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回字纹罐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长兴县发现数处商周时期印纹硬陶窑址,这些窑址的发现填补了西苕溪流域商周时期窑址的空白。2010年1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长兴县博物馆对普查发现的窑址进行了复查,并对牌坊沟窑址进行了试掘。 发现的窑址均位于林城镇龙山的北坡,合称龙山窑址群,时代自商末西周初开始,历春秋至战国时期。产品主要为印纹硬陶,兼烧少量的原始瓷。牌坊沟窑址位于林城镇石英村牌坊沟...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36.8厘米 径29.9厘米 此鼎以细腻的云雷纹为地纹,衬托出主纹饰兽面纹与凤鸟纹的瑰丽与神秘。这种以细密的云雷纹做地纹、高浮雕动物为主纹饰的做法,是中原地区青铜器纹饰最具代表性的装饰方法。此鼎腹、耳及足底的编织物残痕,是墓葬中铺垫于随葬品下面的茵席留下的痕迹。
西周 西周早期 1956年陕西长安张家坡出土 长13厘米,宽6.5厘米 这是一块残断的牛肩胛骨柄部,反面有圆形钻孔三个,钻内有灼痕,正面有卜兆,在卜兆附近刻有数占的数列符号两列,分别为“六八一一五一”与“五一一六八一”。 数占又名“筮”,与骨卜是贯穿于中国古代的两种主要占卜手段。在古代典籍之中,多记以蓍草作为数占工具,通过考古发现得知,除蓍草之外,其它草类及竹筹也用于数占。...
蝉纹觯,西周早期,高14cm,口径7cm—10.5cm. 觯撇口,束颈,扁圆腹,圈足。 器身自上而下装饰多层纹饰:颈部饰蝉纹,颈下为一圈蜗身兽纹,腹部及以下分饰两层兽面纹。 古人认为蝉每日只是靠餐风饮露维持生命,而且能够飞天入地,又会蜕壳变化,是一种很奇特神秘的生物,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崇敬。蝉纹作为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多见于商末周初时期。 觯是饮酒器。据《礼记·礼器》载:“...
觥属于盛酒器,流行于殷代中期至西周早期,西周中期式微,此后未见出土报道。觥这种器物与其他器物相比,出土的数量少,宝鸡出土的数万件青铜器群中,仅有两件。但由于其造型独特、制作精美,也就格外引人注目。特别是这件西周早期的折觥,堪称国宝重器之一,备受大家青睐。它是1976年12月于扶风庄白村一号铜器窖藏中出土,通高28.7厘米,腹深12.5厘米,口宽11.8厘米,口横7厘米,重9100克。觥体呈长方形,...
图为考古现场和出土的文物。边东冬摄/光明图片 12月1日,彭阳姚河塬商周遗址专家论证会在宁夏彭阳县召开,来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的多名商周考古专家参加会议。专家认为,姚河塬遗址是近年来商周考古的重大发现之一,对研究先周文化的起源和形成、西周王朝建立后对西部边缘地区的控制管理模式,认识商周时期的西北边陲文化面貌、社会变迁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在宁夏彭阳姚河塬遗址还发现了诸侯级大墓...
这是一件非常独特的西周早期兵器——钩戟(图1)。之所以说它非常独特,是因为到目前为至,还未发现有相同著录与考古发现的报道。然而,其引人之处还不仅至于此,就这么一件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青铜兵器,却躺在了异国他乡的法国巴黎基美美术馆的库房里,直至我国台湾学者陈昭容研究员到那里考察时,才意外地发现了这件青铜钩戟!她惊叹道:这不就是只有照片(图2)却不见实物,许多文物考古工作者苦苦寻觅了半个多世纪的陕西宝鸡...
陕西澄城出土西周早期龙钮形印 为目前所见最早玉
【摘要】“南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物产丰富,对西周政权具有着重要的经济、军事意义。为经略“南国”,西周早期王室即在汉淮平原交叉设置同姓异姓诸侯国,建立严密的军事屏障。以曾、噩为代表的各诸侯国则在防范淮夷、拱卫周疆,维护南方铜锡之道通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远离王室的南疆侯国,西周天子则通过严控军权、设置监官等方式对其进行有效管理。 【关键词】南国;曾国;噩国;监官制度;战略部署 【基金】...
6位农民不经意间发现了西周又一青铜器窖藏。由于他们及时报告并精心保护,窖藏内27件(组)2000多年前的珍贵文物完好面世。而这些文物的出土将为研究西周早期社会提供新的史料。 11月8日17时许,扶风县城关镇五郡村西村组村民刘东林和本组村民刘银科、刘锁乾、刘邦劳、刘广后、刘东后6人在村北边的旱塬上挖土修水渠时,一村民用铁锨取土时听到“当”的一声,仔细一看,发现了几件青铜器裸露出来。随后,越来越多的...
基本信息 作者: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随州市博物馆 编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2-1 版次:1 印刷时间:2013-12-1 印次:1 平装:287页 语种:简体中文 开本:16 ISBN: 9787501039227 内容简介 位于湖北随州市东北部约20千米的淅河镇蒋寨村,这里是一处南北走向的岗地,漂水自东北环绕墓地北部及西部注入涣水。...
盂爵 台北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图书馆藏 盂爵铭文拓片 盂爵,据传出土于清代道光年间,为目前所知商周时期铭文最多的青铜爵,堪称“爵中之王”。 此爵出土后先后经清代名臣王味雪、陈介祺、毛善庆等人收藏。20世纪初流入日本京都收藏家小川陆之辅之手。 盂爵自发现至今,先后著录30余次,吴式芬《捃古录》、吴大徵《愙斋集古录》、罗振玉《海外吉金录》、郭沫若《两周金文辞...
图为西周早期青铜双耳酒器《母辛尊》(MuXinZun),估价为40万至6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45万至367.5万元)。 中国文物网8月30日编译报道:据悉,纽约苏富比将于9月17日举办《庄重华丽之青铜礼器—艾伯哈特甄选藏品》专场拍会。本次拍会共呈现10件顶级青铜礼器精美拍品,拍前估价总额高达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060.4万元),上拍当日必将引发买家激烈竞拍。 此次公开亮相的...
西周最大墓葬、叶家山墓地M111号大墓内数百件陪葬品首次揭开神秘面纱,亮相在诸多参观嘉宾和媒体记者面前。 编号M111的大型墓葬位于挖掘中心地带,周围分布着数十个大小不一的马坑,比曾侯乙编钟还早500年的编钟就是在该墓中发现的。M111墓室长13米、宽10米,就规模而言,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大的西周墓。 在该墓葬二层台四周星罗棋布地摆放着数百件各种青铜器,其中西边是为5件套编钟,一个搏钟和4个编...
7月3日下午,叶家山西周墓群中的两座大墓正式开掘,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西周古墓。最让人惊喜的是在M111号墓室里有5座编钟露头,这将我国编钟历史向前推进500年,或将改写世界音乐史。同时,墓葬及其周围出土大量青铜器、马匹骨骸和车轮遗迹,说明墓主身份非常高贵,根据目前出土的文物来看,很可能是曾国国君墓。 现场探访 3000余年大墓开启 叶家山是一个南北走向的岗地,其西为南流的漂水,向东约10...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