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河南汝州古玩一条街,客人正在挑选挖掘出的瓷片 原标题:与推土机“拼”,跟洛阳铲“斗”:文物保护的“底气”从哪儿来 7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强调要把确保文物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加强制度设计和精准管理,注意盘活文物资源,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有法无力,缺少“杀手锏”的文物保护部门,该如何斗得过建设施工的推土机,防...
昨天,圆明园遗址公园首次开展模拟考古实践课程,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中的40名同学作为第一批体验者参加了这次的课程。学生们在圆明园学习使用了“洛阳铲”等专用工具,也写下了自己人生的第一篇“考古笔记”。 活动现场,市文物局的考古专家张中华老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解了考古学科的基本知识,然后带领同学们到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如园遗址观摩考古工作人员的现场考古发掘工作。同学们在模拟考古区 实...
洛阳铲就是用来辨别土质,从而判断泥土下是否有货的工具。 洛阳铲已经有“改邪归正”的用武之地了 人像复原技术。 “十墓九空”的洛阳正在打造一座洛阳铲博物馆 洛阳铲神奇吗?当然——一把铲下去,古墓位置分分钟搞定从“恶名”远播到改邪归正——过去是盗墓工具,如今成了考古利器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位民警在执勤期间,路遇一辆面包车,一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
田野考古工作中使用的探铲,俗称“洛阳铲”,是一种以原产地命名的专用考古工具。也是中国考古最有本土色彩和传奇特质的工具。据现有资料,大约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作为一种纯粹的工具,现代意义上的探铲在洛阳地区率先出现,并因其产地被称之为“洛阳铲”。洛阳铲发明伊始,直接目的便是为了盗墓,和田野考古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虽然此时适逢考古学刚刚开始在中国传播,但很可惜,在这个时期并没有和洛阳铲发生直接和紧密的交汇,...
这座博物馆藏有各种类型的洛阳铲,图为工作人员正在介绍一种洛阳铲。 提及洛阳铲,不少市民脑海中会立即浮现神秘、考古等关键词。作为一个以“洛阳”命名的“神器”,它到底“神”在何处?能否成为洛阳的一张文化新名片?洛阳一长期从事文物鉴定的专家,正在打造一座洛阳铲博物馆,目前已报省文物局审批。昨日,记者前往这个博物馆打探,4个展厅讲述洛阳铲的前世今生。 【现场】4个展厅,讲述洛阳铲“前世今生” 目前,...
考古不再神秘,公众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其中。昨日是中国“文化遗产日”,而主题就突出了“公众考古”。位于圆明园内的西洋楼遗址作为北京市第一处公众考古场所,面向社会开放。随着考古的推进,还将招募志愿者,经过培训后直接参与到考古工作中。 “这就是盗墓小说里的洛阳铲啊!”昨日,圆明园西洋楼遗址考古现场拉起了白线,而展出的包括洛阳铲在内的各色考古工具,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数位身着考古字样服装的专业人员半蹲在...
两名盗墓者正在探讨下一步该如何进行。视频截图 辽阳东京城与东京陵之间有一块空地,已经被盗墓者挖得面目全非。 盗墓群体中既有附近的居民,也有专业的盗墓者,他们一干就是一整天。工具有金属探测仪、洛阳铲、铁锹,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 盗墓者称,挖不着值钱的东西,顶多挖点儿大钱,但附近居民不这么认为。 文物部门称,此处不属于文物保护的范围,曾多次报警,派出所也管不过来。 光天化日之下盗墓 前日上...
去年8月中旬,房山长沟大墓——唐代幽州节度使刘济及其夫人墓志重见天日,备受瞩目。令人遗憾的是,大墓曾多次被盗掘,甚至唐墓中竟出现金代铜钱“大定通宝”,是不是盗墓贼所留?盗墓贼如何发现这座大墓?上周末,市文物考古部门展示《探墓笔记》,公布了刘济墓考古的最新进展。墓葬主室的西北角,很可能是古墓的“泄密”点,成为盗墓贼窥秘的“进口”。此外,考古部门还在刘济墓中发现丝织品,可能为佛教经书。 西北角可...
精确钻探、定点爆破、碳14鉴定……如果看了这个展览,上述让普通人感觉“高大上”的考古名词将“走下神坛”。昨日,《岭南印记——— 粤港澳考古成果展》省博开幕。 此展览不仅首次整合粤港澳三方的珍贵文物,更重要的是,把考古现场也搬到展厅,让观众们体验洛阳铲、考古探针的魅力,甚至可以亲自扮演“考古专家”。昨日专家导览时,连香港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都当了一回考古学生,逾半小时全神贯注。 代表香...
核心提示 | 眼下,大运河与丝绸之路申遗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借助此次“双申遗”,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神秘物件,亦正引起诸多洛阳民众和文史界关注。它就是以简单、实用、高效而享誉世界考古领域,被称为刺破阴阳两界的“利剑”洛阳铲。目前,洛阳有包括河洛大鼓、唐三彩、洛阳水席、牡丹花会等在内的数十个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独独不见洛阳铲。 是谁发明了洛...
我们知道,盗墓的第一步是需要要找到墓葬。古代大型墓葬上方虽说都有封树,可是随着时间的流转,岁月的侵蚀,其封土渐渐被削平,封土上的树木更是不复当初。大墓尚且如此,寻常小墓更加难寻踪影。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探测墓葬位置、查明其距离地表深度的简单方便的工具便应运而生了,这就是盗墓奇兵——洛阳铲。 洛阳铲又称探铲,长约30厘米,直径约6厘米,开头为半筒状,截面呈月牙形,头端打磨尖...
墓穴上方被挖开 洛阳铲打的探洞 随处可见的盗洞,大的两三米深,浅的也有一米,在梅湖景区附近的下梅村村后,十余个盗洞遍布山头。当市博物馆专家接到反映赶至现场勘察发现,盗墓贼用上了洛阳铲,手法非常专业。 现场:山坡遍布十余个盗洞 昨日,下梅村的喻先生向当地派出所岱山派出所报警称,8日上午,他看到两名陌生男子驾驶摩托车,前往村后山坡西侧翻挖古墓。接警后,民警迅速将这一信息反馈给市博物馆。 随后,...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青岛胶州洋河镇大庄村,泰安到日照的天然气国家项目经过这里,为避免此处的市文保单位的 “大庄遗址”遭到破坏,省考古队多名考古人员已经在此地展开抢救性发掘。记者了解到,待发掘遗址始建于周代,此次发掘面积在800平米左右,发掘时间约为一个月。 用洛阳铲进行探测 记者在大庄村西侧施工现场看到,为了配合文物部门发掘,这里的施工已经全部停止。工地上的考古人 员每...
洛阳铲 洛阳铲既是考古工具又可盗墓 二○○九年七月,考古、文博专家建议将“洛阳铲制作技艺作为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项目,到目前仍然进展缓慢。 将洛阳铲申请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事,难度很大:一是由谁申请;二是传承人是谁? 一把洛阳铲,刺破阴阳界。 历史上很少有一种工具会像洛阳铲那样有那么多的故事和神秘传奇,既是盗墓工具,又是考古工具,而且最终还被应用于国家基本建设...
洛阳铲的“非遗”梦洛阳铲既是盗墓工具,又是考古工具,还被应用于国家基本建设、科研和工业上。长期以来,其生产经营处在民间手工作坊的原始状态,面临后继乏人的局面。二○○九年七月,考古、文博专家建议将“洛阳铲制作技艺”作为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项目,到目前仍然进展缓慢将洛阳铲申请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事,难度很大:一是由谁申请;二是传承人是谁?一把洛...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