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赤溪遗址唐代土坑墓中惊现腰缠“皮带”的骨骸。 2000年前的“刀把形”墓葬里藏着什么“宝贝”?峡江地区罕见的唐墓又有哪些葬俗?日前,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在位于丰都县名山街道农花村的赤溪遗址群的考古发掘中取得重要收获。 该遗址群作为2014年度三峡水库消落区考古发掘项目,由赤溪遗址、赤溪墓群和溪嘴墓群组成,发掘面积近2000平方米,共发现汉至六朝、唐、宋等时期各类遗迹共52座,出土遗存...
北宋所承继的五代,是中国历史上分裂程度最彻底的时代之一:中原有前后相继的五个王朝,周边先后分布着十个割据政权。北宋结束了这种动乱频仍的分裂局面。宋朝统一后的疆域远远无法与汉唐相比,但其统治所达到的纵深层面,则是前朝所难于比拟的。 我们的教科书上常说宋代是个“积贫积弱”的时期。“贫”指国力、财政贫乏困窘;“弱”指在对外军事竞争中力量薄弱。应该说,这种概括有一定道理,亦有其片面性。宋代确实是周...
11月1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率有关部门同志在三师宣传部部长曹文斌的陪同下赴五十一团唐王城遗址调研,五十一团副政委胡武军随行陪同。 在唐王城遗址实地调研中,调研组一行详细了解唐王城遗址的特点、现状及保护规划。 顾玉才指出,遗址的保护利用要做到思路清晰,目的明确,借鉴先进的经验和有效措施,实现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传承。 五十一团唐王城,又被当地少数民族称之为“托库孜萨热依...
在西安市东北郊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内,考古工作者首次发掘出一个唐代官署遗址。这一新发现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专家推测,它极可能就是唐代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中“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的“中书省”遗址,当年这里是唐朝中央起草诏书、草拟政令的最高权力机构。该官署遗址正进行第三次发掘,预计到今年底将揭露出该遗址完整的平面布局。 大明宫是唐长安城规模最大的一处宫殿区,面积3.2平方公里...
近日,平原县水务局函宇工程施工公司在龙门水库工程施工中,在地下4米处发现一批石佛造像。经文物工作人员清洗整理,发现这批石佛造像共有6尊,其中青石造像碑一尊,汉白玉石造佛像5尊,年代为唐代。目前,这些石佛造像已被当地文物部门保护。 此次出土的石造像体量较大,雕刻精美,且出土数量较多,在德州地区尚属首次。该批石造像的出土将为研究当地历史和唐朝时期佛教习俗,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佐证。 龙门水...
唐大明宫中央官署遗址区域正在进行的考古工作取得进展:建筑构件、生活用具的出土和首个较完整“四合院”的发现,为判断唐朝中央官署机构的形制布局和“复原”皇权体制下的官僚机构等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唐大明宫是唐朝长安城的三大皇宫之一,尤其盛唐以来一直是唐朝中央的中枢之地,其含元殿、宣政殿之间的东西两侧据文献记载一直是中央官署所在地。 据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大明宫官署遗址考古发掘队领队李春...
12月1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匡时•艺术体验季系列讲座正在举行,由刘益谦主讲的“我为什么竞拍永乐唐卡”吸引了众多艺术、收藏以及宗教界的专家学者到场,他们聚集一堂热切期盼刘益谦解开他“为何如此任性”,在今年11月26日香港佳士得秋拍中以3.48亿港元即2.78亿人民币购买一件巨幅明代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创下了中国艺术品在所有国际拍卖行拍卖历来最高世界纪录,同时这场讲座也吸引了众多媒体蜂拥...
近日,位于陕西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内的唐大明宫官署遗址考古工作有了重大发现。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唐长安城考古队在发掘区域发现了一处不完整院落遗址,并出土大量建筑构件和生活器具,根据遗址位置和文献记载,考古工作者初步判断,此处院落遗址可能就是唐代专为皇帝起草诏书、政令的机构中书省。
大明宫官署遗址出土珍贵文物 大明宫官署遗址出土珍贵文物 日前,中科院考古所唐长安城考古队对大明宫官署遗址进行了第三次发掘。昨日,大明宫官署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第一次向世人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成开放后,西安唐城考古队首先对含元殿西北约5000多平方米的区域进行了勘探。“前两次考古挖掘,我们通过发现排水沟、夯土墙,确定了该区域的格局和界限,还有院落里廊道的位置和房屋的分布,...
10月25日,唐县仁厚镇黄家庄村村民向本报反映,该村挖掘出一汉代遗址。10月28日,燕赵都市报记者来到位于黄家庄村东南的挖掘现场。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康三林告诉记者,这次是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开展的抢救性挖掘。10月24日开始挖掘,目前挖掘面积300平方米,根据目前勘测初步定为汉代遗址,一处长2.6米,宽约2米,高1.43米的陶窑将对研究汉代制陶工艺提供参考。 一处陶窑惹关注 10月28日...
29日,在聊城鲁化路一建筑工地发现一座古墓,考古工作人员对该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出瓷器、陶器、执壶、铜钱、铜镜和墓志等一宗文物。经过初步鉴定为唐宋代时期的古墓。 28日,在聊城鲁化路一建筑工地发现一座古墓,工地工作人员随即报警。当晚,相关部门安排人员对古墓进行保护。29日,考古人员对该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记者在现场看到,古墓距地面约7米多,墓室为青砖砌成,约有10平方米。墓门朝南,并用...
浙江省宁波博物馆藏有一件国内罕见的唐代秘色瓷荷花托盏。该托盏为1975年宁波市和义路遗址唐“大中二年”纪年墓中出土,包括茶盏和盏托两件器物配套组合而成。茶盏高6.5厘米,口径9厘米,造型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口沿作五瓣花口弧形,外壁压出内凹的五条棱线,形成五个花瓣的界线效果,茶盏内外素面无纹;盏托高3.4厘米,口径15厘米,仿荷叶形,薄薄边缘四等分向上翻卷,极具被风吹卷的动感。盏托中心内凹,刚好稳稳...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多彩陶器,“三彩”即多彩之意。作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枝奇葩,唐三彩用白色黏土作胎,用含铜、铁、钴、锰等元素的矿物作釉料的着色剂,由于在釉中加入很多的铅做助熔剂,所以经过800℃左右低温烧成后,就呈现出深绿、浅绿、翠绿、蓝、黄、赭、白、紫、红、黑等各种色彩。 现存的传世和出土的唐三彩器物可以分成两大类:其一是雕塑类;其二是圆琢器类。作为雕塑器的唐三彩器(为冥器),它反映了...
日前,中科院考古所唐长安城考古队对大明宫官署遗址进行了第三次发掘。昨日,大明宫官署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第一次向世人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成开放后,西安唐城考古队首先对含元殿西北约5000多平方米的区域进行了勘探。“前两次考古挖掘,我们通过发现排水沟、夯土墙,确定了该区域的格局和界限,还有院落里廊道的位置和房屋的分布,根据遗址位置和文献记载,我们初步确认该区域的官署有可能是唐...
唐诗宋“瓷”,壮哉秀哉。唐代之盛,从唐太宗贞观开始,拓土开边,威震中亚、西亚及南海诸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武功之盛,可想而知。到了唐玄宗开元之治,国威更加繁盛,远近各国都派人前来“访问”。如今唐人遍布全球,唐人街独特、唐风盛行,大可诗歌以咏之。宋瓷瑰丽,代表着中国陶瓷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打破了唐代半陶半瓷的僵局,烧制出了真正的瓷器。现今传世的代表就是宋代五大民窑:汝、官、哥、钧、...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