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1月6日,第四届“历史城市景观保护联盟年会”暨“城市文化遗产保护问题”论坛在杭州举行, 本次会议主题为“文化遗产活态保护”。来自中央文史馆、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北京、上海、西安、苏州、丽江、开封、洛阳、安阳、济南、扬州等历史文化名城文物管理机构的 130 余位专家学者、管理单位负责人代表及杭州学各分支学科代表参加了会议。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12月19日,文化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参加绵阳市博物馆新馆开馆仪式,并为中共绵阳市委第十二次中心组学习会作“城市文化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专题报告。市委书记彭宇行主持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刘超,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华,市政协主席张锦明,市委副书记付康等出席。 单霁翔在专题报告中,用生动的语言、详实的数据、鲜活的事例、精美的图片,围绕城市化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城市文化建设应该避免出现...
12月14日,北京市文物部门公布的考古成果显示,今年在通州考古出土的汉代古城遗址和大型墓葬群,证明这里在战国至西汉时期便有大量人口居住。这也把以往人们心中通州自隋唐大运河开始的时间点,向前推进了近千年。 “这是北京文物考古系统今年最重大的发现,文物价值巨大。”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所长白岩说,出土的古城是一座典型的汉代县城城址,初步断定为当时的路城县址;在其周边共发掘出战国至清代各时期的墓葬109...
根据《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规定,省文物局依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申报的城市考古与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经过专家组的综合评估,日前,国家文物局批准公布了第六批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认定名单,其中城市考古与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榜上有名。这是我省在该领域零的突破,也是国家文物局对我省文物科技工作的肯定。至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已达30家。 长期以来,我省文物系统...
雨后初晴的拱宸桥 拱宸桥,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地标性建筑,见证了大运河的变迁与杭州近代工业昌盛与衰落。 1997年,杭州市最大的旧城改造工程——拱宸桥地区旧城改造正式启动,旧城的改造项目,不可能在像白纸一样的土地上进行。 15年的时间,拱墅区实现了从旧城改造到运河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的转变,讲述了一个旧城改造与人、与建筑、与民生的故事。 原生态枕水人家得以延续 小巷深深,...
北京市通州区委书记杨斌表示,未来五年,将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坚决稳定房价。今年潞城棚改已完成2个村、1.8万人拆迁安置;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未来将建文物博物馆。 这是记者从正在进行的中共北京市通州区第六次代表大会上获悉的。 今年完成17个村、1.8万人拆迁安置 针对棚户区改造,通州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已完成了潞城镇棚户区两期17个村1.8万人的拆迁安置任务,仅用1...
宁波市级文保点杨宅引进海曙美术馆 位于宁波海曙区中山广场的“逸仙楼”,前不久以“甬上名人文化陈列馆”的面貌重新向市民免费开放。首个展览,便是孙中山诞辰150周年、访甬100周年特展。 1916年8月22日中午,孙中山在后乐园(现位于宁波海曙区中山广场)参加宁波各界公宴。据宁波文化学者周东旭介绍,现为省级文保单位的逸仙楼是一座清代建筑,两层木质结构,是1927年建中山公园时移建府学孔庙文...
徐家窑整治后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在城市中除了大型公建(如西方的斗兽场以及礼仪性的场所、中国的宫殿衙署等等)之外,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与城市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所。 场所的概念,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在国外就有很多讨论。这些讨论更多的是把现代主义的抽象时空回归到具体的地点、社会、环境、文化等。场所不能独立存在,它与城市、社区密切相关,不论是传统的社会礼仪、节庆,还是今天的日常活动,都是...
我国首座国际化考古研究机构——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建成日前开放,为此而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们认为,代商而建的周人在近3000年前把大批商遗民迁移到其发祥地,经过二三百年持续发展,在周原形成了“聚邑成都、两系一体”的大型都市,其规模在当时堪称“世界城市”。 世界范围内人类由石器时代发展到铁器时代之间,通常有一个青铜时代过渡,从而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青铜文明。尤其重要的是,青铜时代的典型代...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阮仪三教授(右)和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居平做了一场关于古建筑保护的对谈 11月25日,在上海常德公寓楼下的“千彩书坊”,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阮仪三教授和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居平做了一场关于古建筑保护的对谈。两人合作的《留住乡愁:阮仪三护城之路口述实录》不久前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此书由阮仪山教授口...
通州千余年前即是宜居之地让历史就此改写,24日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北京市文物局联合向媒体发布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文物保护与考古新发现的阶段性成果。 规模浩大的考古工作 今年2月26日至9月28日,为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北京市文物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工程建设办。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通州千余年前即是宜居之地让历史就此改写相关信息。 规模浩大的考古工作 今年2...
北京城市副中心考古新发现 记者探访汉代路县故城遗址
11月24日上午,北京城市副中心文物保护与考古新发现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千龙网记者 许珠珠摄 11月24日上午,北京城市副中心文物保护与考古新发现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于平及相关单位代表出席发布会,对北京城市副中心工程建设以来文物保护与考古新发现总体情况进行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通州区位于北京市的东南部,区域面积达...
东汉甲字形前中后三室墓 图片由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提供 瓮棺 图片由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提供 算筹 图片由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提供 24日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北京市文物局联合向媒体发布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文物保护与考古新发现的阶段性成果。 规模浩大的考古工作 今年2月26日至9月28日,为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北京市文物局和北京城市副...
“要动土,先考古。”为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文物部门从全国挑选了2000余人参与此次考古勘探,共完成100多万平方米的勘探任务,相当于142个足球场。昨天,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北京市文物局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这场考古“大会战”的成绩单。不仅出土了战国至清代文物万余种,还发现汉代古城遗址,证明副中心所在区域早在2000年前就已是宜居之地。 考古 2000人地毯式探查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