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月3日,由浙江省文物局主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的第三届田野考古培训班如期完成。经过三个月的刻苦训练,学员们熟悉了考古发掘的流程,学会了正确使用手铲、直铲、三角刮、全站仪等考古工具,掌握了清理遗迹单位、考古绘图等一整套考古技能,基本具备了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 田野考古培训将实践操作与理论授课相结合,由省考古所老师将考古方法系统地传授给年轻考古工作者。至今,田野考古培训班...
12月29日,记者从陕西历史博物馆获悉,2019年为继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文化需求,陕西历史博物馆将精心策划一系列主题鲜明而又各具特色的专题展览,将有23个国内展览和出入境展览与观众见面。 据了解,2019年陕西历史博物馆将基于本馆馆藏与友好合作,策划举办12个国内展览,其中包括:原创展览《与华相宜——彩陶与早期中华文明》《唐蕃古道文化展》《汉风藏韵——元明清...
2018年,杭州市余杭区从三个方面开展地下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成果丰硕。 一是开展土地出让前的考古。杭州市余杭区文广新局联合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认真审核拟出让地块资料,向余杭国土分局、各用地主体出具既不在文物埋藏区、面积又小于5万平方米的104宗地块出让前无须考古的意见。完成34宗地块共160万平方米的勘探发掘,清理战国时期至明代古墓葬108座,墓葬类型有土坑墓、砖椁墓和券顶砖室墓等,出...
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2018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推介活动,即日起启动。 根据推介活动章程(详见中国文物信息网), 2018年1月至12月,全国公开出版的文物、考古、博物馆以及文化遗产领域的专著、文集、研究报告、图录、译著和普及读物等,均有资格参评。此时段内出版的重版书、重印书不在参评之列。 推介活动包括参评图书推荐、初评、终评、揭晓颁奖等环节。 图书作者、读者,...
2018年12月22日至23日,由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与安阳师范学院主办的“迎接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研讨会”在安阳召开。来自北京、天津、河南、河北、贵州以及韩国等国内外4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研讨甲骨文与殷商文化、探寻贵州水族水书与中原地区殷人殷文化的历史关系,为筹办2019年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建言献策。安阳师范学院教授郭旭东主持大会,安阳师范学院副校长孙金伟到会致辞。 研讨会上,...
12月28日,国家文物局召开局系统2018年工作总结会议,局机关各司室和各直属单位进行年度工作总结交流,共同研究谋划2019年重点工作。会议听取机关各司室和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关于2018年工作情况和2019年工作思路的汇报。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珠,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党组成员、副局长宋新潮、胡冰、关强,分别对2018年工作进行点评,并对2019年工作提出要求。 刘玉珠在总结...
在2019新年来临之际,陕西省303家博物馆和部分对外开放文物保护单位从社会发展和群众需要出发,纷纷推出丰富多彩的展览和寓教于乐的活动,吸引广大观众走进博物馆。据不完全统计,节日期间,共有249万人次走进陕西文博单位,体验传统文化,追寻文化记忆,增强文化自信。 随着《国家宝藏》第二期的热播,带来了一股文物热、博物馆热。节日期间,除各馆原有陈列展览之外,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改革开放40周年成就...
日前,全国省级艺术研究院(所)联盟2018年工作会议在山东济宁召开。会议旨在探索全国艺术科研院(所)跨地区、跨平台联动机制,推动全国艺术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本次年会中,到会的全国省级艺术研究院(所)负责人就进一步加强文化艺术和旅游研究工作展开讨论,交流彼此的经验,达到互通有无、资源信息共享的目的。会上达成共识:为了更好地发挥联盟作用,2019...
图为收录的碑文。张添福摄 青海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2日消息,《青海世居少数民族金石录》已出版发行,收录了1949年前,该省世居少数民族的206件金石资料。 图为“小故宫”青海瞿昙寺内的皇帝敕谕碑。张添福 摄 《青海世居少数民族金石录》收录藏族卷收碑42通,印、匾33方;回族卷收碑53通,印、匾31方;撒拉族卷收碑8通,匾4方;蒙古族卷收碑4通,印25方;土族卷收碑17通。...
见人见物见生活,非遗源于民间,也应回归生活。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路径,让非遗传承人走进千家万户,12月29日,“多彩非遗,美好生活”——2018年湖南非遗传统工艺博览会,将在湖南大麓珍宝古玩城盛大启幕。 此次非遗传统手工艺博览会以“多彩非遗美好生活”为主题,融展览、展演、互动、交易为一体。旨在为湖南省各市州各项目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
2018年12月28日,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管理处召开2019年工作会,全面总结了2018年工作,对2019年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2018年,在北京市房山区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遗址管理处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圆满完成周口店遗址发现100周年系列活动,猿人洞保护工程顺利竣工开放,“我”从远古走来《周口...
游客参观兵马俑。张天柱 /摄 记者1日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了解到,2019年伊始参观兵马俑的游客络绎不绝,持续的寒冷天气没能阻止游客参观兵马俑的热情和脚步,元旦三天小长假有7万多名游客参观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据统计,2018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共接待中外游客达8580416人次,和2017年同比增加1727288人次,增长25.20%。其中购票观众7707763人次,购票观众和2017年...
近日,记者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2013年至2017年,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文物犯罪嫌疑人4248人,提起公诉6317人,其中,批准逮捕倒卖文物罪,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犯罪嫌疑人4153人,提起公诉6078人,分别占批捕和起诉文物犯罪的99.76%和96.22%。共纠正遗漏罪行58人,纠正遗漏同案犯84人,提出刑事抗诉84件。共向有关部门提出堵漏建制、加强文物管理的检察建议146件,持打击文...
1日,由陕西省文物局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和茂陵博物馆承办的“天马西来——陕西国宝系列特展之西汉‘鎏金铜马’”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宝厅向公众开放,开启了2019年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的23个展览的序幕。 西汉“鎏金铜马”通体铜铸鎏金,高62厘米,长76厘米,重26千克。马呈站立姿态,昂首挺立,体态俊秀雄健,合乎解剖比例,头部造型尤为生动,是以西汉时大宛产的汗血马为模特精制而成。“天马西来”展览包括...
2018年12月30日消息,一座2000年前的洛阳西汉大墓,实行了整体“打包”搬迁。从闹市区的工地,经过一个小时“龟速”行驶,到达洛阳文物考古研究院关林仓库,以待后续考古研究。 此次大墓搬迁准备历时近2个月,耗资达百万元。据悉,进行完考古研究后,这处墓葬有望进行复原,面向公众展示。 由于墓葬众多,历史上盗墓频发,一直以来有着“洛阳大墓,十墓九空”的说法。然而此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