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拥有中国风水第一塔、河南明代砖塔之首等众多“头衔”的许昌市文峰塔的纠偏工程在11月25日进入了第二天。该塔始建于四百年前,近十四年来的年均倾斜度是意大利比萨斜塔年均倾斜度的十倍。中新社发侯伟胜摄
蚌埠双墩1号墓墓葬的野外考古工作结束后,为保持墓坑现有结构稳固,又尽可能恢复古墓原貌,经过我省考古、地质和水文方面的专家“会诊”后,决定采用水泥封护表面覆土的办法对墓底进行保护。 专家介绍,采取混凝土封护表面覆土的办法,只是个权宜之计,是为了尽可能地保护墓坑结构稳定。据了解,该墓坑复原工程预计将持续一个月左右。此外,墓坑附近存放殉人遗骨的临时仓库也已经建成,殉葬人遗骨以及...
双墩1号墓墓葬的野外考古工作结束后,古墓墓底保护工作成了当务之急。如何才能在保持墓坑现有结构稳固的前提下,又尽可能地恢复古墓原貌呢?考古、地质水文方面的有关专家经过“会诊”后,决定采用水泥混凝土封护表面覆土的办法对墓底进行保护。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双墩1号墓施工现场,墓底的混凝土加固施工已经全部完成。在考古人员进行文物提取工作之前,为了保护墓坑不发生坍塌,已经对墓坑四壁采...
为进一步做好安徽蚌埠双墩1号墓文物保护工作,近日,安徽省文化厅召开蚌埠双墩1号墓文物保护专题会议,省文物局局长陈建国主持会议,省文物局、省考古所及蚌埠市相关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 会议充分肯定了蚌埠双墩1号墓的发掘和宣传工作所取得的重大成绩,对如何继续做好蚌埠双墩1号墓的文物保护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指出省、市要认真总结前期工作,精心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会议强调,要加强蚌埠双墩1号墓保护工作的组织领...
蚌埠双墩1号墓出土的青铜铎。 蚌埠双墩1号墓出土的青铜兵器。 蚌埠双墩1号墓出土的青铜编钟,已发现多件编钟上刻有文字。 蚌埠双墩1号墓出土的古代水器青铜匜。 蚌埠双墩1号墓部分出土文物。 7月3日上午,安徽蚌埠市博物馆负责人向参观者介绍双墩古墓出土文物。蚌埠双墩1号墓发掘阶段的工作近告结束,考古人员从墓坑内提取铜器、陶器和玉器等文物400多件。该墓年代约在春秋中晚...
考古人员正在双墩1号墓现场紧张工作。王从启摄 五色混合土、白土垫层、圆形墓坑、放射线、土丘、土偶……经过19个月的考古发掘,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境内的蚌埠双墩1号墓葬日前发掘到底。专家介绍说,双墩1号墓展示了考古史上从来没有发现过的极其复杂的遗迹现象,开启了一个“从未见过的新文化现象”。 考古界感到“震惊”...
经过19个月的发掘,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内蚌埠双墩1号墓的现场发掘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昨天下午,记者来到这里时,现场只剩下一些动物骨骼尚未清理完毕。待野外发掘工作结束后,考古人员就将转入文物的修复、整理以及撰写考古报告等工作。接下来将是漫长的解密时刻,考古人员在发掘过程中遇到的诸多疑团有望一一解开。 据之前安徽省文物部门公布的消息,该墓可能为春秋时代诸侯王级墓葬,其圆形墓坑结构、墓...
双墩1号墓10具殉人骨骸带土提取工作昨日上午开始,带土提取是将骨骸连同周边的墓土一起装入木制套箱后整体提出。这种提取方式不仅可保证殉人骨骸的完整,还可保存较多的原始信息,便于下一步的鉴定、研究和保护。 记者在双墩1号墓现场看到,工作人员先按套箱大小,在骨骸周边土层上画出截取线,依线下挖四个垂直剖面,以便于放置套箱。套箱长近2米,宽、厚各0.6米和0.5米。已做好的套箱均编号,并注明头脚位置。由于...
