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新疆阿勒泰发现四万年前人类居住“通天洞”遗址
“三道海子墓葬与鹿石遗址群”位于新疆青河县东北部查干郭勒乡,阿尔泰山分水岭处,西与蒙古国接壤。由于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200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三道海子墓葬与鹿石遗址群”成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道海子地区海拔高度约2700米,有三个大小不一的谷地。每个谷地中有一至二片大的水域和湿地,均由周围高山冰雪融水和夏季雨水汇流而成,分别名为“切特克库勒湖”(哈萨克语“边海子”...
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草原深处的一个天然石洞内,正在考古作业的新疆文物考古所研究员于建军表示,根据地层变化和已挖掘出的石片、石核的加工技术,初步推断这个石洞在1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活动。 该石洞位于吉木乃县草原神石景区内,由一个主洞和10余个小洞穴组成,由于主洞顶部有洞能向外看见天空,因而被当地牧民称为“通天洞”。 “‘通天洞’洞穴遗址考古发掘填补了新疆史前考古...
站在对面的山顶遥望神石城景区内的通天洞,游客依然络绎不绝。 史前一万年,在现代人的概念中,是一个原始而荒凉的世界。至今没有发现文字,而谜一般的史前文明有一个段落,沉入了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南部半荒漠的戈壁滩下,湮没在萨吾尔山冰碛地貌的岩石之中。 7月29日,探秘新疆的记者从吉木乃县出发,沿着蜿蜒山路,两旁半荒漠化的戈壁,进入萨吾尔山内的草原石城景区。一抹斜阳漠然地注视着这片荒凉之地,...
哈巴河托干拜2号墓地的一座石棺。 粗粝,大地以这般姿态延伸,从喀纳斯开往哈巴河县的旅游公路上,一片土丘在戈壁滩上起伏。7月下旬,阳光粘稠,带刺的野草织成了一张网,几乎铺满整个土丘,像是要阻挡着人们的脚步。 在土丘的最高处,一座花岗岩材质的草原石人伫立着,它长着一张桃心形脸庞,圆饼状眼睛,双弯勾形眉毛,留着胡须,戴着护颊和项圈,面向东方,沉默不语。 2013年,远处的牧...
哈巴河托干拜2号墓地的一座石棺。 天山网讯粗粝,大地以这般姿态延伸,从喀纳斯开往哈巴河县的旅游公路上,一片土丘在戈壁滩上起伏。7月下旬,阳光粘稠,带刺的野草织成了一张网,几乎铺满整个土丘,像是要阻挡着人们的脚步。 在土丘的最高处,一座花岗岩材质的草原石人伫立着,它长着一张桃心形脸庞,圆饼状眼睛,双弯勾形眉毛,留着胡须,戴着护颊和项圈,面向东方,沉默不语。 2013年,远处的牧民在...
近日,由自治区考古所、阿勒泰地区文物局、哈巴河县文物局共同对哈巴河县新发现的额德克遗址进行现场调查。额德克遗址位于哈巴河县西南部,紧邻哈巴河上游的一条支流,现场为低矮的沙丘,有数千米之长。通过现场勘查,在遗址中发现相对分布密集的细石器、陶片遗存。附近居民也曾采集到一定数量的青铜时代铜刀、铜剑以及不同类型的陶罐和铁箭头等文物。这一区域埋藏的文化年代自细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铁器时代,时间跨度长、类型丰富...
“沧海桑田、仰首问天、圣兽出世、对话自然、星月传奇……”,一幅幅古地中海遗迹巨石照片仿佛让人回到了古希腊神话中去,这就是日前在新疆喀纳斯边境地区首次被发现的古地中海海底遗迹。 古地中海海底遗迹的发现引起了当地阿勒泰边防官兵高度重视。由于遗迹位于喀纳斯边境辖区,众多游客在知晓此发现后将会纷沓而至,这也对当地边境辖区的安全和遗迹的保护构成了威胁。对此,这个支队喀纳斯边防大队大队长廖理刚说:“我们将严...
《黑龙江史志》2014年01期 【摘要】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北部,在以往的考古工作中发现了大量中世纪以前的墓葬,其中包括被发掘者和被调查者。但是在以往的研究中,未对墓葬形制进行过深入的研究,本文在广泛搜集、阅读考古学报告、论著的基础上,运用考古类型学、地层学、文化因素等研究方法,将发现的遗迹、遗物与该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结合起来,对该地区发现的墓葬进行了形制分析及分期研究。 【关键词】...
19日,阿勒泰市文物局在阿勒泰市汗德尕特蒙古族乡达布勒哈特村发现了表现“麋鹿”及“狩猎”等动物、人物形象的岩画,这是继2009年第三次文物普查以来在阿勒泰市首次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岩画群。 阿勒泰市文物局局长廖绍珍说,此次新近发现的岩画是当地牧民巴特巴依尔在一次放牧中无意发现的,文物工作者正对岩画所绘年代进行研究。 本次发现的岩画共有两处,相距100米左右。一处为单一动物岩画,表现的是“麋鹿”形象...
今年5月18日是第39个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主题和口号是“博物馆致力于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Museums for a sustainable society)”,当日,阿勒泰地市文物局在街心公园举办了规模宏大的庆祝活动,1000余名各族干部职工参加了活动。 活动现场通过搭建彩虹门、悬挂横幅、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大屏播放宣传片等形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条例》等知识...
哈萨克族马皮滑雪板制作技艺已被列入第二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疆阿勒泰市大力加强哈萨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了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哈萨克族近代冬季出行、狩猎的交通工具-马皮滑雪板,以及保护好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投入专项资金10万元用于展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哈萨克族马皮滑雪板制作技艺。
发掘墓葬航拍图 7月26日-8月27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在阿勒泰市东喀腊希力克别特墓地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古发掘。 这是我国继上世纪60年代考古工作者对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当时称克尔木齐)墓葬群进行清理发掘之后第一次对新疆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进行主动性挖掘。 此次共发掘墓葬5座,出土物极其贫乏,专家提取了骨骼、墓穴...
7月9日,由新疆考古研究所与阿勒泰市文物局联手进行的阿勒泰市乌拉斯特库区的古墓葬抢救性发掘结束,考古工作人员初步断定为距今2000多年前的游牧民族墓葬。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胡兴军说,此次发掘墓葬8座,出土文物有7件,初步推测这个墓葬大概是早期铁器时代到西汉,也就是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其中挖掘的编号M6的墓葬为竖穴土坑墓葬,在墓葬的北边殉葬有一匹马,墓室出土有陶器、铜器和金箔...
为配合新疆阿勒泰市乌拉斯特水库项默2012年,阿勒泰市文物局对库区范围进行了文物遗存前期调查。 2014年,项目正式实施,工程时间紧、任务重。阿勒泰市文物局本着 “既有利于文物保护、有利于基本建设”的原则,积极主动与自治区文物局、考古所对接。在市委、政府和地区文物局的支持下、在自治区考古所的带领下,于6月16日起对乌拉斯特库区的古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 工作人员顶着烈日和风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