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河南启动“古都重宝耀中华”系列活动。韩章云摄 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其四:郑州、洛阳、开封、安阳。厚重的古都文化,丰富了河南的文物资源。3月23日,河南启动“古都重宝耀中华”系列活动,将为四大古都评选出各自的“镇都之宝”,让文物成为古都文化的形象大使,为古都代言。 记者了解到,本次评选活动由河南省文物局牵头,郑州、洛阳、开封、安阳四地的文物管理部门、博物馆、考古研究院共同参与,四大古都最...
图为进展一中的中国始喙龟生态复原图。陈瑜 绘制 中国古生物学会7日在南京发布了“2018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评选结果。内容涉及古脊椎动物(古龟类、早期哺乳类、古鸟类、带羽毛恐龙)、古人类、古生态与古环境、早期生命、地层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近年来,中国古生物学研究重要进展不断涌现,得到了国际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2018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的成果,集中反映了最近一年中...
“沈阳故宫‘百姓最喜爱的三件文物’评选活动”启动现场。韩宏摄 为合理利用文物资源,让文物活起来,7日,“沈阳故宫‘百姓最喜爱的三件文物’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沈阳故宫是中国仅存的两座帝王宫殿建筑群之一,以其为代表的盛京文化、清前文化是沈阳市深厚文化底蕴的核心,是弥足珍贵、享誉世界的人类文化遗产。 截至2016年9月底,沈阳故宫博物馆共在国家文物局登记平台上录入的文物数量为1050...
1月25日,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2018年度优秀项目评选活动于在文物科技大厦顺利召开。 此次参加评选的15个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项目,是从院内报选的44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涉及建筑维修、保护性设施设计、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等多个领域,是遗产院过去两年最亮点项目的集中汇报展示。 评选活动邀请陕西省内外11位考古、文保、规划、建筑等学科的知名专家,对15个项目汇报进行了提问、打分、讨论及精彩点评,共...
1月24日,第二届全国博物馆学优秀学术成果评选初评会在浙江杭州召开。评选活动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文物报》和《中国博物馆》联合承办,中国知网协办。 本次初评会评委由13人组成,主任由主办单位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博物馆学专委会委员、国家文物局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专家库随机抽取的专家组成。评选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实行回避制度。 经资格审查,中国知...
在1月11日召开的陕西省博物馆协会文化产业专业委员会工作会会议上,对陕西省20多家文博单位及文创公司的106件文创产品进行了“2018优秀文创产品评选”活动。经过专家评选共选出以陕西华夏文化创意有限责任公司出品的“碑林流行中国系列产品”为代表的特等奖1名,以汉中市博物馆出品的“旱莲四件套茶具”为代表的一等奖2名,以陕西历史博物馆出品的“鹦鹉纹系列首饰”为代表的二等奖5名,以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出品的“...
各有关单位: 为宣传推广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的典型做法和经验,充分发挥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社会的积极作用,从2014年起已连续开展四届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评选推介活动。在系统总结、评估既往评选活动和借鉴国际成熟评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受国家文物局委托,2018年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组织开展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评选推介活动。 本届评选推介活动,旨在通过评选推介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
12月15日,由吉林省考古学会等主办、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的“追寻人类历史,探索古代文明——2018年度吉林省田野考古工作汇报会暨优秀考古项目评选会”在长春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以及40余家各地科研机构和高校的90位专家学者参会。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杨安娣、副厅长金旭东出席了会议。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杨安娣致开幕词。“追...
受国家文物局委托,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主办的2018年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评选推介活动正式启动。 本届评选推介活动的对象为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文物本体保护项目。活动旨在通过评选推介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扩大优秀获奖项目的影响力、引导性和示范性,树立行业标杆,促进文物保护科技创新和工程质量提升,同时普及文物保护知识,充分发挥文物保护项目的社会效益。本届活动是中国古迹遗址保...
为鼓励博物馆学研究,归纳研究特点,引领研究方向,促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支撑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中国博物馆协会正式启动“全国博物馆学优秀学术成果评选”活动。 本届评选申报范围为除藏品研究以外的与博物馆有关的学术成果(含硕博士学位论文),且必须是评选年份前三年内(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正式出版(硕博士论文已通过学位答辩)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或社会影响...
7月7日下午,伴随着上海滑稽剧团民乐作品《戏缘》的登场, 2018年上海市舞台艺术作品评选展演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拉开了帷幕。本届评选展演活动将从7月延续至9月。聚焦重大历史题材、革命题材、现实题材, 鼓励彰显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质的主旋律作品参演参评。此次展演是上海文艺工作者聚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阶段性创作成果汇报与展示,也是为明年5月在沪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发掘优秀人才、储备优秀作...
真迹网重磅推出《新时代、新机遇》 最受瞩目书法家评选 火热报名中 2018年6月1日 投票评选活动正式开启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民族的灵魂,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更是一个国家屹立不倒的根基所在。文化兴国家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中国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吹响了新时代的号角...
自1990年开始的一年一度的“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评选,仅仅是把28年的上榜项目累积放到中国的考古地图上,都是令考古人非常骄傲的一件事。 进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的每项考古发掘都是履行了报批手续、取得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在发掘过程中,也是依照了国家颁布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保证了考古发掘的科学质量,其所揭示出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更是不断提供着我们走进历史深处的钥匙,丰富着我们对于历史的认知...
《获鹿县志》上有一首明朝杨睿先生写的“获鹿八景诗”——“灵岩隐洞自天成,抱犊峰岚瑞蔼宁。雨过海山石柏现,云开横岭翠屏生。残碑剥落遗韩庙,烟树苍茫锁赵陵。更有龙池施夜雨,鹿泉水涌若珠倾。”这八句诗,高度概括了当时鹿泉的文化景点,这首诗一直为鹿泉人所熟悉并广为传诵。“ 为落实河北省“一二十百千”旅游发展战略,把旅游业作为新旧动能转换重点产业,加快推动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调整...
辞旧迎新,2017年新的一章即将被翻开,在2016年即将结束之际,我们对过去一年里国内发生的重大文物事件进行了汇总分析。年终将至,我们回首眺望过去一年里发生的这些大事件,为的是站在2017年的起点上,期盼中国的文物事业走得更笔直、更顺畅!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