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人类期盼和平,却免不了战争。在人类历史上战争与和平相伴而生,《左传》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简单的一句话道尽了封建诸侯间战争之重要与不可避免。所有战争都离不开兵器,兵器对于统治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即使今天人们一方面恐惧战争尽可能避免战争,一方面却不断地制造兵器捍卫自己的国家。 现介绍几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商周至战国时期的青铜兵器,这些兵器充分体现了青铜时代先人的智慧结晶。一、曲柄铃手短...
胄是我国古代所有兵器中保存数量最少的一种,完整者屈指可数。商周铜胄在不同的地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形制。在中原地区,铜胄主要出现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晚期。 胄是一种用来防护头颈的装具。在我国古代,人们通常把护卫身体其他部位的装具称为甲,而把护卫头部的单独叫作胄,又因甲和胄是配套使用的,所以“甲胄”一词便成了中国古代防护装具的概称。胄是先秦时期的称呼,战国时称为“兜鍪”,北宋时称“头鍪”,宋...
“骆越”是商周时期活动于今岭南地区的古越人,产生的时间大致在公元前1300年前后,灭亡于公元前111年。展览展出共计70件珍贵藏品,其中68件为战国骆越青铜兵器,另外两件为与军事相关的青铜鼓和釜。“骆越青铜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骆越青铜兵器!其内涵丰富、工艺精湛、技艺高超,令人叹为观止。”馆长陈建明说,“这次骆越青铜兵器展,通过对祖先留下宝贵遗产丰富信息的发掘和解读,展示先人们曾经的热血精神。他们...
深圳咸头岭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文物图/记者王磊 战国韩阳戈诉说深圳悠久建城史 深圳市南山博物馆将于4月份试开放,作为深圳目前单体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有哪些镇馆之宝,南山以及深圳又有哪些能在全国叫得响的文物以及历史?近日,记者走进南山博物馆与深圳的本土民俗文化专家感受古时深圳的风采。 大家都说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起来”,对此,南山博物馆馆长戚鑫表示,“这完全不对,...
【摘要】青铜兵器作为商周文明的重要象征物,很早便受到学者重视。目前学界已经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然其研究尚存在不平衡现象。除了加强基础研究外,对其深层次的分析更为重要;在军事考古学研究目标和视野之下,商周青铜兵器的深入研究可另辟蹊径,即通过对青铜兵器各种组合的动态研究以达到以物透人、透史之目的。 【关键词】商周时期 青铜兵器 军事考古学 新思路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军事考古...
东周古墓群中青铜剑 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高泉山水泥厂古墓群重见天日。当天上午,记者赶往汨罗考古发掘现场。据考古专家介绍,现场发现东周时期墓葬35座,密集程度高,时间跨度数百年。目前,已出土青铜剑、铜镜、陶罐、带钩、滑石璧等文物10余件。 典型的家族墓葬群,出土的青铜器依旧锋利 古墓群地处高泉山,距友谊河仅50米,现拟规划建设安置房。今年3月,施工单位进行土地平整时,局部发现古墓痕迹。 ...
西周虎纹戈 陕西宝鸡竹园沟出土(图1) 战国虎纹戈 四川出土 四川博物馆藏(图2) 西周虎纹戈 宝鸡竹园沟出土(图3) 从考古发现看,巴蜀文化的发现与研究明显滞后于中原文化,尤其是巴蜀地区出土的大量独具特色的青铜兵器,如虎纹戈、三角援戈、柳叶剑等,是探讨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关系的最好资料。 本文所述青铜兵器皆出土于关中西部的宝鸡地区,其中大部分是国墓地考古发掘,不但器物组合资料完整,...
剑是古代贵族和战士随身佩带的兵器,用以自卫防身和格斗之用;剑以锋为主,能刺能砍,运用自如。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社会动荡,战争频起,各类兵器的需求大增,剑亦不例外,此时的铸剑技术遂臻鼎盛,名匠、名剑迭出。据史料古籍记载,名剑楚有龙泉、秦有工市、吴有干将、越有纯钩等,名家可考的有干将、欧冶子、莫邪等。而名家铸一剑,需数年才可完成,淬炼所需用水,被形容足令溪流干涸。如《吴越春秋》载记干将铸剑,金铁之...
我国古代的青铜文化艺术,以夏、商、周三代的铜器为代表,其种类之丰富,造型之雄伟,文饰之精美,铸造之精良,创意之高深,在人类青铜时代独具特色,它的光辉成就,对推动世界文明的演变和进步,有着划时代的功绩和贡献。世界各地博物馆和美术馆,无不把中国青铜器作为馆藏重器,历代收藏家更是把收藏青铜器作为镇宅之宝,世代相传。中国青铜器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堪称空前绝后,佳妙至极。 我国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而且...
我国古代的青铜文化艺术,以夏、商、周三代的铜器为代表,其种类之丰富,造型之雄伟,文饰之精美,铸造之精良,创意之高深,在人类青铜时代独具特色,它的光辉成就,对推动世界文明的演变和进步,有着划时代的功绩和贡献。世界各地博物馆和美术馆,无不把中国青铜器作为馆藏重器,历代收藏家更是把收藏青铜器作为镇宅之宝,世代相传。中国青铜器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堪称空前绝后,佳妙至极。 我国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
作者:郭妍利著 出 版 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3-1 版次:1 ISBN:9787509748947 页 数:532页 字 数:582000 印刷时间:2014-3-1 印次:1 开 本:16开 作者简介 郭妍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结合历史学、古文字学、军事学等万...
在全国各地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之际,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青铜兵器》首发仪式11月21日在北京举行。 青铜兵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军事遗产和人类早期文明的智慧结晶。《青铜兵器》一书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一部研究中国古代青铜兵器的专著。该书汇聚了刀、斧、钺、锽、戚、戈、矛、弓、矢、弩、剑等近千张珍贵的青铜兵器图片,并对每件兵器进行了详实的文字介绍与分析研究,系统展示了我国古代青铜兵器发展的辉煌历...
继2012年出土剑矛戈等青铜兵器30余件之后,湖南省辰溪县城南黄土坡考古发掘再现青铜兵器。8月29日,在编号为M47的战国墓里,出土了青铜剑、青铜矛、青铜戈各1件,铜锥3件以及彩陶鼎、敦、壶、豆(盛瓜子、水果的器具)等日用陶器11件。 黄土坡古墓群1988年发掘于沅江河谷的二级台地上,面积1万余平方米,主要为战国墓,也有少许汉墓。建设中的辰溪县重点工程——城南大道从中穿...
P10戈10047 P剑1010053 P矛1010052 剑P1010054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当吟诵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这首诗的诗句时,不禁使笔者联想起我县博物馆陈列室的几十件春秋战国时代的青铜兵器。时光荏苒,一晃已是二十八个年头了,记得是1984年的-个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的时节,在该县城向南约一...
图片资料 在首届“中国(安徽)古典艺术品交流文化节”中,一件战国青铜嵌松石铭文剑在鉴宝活动中深得专家老师的极力称赞,此剑无一点锈斑结块,剑身布满规则的鸟形暗格花纹,剑格正面和背面镶有绿松石。靠近剑格的地方有两行鸟篆铭文,该剑历经岁月的磨砺,至今仍然锋利!其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堪称无二。 此把青铜嵌松石铭文剑(题图),长61.3厘米,竹节上布满漂亮...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