经过考古人员几天的紧张清理,蚌埠双墩一号墓中的青铜器昨天全部清理结束。包括200多件青铜箭镞在内,青铜器有370多件。另外让考古人员感到惊奇的是,在该墓葬中,他们又发现一个疑似“扳指”的三首形骨角器。但该造型奇特的“扳指”为何会出现在该墓葬内,它的功用又是什么?让考古人员很是疑惑。 昨天,负责此次墓葬发掘工作的阚绪航领队告诉记者,经过考古人员几天紧...
昨日,蚌埠“蚌埠双墩1号”墓继18日主墓室文物提取完毕后开始提取其旁边左侧的器物室文物,当天共出土青铜器文物248件,其中鼎5件。 在昨日出土的5件青铜鼎文物中,有三足平盘青铜鼎一个,普通圆形三足鼎2件,还有2件带盖子的圆形鼎(铜锛),更有意思,其2个铜锛(鼎)中分别盛着炖肉的大腿类和排骨类肉类食物。当此次考古负责人阚绪杭小心打开已经破碎的铜锛盖子时,他激动地说,太好了,...
随着安徽蚌埠双墩1号墓的文物陆续提取出土,一个专门的文物修复工作室将在当地建立,除了专门配备工作人员对出土文物进行修复和保护之外,国家文物局邀请的专家也将为文保工作“献技”。 蚌埠市文化局局长谢克林告诉记者,在蚌埠当地建立文物修复工作室,有利于对蚌埠双墩1号墓的出土文物就近处理、保护和研究。除了专门场地、专业设备购进之外,还将配置专业工作人员开展文物保护和修复。 修复工...
其中两只“鼎”原是炊具,专家称不影响对墓主人高贵身份判断 昨日还发现大量锋利青铜箭镞,表明墓主人掌握兵权 昨天,虽然蚌埠下了连绵不断的大雨,但蚌埠双墩一号墓葬的文物清理仍在进行。据该墓葬发掘负责人、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阚绪杭领队介绍,当天经细心清理,不仅发现了大量代表兵权的青铜箭镞,还发现了贵族墓葬中罕见的镰刀,而原本被认为是鼎的两件文物,提取出来后竟发现是蒸煮食物的炊具...
昨天,是双墩古墓1号墓揭墓后清理、提取文物的第三天。当天,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的专家学者再次来到了发掘现场,提取墓葬中的各类器物样本,带回进行鉴定、分析,通过这些2600多年前的器物,探询当时古人的生活习俗。 昨天上午,来自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的翁屹等专家学者,来到了双墩古墓1号墓发掘现场,对墓葬中的陶瓷、朱砂、漆器、动物骨骼遗骸等作了样本提取。回去后,专家学者将对提取样本,...
自蚌埠双墩1号墓发掘以来,省文化厅副厅长李修松数次赶赴现场考察,并收集了有关该墓的大量史料。李修松认为,双墩墓出现的种种谜团将改写中国墓葬考古史的很多观点。在他的分析过程里,一个春秋古国被还原出来:它处在大国的包围之中,但又顽强地保持了自己的文化。 封土堆在我省不罕见 李修松介绍,在发掘初期,打洛阳铲的师傅就探到了陶器、铜锈以及类似朱砂的物质,而朱砂在战国时期的墓葬中被普遍使用。李修松当时就认...
6月16日,考古人员在蚌埠双墩1号墓提取文物。 当日,安徽蚌埠双墩1号墓葬继15日正式揭墓成功提取18件文物后,又有7件文物出土。蚌埠双墩1号墓葬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境内,2006年12月份开始进行抢救性发掘,现已进入尾声。依据随葬品和墓底埋葬布局,考古专家判断其时代应为春秋时代。 6月16日,考古人员在蚌埠双墩1号墓提取文物。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