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中国华侨博物馆副馆长黄纪凯(前左2)与衣联会的骨干人物合影。赴美访问的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兼筹建主任黄纪凯及该馆藏品部副主任吕咏梅于10月17日下午1时访问纽约华侨衣馆联合会,受到衣联会主任委员廖忠诒,顾问陈锦棠、谭国新,委员蒙显文、陈美嫦等的热情欢迎。黄纪凯此行目的,就是接受衣联会捐赠珍贵历史文物。 廖忠诒首先致欢迎词,并缅怀衣联会80年来可歌可泣的故事。他特别强调,今天捐赠的历史文物...
“遯庐”业主后人冯女士最近很忙,10天前这幢民间建筑被媒体曝光变成大杂院后,冯女士每天要回一趟遯庐,接受相关文物执法整改检查和媒体的采访。 “遯庐冬暖夏凉,住起来很舒服。客厅有20多平方米,以前摆放着酸枝八仙台、桥台等家具。我记得小时候父母常常组织朋友在庭院和客厅搞舞会、烧烤、打麻将。”冯女士回忆道。这样浪漫的场景早已不再。由于所有权分属两人,20...
10月24日,文物专家在兰州对甘肃两当发现的有太阳纹饰的文物进行鉴定。 24日,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原主任、权威鉴定专家雷从云在兰州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称,昨日在甘肃两当县太阳乡发现两件有太阳纹饰的重要文物,即金元时期的青釉太阳纹大罐和图腾石太阳鸟,均有重要价值。 位于甘肃东南部的太阳乡由太阳寺而得名,据《两当县志》记载,太阳寺修建于北宋时期,毁于清末,寺内曾藏有很多珍贵文...
内窥镜、显微镜、X射线莹光光谱仪……看到这些仪器,是不是想到医院?昨日,全国唯一“文物移动医院”在广汉三星堆遗址投入使用。有了这套设备,许多被遗忘的文物信息将一一展现出来。以后大家在博物馆看到的文物,形态上将更加完整。 三大作用 A 对考古现场的空气和土壤环境进行监测 B 即时提取现场第一手历史信息 C 探测出土文物的病害状况 以前,...
专家档案 周明全,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教育部虚拟现实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委员会软件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中国计算机教育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 科技是这个时代的最好特征,也是传承文化的最好载体 新闻缘起 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
图为商王墓出土头盔修复前后。 涂完最后一笔颜料,王静艺仔细端详面前的黑陶鸟,修补过的鸟头和鸟身浑然一体,若不事先说明,根本看不出陶鸟的头部曾碎成10多块。在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的陶瓷修复室,大三学生王静艺和同学们正在为各种残破的陶瓷器做“整形手术”,修型、绘纹、上釉、做旧,那些青色、白色、酱色、五彩的陶瓷器渐渐恢复本来的面目。 巧夺天工,还文物以神采 “...
电影《十二生肖》中,成龙扮演的文物贩子扫描完兽首后,他的同伙很快便复制出一个一模一样的复制品。或许很多人以为这只是电影的夸张桥段,但对于文物修复工作者来说,这其实没有什么新鲜的,因为3D打印技术早已让这些变成了现实。 被打印出来的“文物” 3D打印技术从去年起才逐步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被誉为新的技术革命,但据陕西历史博物馆保管部文物保护科副科长卢轩介绍,这项技术很早就开...
26日,故宫博物院与东城区人民政府“平安故宫”工程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合作项目启动。这是故宫博物院第一次引入社会人才修复文物,也是在用人机制方面的全新探索。据悉,宫灯技艺、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景泰蓝制作技艺等国家级传承人参与该项目。 因为年代久远和保管条件制约,故宫博物院藏的部分文物存在着糟朽、腐蚀、开裂、破损等自然损坏现象,亟须保护修复。而院内现有的科技修复力量...
我国历史悠久,文物遗存众多,除少部分文物是流传下来的,大多数文物来自地下发掘。受到地下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发掘期间不可避免的损伤,大多数出土器物都不完整,为了最大程度提取文物所包含的信息,并且更直观地向公众展示,需要对这些破损器物进行修复。 我国文物修复行业长期存在着后继乏人、传统工艺濒临失传、修复行为缺乏标准、修复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规范资格管理,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迫在眉睫。造成...
穿越八百载风雨,重庆大足的千手观音已“病入膏肓”。幸得双双妙手,方令这尊“大足石刻的精华”保有重现风华的希望。如此“化腐朽为神奇”之举,仰仗于一个少人问津的群体——文物修复师。 可惜,妙手救得了石像,却难以医治这一行当后继乏人的顽疾。一面是3000多万件馆藏文物半数“染病”的现...
5月17日,已经入行10余年的修复师秦敏在为一只残损的西周青铜荣有司鼎做修补,用雕塑用橡皮泥捏制的鼎足可以让这件精美的青铜器再次得以“三足鼎立”。 5月17日,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保护科的修复师张蜓(左)和邵永梅在整理一组于右任书写的《董振五墓志铭》碑拓。 5月17日,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保护科的修复师刘全喜在为一件刻花梅瓶着色。 5月17日,修复...
文物医生正在修复乾隆天蓝釉四方瓶 气势恢弘的唐代陶瓷、高雅清丽的宋代窑器、浑厚质朴的元代瓷器、雍容华贵的明清瓷器……有谁知道,这一件件看起来完美无瑕的艺术珍品,曾经残破不全,甚至粉身碎骨过。日前笔者走访了全国工商联古玩商会文物修复中心,亲眼目睹修复专家们如何妙手回春。 文物修复专家周志才是画家出身,多年积累的色彩和绘画经验为陶瓷修复提供了先天优势,所以他一直强调...
200多年前,他的祖先曾在宫廷里制作缂丝龙袍;200多年后,苏州缂丝织造技艺传人王建江受邀进京,昨天在故宫开始修文物,与自己的祖先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技艺“交流”。这是故宫博物院第一次引入社会人才修复文物,王建江也是江苏省唯一一位被请进故宫修复文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据悉,故宫博物院的部分文物存在糟朽、腐蚀、开裂、破损等自然损坏现象,亟须保护修复。而院内现有的科技修复...
辽宁沈阳云接寺清代壁画修缮近日完成,竟然是直接在壁画上“重绘”了一幅截然不同的画作。修复后的壁画线条简单,颜色对比强烈,效果令人咂舌。据悉,施工单位并不具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云接寺的勘察和设计资质。 【微评】 当“破坏性”和“修复”联系在一起,人们感到的首先是荒诞。文物的价值体现在其斑驳的表面所承载的审美功能、历史价值和文化内...
近日,兰州日报以专题形式接连刊发了有关兰州青城古镇的报道,报道不仅全方位展示了古镇独特的风情魅力和民俗人文景观,也凸显了政府相关部门对于青城古镇的保护力度。应当说,保护古镇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此举是对旅游资源进一步的深挖与拓展,是“文化兰州”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古镇就像一部“活”历史,是我们能留给子孙后世重要的文化非物质财富。 一个城市的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