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北朝(386-534) 左:高23厘米,右:高21.5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左:高23厘米。泥质灰陶。上有白陶衣,有红彩。明器。头戴武冠,敛下颌,上身内穿紧身宽袖衫(褶衣),外披裲裆铠,铠上有鱼鳞形甲片、上施朱红色彩。铠甲内衬厚实的裲裆衫。腰束带。下着裤管宽松博大的缚裤。身背箭壶,内盛数枝长箭。裲裆铠是南北朝时将士的主要装备,士兵与军官皆用。因其曾经被指定为武官甲制,结合起所戴之...
唐 明器 1958年陕西省西安市南郊杨思勖墓出土 高40.1厘米 两俑均系大理石质,有贴金,多剥落。均立在方形座上,头戴幞头,身着圆领宽袖长衣,腰束黑带(涂墨),衣的前襟撩起掖于带内。下着袴,足穿黑靴。其中一俑双手胸前抱拥一套兵器,腰间左右佩戴一套兵器(见照片)。另一俑亦腰间左右佩带兵器,但右手于胸前执一杆形物,因上下均残,究系何物不详;左手抚剑(见线图)。从他们的装束和佩...
唐 明器 1958年陕西省西安市独孤思贞墓出土 高89厘米 此俑立于台座上,戴盔,穿甲,围绿色颈领,领下两角外卷作云状。盔、甲均以赭黄色为主,胸部的纹饰及甲的周边多是黄色及绿色釉,肩甲为龙首张口衔臂的形状。腰束绳形带。下身白裳长垂至地面,足穿靴。 此俑服饰基本写实。唐代甲胄主要是“明光甲”,头盔有护耳、护颈,背甲为一整片,胸甲分为左右两片,每片中心有一圆形护胸。胸甲和...
隋 明器 1982年陕西省西安市郭家滩罗达墓出土 高27.1厘米、长20.5厘米 此俑头戴尖顶兜鍪,身穿明光铠,肩披覆膊,胸前有两圆护,下身着战裙,脚蹬长靴,坐马披以铠甲,是当时重装骑兵形象。文献记载,东汉末年已经出现了较完备的马铠,南北朝时期已较普遍使用,这和当时少数民族长于骑兵作战有关。身穿铠甲的战士骑着穿上马铠的战马为当时的重装骑兵。隋朝时,军队的主力仍旧是这种重装骑...
隋 明器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李静训墓出土 高34厘米 此两俑头戴盔,有护耳、护项,身穿明光铠,胸前左右各有一圆护,腰束带,肩部绘有黑花,下着袴,足穿黑靴。右手下垂,拳间有孔,似原执武器,左手曲于胸前,下按一长方形盾牌。盾脊微凸,中心绘一黑彩兽面饰。制作时,头与身躯分别模制,再将头部插入躯体粘合,全身先涂白粉,再于一定部位施以朱色或墨色。隋朝统治时间虽短,但战争频繁,因此...
隋 明器 1953年湖北省武汉市出土 高63.3厘米、59厘米 武士俑挺胸直立,双手抚盾。怒目隆鼻,头戴缀有鳞形甲片的铁兜鍪,两侧有护耳,身着有领扣、肩部用皮襻联缀鳞形甲片的裲裆铁甲,有金属打制的圆形护胸。肩臂有筒袖。腰束皮带,甲长过膝,露出袍裾和靴。俑腹下部靠立一面木牌,包以皮革后用金属铆钉固定,再施彩绘及镶金银饰件。 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流行筒袖铠、裲裆铠、明光铠...
这对用于镇墓的武士陶俑,原出土于内蒙林西的金代墓葬中,从陪葬品的规模判断,墓主人可能是在公元1120年金兵攻打辽上京时战死的一位将军,不知何故,这对陪葬的武士俑在上世纪初竟流落到西宁后被一古玩商所收藏,现陈列于他的店铺中,供人欣赏。 这两个武士彩陶俑,通高85厘米,宽30厘米,头戴女真族人传统的发冠,身披胄甲、双目圆睁,两拳紧握呈持兵器状,脚踏草原的神兽雄鹿,一副好战的神态,不禁使人联想到千...
三彩武士俑,唐,高105cm,宽44cm。 武士俑面部敷粉画彩,不施釉,颈下施黄、绿、白三色釉。头束发髻,二目圆睁,双眉浓重,大鼻头,鼻下胡须向两侧上翘,面相异常凶猛。身穿明光甲,胸前左右各有一圆护,肩覆披膊作龙首状。右手握拳上举,左手叉扶于腰际。足蹬高靴,直立于镂空座上。 此件武士俑形神兼备,气宇轩昂之态显露无遗,精工制作,是一件上佳的艺术珍品。
隋代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 1959年河南省安阳县张盛墓出土 高73厘米 俑站立于覆莲座上,头戴盔,身着甲,左手似原执兵器。通体施白釉,釉厚处略呈青色,正表明了白瓷源于青瓷的渊源关系。
隋代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 1959年河南省安阳县张盛墓出土 高73厘米 俑站立于覆莲座上,头戴盔,身着甲,左手似原执兵器。通体施白釉,釉厚处略呈青色,正表明了白瓷源于青瓷的渊源关系。
西汉 高48厘米 陕西咸阳出土
昨天下午,在南京幕府东路白云雅居附近一建筑工地上发现了一个石雕人像。据悉,发现的石雕人像是明代武士俑,目前已送到鼓楼区文化局保管。 “这个石雕人像是工人在拉电缆的时候发现的。后来在继续施工中,工人又发现了一处古墓。”在知情人的指点下,记者在施工现场看见,发现石雕人像的地方满是建筑垃圾,而后来发现的古墓离石像的发现地有一百多米的距离。“当时工人在拉电缆的时候,线一拉直,土裂开了 ,石像露了出来。”...
重庆三峡库区近日考古发掘了5座东汉墓葬,出土陶武士俑等珍贵文物。 记者从重庆市文物考古所获悉,本次考古发掘的上河嘴墓群和槽房沟墓群位于重庆三峡库区丰都县,属于三峡库区消落区地下文物保护项目。此次考古发掘了600平方米,共计清理墓葬5座,均为东汉时期墓葬,形制有长方形和刀把形等。其中,上河嘴墓群的2座墓葬保存较好,出土器物丰富。2号墓墓室用菱形纹砖垒砌而成,墓室底为黄色生土,出土了陶罐、陶钵、陶魁...
昨天下午,蓝田县小寨乡一村民在土崖取土时,发现了两尊武士俑。当地文物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连夜对出土现场进行了查看,初步判定这两尊俑为唐代墓葬中的武士俑。因为天色已晚,进一步发掘将在今日进行。
前晚,一座宋代古墓惊现于石羊场一处正在施工的工地上。经过考古队员的小心挖掘,昨日下午,这座古墓共出土了20余件宋代文物,其中一对彩色的武士陶俑尤其引人注目,此外还有文俑、动物俑、买地券和钱币等。 昨日,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座古墓位于工地西南方,埋藏得并不深,墓顶距离地面只有78厘米,整座墓由扁长的石砖砌成。原本以为这只是一座独墓,但发掘后考古队员才发现,古墓中有两间墓室,根据出土的文物判断,在此&...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