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月4日,《田野考古与艺术史研究论文集》图书发布及学术座谈会在科学出版社举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伯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孙庆伟、科学出版社副总经理兼文物考古分社社长闫向东等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田野考古与艺术史研究论文集》一书由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撰写,科学出版社出版。收录了作者从事文物考古工作多年来的学术成果及研究论文31篇,主...
1月3日,由浙江省文物局主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的第三届田野考古培训班如期完成。经过三个月的刻苦训练,学员们熟悉了考古发掘的流程,学会了正确使用手铲、直铲、三角刮、全站仪等考古工具,掌握了清理遗迹单位、考古绘图等一整套考古技能,基本具备了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 田野考古培训将实践操作与理论授课相结合,由省考古所老师将考古方法系统地传授给年轻考古工作者。至今,田野考古培训班...
12月15日,由吉林省考古学会等主办、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的“追寻人类历史,探索古代文明——2018年度吉林省田野考古工作汇报会暨优秀考古项目评选会”在长春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以及40余家各地科研机构和高校的90位专家学者参会。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杨安娣、副厅长金旭东出席了会议。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杨安娣致开幕词。“追...
岁末年初,对于考古人来说,是一年田野考古结束后的汇报季,也是全国各个区域重要考古发现的盘点季,有一种春华秋实的喜悦。改革开放40年来,考古人几乎每年都是在这样的收获中走过来的。 这40年来,中国的考古学有了长足进步。田野考古的深入开展和田野考古资料的进一步积累,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和中国上古史的重建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文明的上古史,几乎是由考古学的发现和研究完成的 上世纪90...
10月8日,来自省内五家文博单位的年轻学员齐聚海宁达泽庙遗址,开始为期三个月的田野考古实训。 开班仪式上,达泽庙遗址考古领队介绍了培训班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希望学员们能将所学的技能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领导希望学员们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严守纪律,通过考古实训,磨练意志,提升野外考古能力,为文化浙江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8年7月至9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引江济淮”工程庐江段岳庙小墩遗址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暑期高校学生田野考古实习活动。 此次发掘的小墩遗址,位于合肥市庐江县万山镇岳庙村小墩自然组东,为一处商周时期墩台遗址。来自安徽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四十名学生参与到此次田野考古实习活动中。在野外发掘过程中,驻小墩遗址的考古工作人员全程参与并进行现场教学,及时答疑解惑,利用休息时...
9月25日,记者从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经中国考古学会评审委员会三轮投票评选,宁波大榭史前制盐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获评2016-2017年度全国“田野考古奖”二等奖。 这是宁波大榭史前制盐遗址继获评2016、2017两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并入围201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后收获的又一殊荣,也是宁波地区考古近20年来再次获评全国“田野考古奖”二等奖。同时,大榭史前制盐遗址也是本次获奖...
12月8日,记者从在上海举办的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获悉,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天门市博物馆联合发掘的天门石家河遗址考古项目成功入选10项“重大田野考古发现”,是本次唯一入选的中国项目,也是石家河遗址继“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后再获殊荣。 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今已走过60多年的考古探索历程。遗址位于长江中游腹地、江汉平原北部与大洪...
12月8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评选出10项“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天门石家河遗址考古项目成功入选,是本次唯一入选的中国项目。这是石家河遗址考古项目荣获“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后再获殊荣。 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上海市政府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上海市文物局等承办,每两年举办一次。每届考古论坛会评选、公布全球范围内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和重大研究成果奖。201...
12月1日,由浙江省文物局主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的“2017年度浙江省田野考古实训班”结业典礼在杭州举行。 本次实训班于9月5日正式开班,课程分为理论培训和田野考古实训两个阶段。理论培训阶段,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大家授课,分别为徐新民《旧石器时代考古》、王海明《浙江新石器考古概述》、黄昊德《浙江商周概况》、刘建安《浙江汉六朝考古》、郑嘉励《浙江宋元时期考古》、郑建...
复原3000多年前的山河地貌与生活方式,有助于甲骨文字释读!长期从事田野考古的唐际根告诉我们,他们正在做的“田野考古资料与甲骨文字释读”子课题研究,是复原3000多年前的环境地貌,并利用考古学类型学手段,整理当时人们的日常用品、生活方式、事物特征,最终形成图像数据库。他们相信,这将有助于今后甲骨文字的释读工作,有利于对以往解读过的甲骨文字进行正确评估。 7月14日下午,北京后海的一间茶舍...
2017年9月12日上午,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开班仪式在陕西省宝鸡市周原博物馆举行。国家文物局文化保护与考古司副司长唐炜、考古处副处长王铮,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周魁英、贾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中共宝鸡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赟,宝鸡市文物旅游局局长陈小平,中共扶风县县委副书记、扶风县人民政府县长齐军建,中共扶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新龙以及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仪式。发掘领队、北京大学考...
办保函〔2017〕86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 为适应当前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切实提高田野考古从业人员的工作水平,我局拟于今年委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举办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报名条件: (一)文博考古研究单位在职人员; (二)本科(及以上)非考古专业毕业,连续从事田野考古工...
白沙宋墓位于河南省禹州市白沙镇北,1951年发掘,包括北宋末赵大翁及其家属的3座墓葬,为砖室仿木建筑结构墓,四壁绘有彩绘壁画。考古报告由考古界元老宿白编写,题名《白沙宋墓》。该书是我国田野考古纪实的奠基之作,展现了田野考古既服务于现实需要,又带动学术思考的现实意义与科学研究价值。 1950年,淮河流域遭遇空前水患,在淮河的重要支流——颍水上游修建水库成为治淮工作的关键一环。为配合水库修建工程...
为加强安徽省文物保护队伍建设,提升文物系统专业人员田野考古技能水平,根据今年工作计划安排,安徽省文物局委托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举办全省田野考古培训班。 3月24日,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合肥举行。安徽省文物局副局长张媛媛、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曹盛英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宫希成分别在开班仪式上讲话。培训班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合作承办,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