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6月26日至28日,由省文物局主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承办的2017年浙江省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培训班在杭州举办。培训分为理论学习和业务交流两部分,25名学员来自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等浙江各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单位。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数字化与信息部部长吴育华以《遗产监测的挑战与要点研析》为题,结合国内各地典型案例,阐述了世界遗产监测的工作内容、要点和方法...
6月14日至15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2017年年会在广西南宁、崇左召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柴晓明,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顾航,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世界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闫亚林,崇左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李振唐等出席会议。国家文物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遗产地管理机构代表及相关...
11月9日,举办的“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培训班”在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曲阜基地结束。 根据国家文物局部署要求,本次培训班以加强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保护,提升大运河山东段的管理和监测水平为宗旨,由山东省文物局主办,明清官式建筑保护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曲阜基地、山东省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与技术研究重点基地、曲阜市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处共同志承办,山东省大运河段的20多位管理代表参加培训。 培训...
世界文化遗产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是由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拿出自己的脂粉钱资助开凿而成,每天吸引着上万游客。不久前,奉先寺南壁力士的脚上,悄悄脱落下指甲盖大小一小块岩石,这一肉眼难以观察到的损害,被安放在这里的24小时高清监测仪捕捉下来了。 文保人员随即行动,迅速将这小块岩石归位、粘贴,同时对这一区域进行了排查和整体性加固,防患于未然。 “如果没有监测到,这一小块岩石就永...
7月7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2016年年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年会围绕“遗产地2015年度监测报告”“遗产地监测工作指导意见”的主题内容,交流探讨了各遗产地监测工作。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刘曙光出席会议。国家文物局、各省(市)文物局、遗产地管理机构代表及相关专家共130余人与会。 刘曙光就遗产地的保护管理与监测工作,提出四点要求:提高认识,形成常态监测机制;加强统一,确保...
日前,“西安市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正式揭牌,该中心将承担“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遗产项目中西安5处文物点的监控任务。这是全国首个同时管理多达5处世界文化遗产点的监管机构。 西安市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成立后将对辖区5处世界遗产点的古建筑沉降问题、古遗址保护现状、气候变化和人为建设等因素引起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控,并每年编写监测报告,为保护文化遗产做好数据记录和日常管理。此前在国...
5月27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2014年年会在北京举办。来自全国各地文物系统的专业人士研讨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交流监测预警平台系统建设。会上还发布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年度报告。 据介绍,截至2015年5月,明清故宫、秦始皇陵等31项遗产(58个监测管理单位)通过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总平台提交了年度监测报告。总平台从申遗承诺履行情况、人员培训情况、基础信息完善程度、遗产总体格局变...
安徽省文物局长会议5日在合肥举行。该省文物局局长何长风说,2015年,安徽省将建立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平台,建立实时预警和处置机制,确保该省3处世界文化遗产安全。 据介绍,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安徽淮北市通济渠柳孜段、柳孜运河桥梁遗址、宿州市通济渠泗县段3处点段名列其中。加上黄山、皖南古村落(西递和宏村),安徽的世界文化遗产增至3处。 何长风说,2015...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了解到,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近日正式成立,其主要职责包括建设和维护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系统,开展反应性监测和遗产地监测报告评估工作,为各遗产地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指导、专业咨询和培训,开展与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相关的工作与研究,负责编制相关规划,起草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和制度,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和关键技术研究,开展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等。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作为中国文化遗...
1月23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内设机构正式成立并独立开展工作。根据批复,该中心主要职责包括建设和维护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系统,开展反应性监测和遗产地监测报告评估工作,为各遗产地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指导、专业咨询和培训,开展与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相关的工作与研究,负责编制相关规划,起草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和制度,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和关键技术研究,开展国际合作...
近日,泰山世界文化遗产动态信息及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内部评审会第二次会议召开。笔者从会上获悉,该系统计划在今年11月中旬完成编制并上报主管部门评审。 泰山世界文化遗产动态信息及监测预警系统主要针对泰山石刻、古建筑、近现代建筑、古树名木、石窟寺、古遗址等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和气象、水体、土壤、酸雨等进行实地监测和预警,为实现遗产地保护管理经常化、数字化、科学化、电子化提供第一手动态资料。 ...
5月15日,“平安故宫”工程《故宫博物院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报告(2012年)》发布暨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研讨会在故宫博物院召开。会上,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宣布国内首部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年度报告——《故宫博物院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报告(2012年)》正式出版。 单霁翔在会上表示,世界文化遗产监测是“平安故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遗产保护组织对世界遗产地的基本管理要求。故宫世界文化...
5月12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2014年年会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召开。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世界文化遗产司)、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负责人,以及近30处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代表参加会议。22家世界文化遗产地提交了年度监测报告。 这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的第二届年会。据悉,监测中心2013年的工作重点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总平台”的开发,该平台的基础信息采集系统可运行在国家监测中心和...
资料图 资料图 “平安故宫”工程《故宫博物院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报告(2012年)》发布暨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研讨会5月15日在故宫博物院建福宫花园敬胜斋召开。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宣布国内首部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年度报告——《故宫博物院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报告(2012年)》正式出版,文物保护专家、遗产保护研究机构与北京世界文化遗产地管理技术人员听取了单霁翔院长所做的监测工作汇报,并...
1月29日下午,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委员会副主任高小辉率队来到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为运河申遗工作开展调研。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较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且目前仍在使用的人工运河。据高主任介绍,大运河的申遗工作已经进入倒计时,争取在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年7月前所有遗产点段将完成准备工作并接受国际专家的现场评估。 高小辉一行向遗产中心详细了解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