒麟望月、麒麟芭蕉等图案。现将笔者所收藏的明代青花瓷器上的麒麟图案介绍如下: 一、永乐青花麒麟纹瓷片,绘麒麟...
此碗高5.1厘米、口径15.4厘米、底径6.6厘米。 此碗为典型而开门的唐代长沙窑产品(图1),釉色大部青黄,有部分不规则黑褐色釉斑。釉表密布细密开片,并有少量自然脱釉。胎质青灰色,底足为饼足,微内凹(图2)。内底和外底各有5个用熟泥块垫烧的支钉痕。碗为折腰碗,大方而实用,为当时的大路货产品。 但此碗的奇妙之处在于,碗内有3个直径约1厘米左右的青花蓝点。这3个青花蓝点,不是工人有意为之...
此杯高:3.7厘米,口径:6厘米,足径:2.8厘米,胎釉:洁白细腻,胎体轻薄,纯净无瑕,温润如玉。清康熙时期景德镇窑烧造。杯口稍外敞、杯腹下收,底部收敛,圈足。 青花色泽鲜艳,浓淡有致,莹澈明亮,青翠欲滴。杯身绘青花山水、古槐、垂柳、系渔舟,远处孤帆点点,凡行大雁消失在白云间,正是山峦起伏,白水茫茫,意境深邃。所绘技法为中国水墨画中的“分水法”,极富立体感,底施白釉,楷书“慎德堂制”。 ...
明代万历一朝48年,是明代执政时间最长的一朝,此时景德镇制瓷业正处于一个官窑逐渐衰落,民窑在“官搭民烧”制度的刺激下却十分活跃的时期。明代万历的青花瓷早中期的官窑产品还是颇为精良的,胎釉较为细润,使用回青料,色泽浓艳,器型种类繁多,本文介绍的这件青花龙纹花瓣式蟋蟀罐便是一件颇为典型的万历官窑青花瓷。 此器高14.6厘米,口径15.8厘米,底径15.8厘米。器身为直筒式,器身有10瓣凸楞,每两...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