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图1 图2 宜兴紫砂兴起于明代中期,在此后的500年时间里,一直备受文人的青睐。作为陶艺的一个重要门类,紫砂与茶文化相伴而生,又与“诗、书、画、印”巧妙结合,使之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介绍一件民国时期的“陈鼎和陶器厂”款紫砂方壶。 这件紫砂方壶(图1),通高11.1厘米,外口沿宽7.9厘米,方口,附圆钮方盖,子母口扣合。溜肩,鼓腹,腹部一面刻山林村舍图,另一面...
夏至春秋 春秋早期 1966年湖北省京山县苏家垅出土 通高65.5厘米,口长22.8厘米、宽16.5厘米,足长30.5厘米、宽23.5厘米
春秋 盛酒或盛水器 1966年湖北省京山县出土 高66.7厘米 此器盖内与壶内壁均有铭文12字,为曾仲游父作器。据文献记载,“曾”有三个,一个在今山东省峄县,一个在今河南省柘城县北,另一个则在今湖北省江汉流域。这个曾仲游父壶应属后者所铸。此曾国与黄国、江国互通婚姻,京山发现的97件铜器中,6件有曾国铭文,2件有黄国铭文,说明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这个曾国与黄国已经有了密切的...
春秋 盛酒或盛水器 1955年安徽省寿县蔡侯墓出土 高79.8厘米,口长18.5厘米、口宽18.3厘米 此壶颈内有铭文6字,为蔡侯申作器。蔡侯申即蔡昭侯。蔡是周初武王弟叔度的封国,后因叔度随武庚反叛,被周公放逐,改封其子蔡仲于此,建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西南)。春秋时期蔡常受楚的逼迫,多次迁移。平侯迁新蔡(今河南省新蔡),昭侯时又迁州来(今安徽省凤台),称下蔡。该墓出土青铜器...
春秋 盛酒或盛水器 1961年山西省侯马市出土 高84.5厘米 铜壶出土地侯马一带,春秋时为晋国晚期都城新田所在地,遗址于1952年被发现。此后历经调查、勘探,发掘出一系列的古城遗址。在这些古城以南,分布有制作青铜器、陶器、骨器和石器的作坊;古城东南,有祭祀、盟誓遗址。晋是周成王叔父叔虞的封国,都于唐(今山西省翼城县西)。春秋初期晋昭侯分封叔父成师于曲沃(今山西省闻喜县东北...
许多年前,笔者收藏了一把紫砂粉彩汉方壶,为宜兴紫砂所制,胎细质坚。壶身由六块泥片镶接而成,然后划切开壶口、流孔,接流、上把和制盖,全手工制成,壶里手工接痕明显。壶名曰汉方壶,又名高身方执壶、高身方钟壶或秤砣方壶等,外形源于青铜方器。壶呈略扁方形,腹部微鼓,方口二弯流,流3/4贴身,长条单流孔,圆执把,内压浅足。轶盖形状应为四方高嵌盖,桥形钮。此壶体态壮硕,古朴周正,线条端庄,气度不凡。 满釉...
《方壶图》轴,明,吴彬绘,纸本,设色,纵320cm,横101cm。 本幅作者自识:“方壶图。天启丙寅春暮,枝隐吴彬写。”钤“吴彬之印”、“文中”印两方。“天启丙寅”为明天启六年(1626年)。 画家笔下的方壶仙山外形奇诡,山峰之间洞天别具,琼楼玉宇隐现其中,有仙人凭栏远眺,山脚下海浪拍岸,惊涛翻涌,在构图布景上突出了一个“奇”字。在笔墨运用上,此图强调了用墨之法:山岩以墨笔勾廓,皴笔绝...
紫砂描金山水方壶,清乾隆,高9cm,口径4.5cm,底径10cm。 壶方口,三弯流,蝉肩方体,下承四方折角包边足。紫色砂泥,通体金彩篆书装饰,腹一面绘金彩山水人物纹,另三面有金彩乾隆御题五言诗《雨中留余山居即景杂咏》节选:“御制雨中留余山居即景径 穿玲珑石,簷挂峥嵘泉。小许亦自佳,昨来龙井边。”足内凸印“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 此壶的金彩御题诗文笔势古峭,布局适宜,古雅中见富丽,是御用紫砂茗壶...
宜兴窑紫砂黑漆描金彩绘方壶,清雍正,高11.5cm,口径12×9cm,足径8×9cm。 壶直口,略呈长方形。器身方中见圆,圆中见长方。弯流,方柄,壸门足。出沿式盖,方亭式钮。壶为紫砂内胎,外髹黑漆,并以金彩绘画。壶身描金漆绘保存完好,盖上则大部分脱落。壶身四面所绘内容为山水楼阁图,壶柄和流上绘制梅花。 以漆髹饰紫砂壶始于明代,清雍正年间吸收了漆画中重彩描金的技法,将壶体装饰得金碧辉煌。 此壶...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河南博物院合作举办的“大象中原——河南历史文化展”30日在国博开幕,包括国宝级文物莲鹤方壶在内的105件(套)河南省文物精品亮相北京。 该展共遴选河南省各地博物馆精品,展品包括青铜器、玉器、瓷器、石雕造像等,类型多样,内涵丰富,其中许多为重大考古出土的文物珍品。展览分为家园、寻根、天工、文脉4个单元,充分展示了河南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 其中国宝级文物莲鹤青铜方壶尤为引人注目。...
资料图:“王孙诰”青铜编钟 资料图:莲鹤青铜方壶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河南博物院合作举办的“大象中原——河南历史文化展”30日在国博开幕,包括国宝级文物莲鹤方壶在内的105件(套)河南省文物精品亮相北京。 该展共遴选河南省各地博物馆精品,展品包括青铜器、玉器、瓷器、石雕造像等,类型多样,内涵丰富,其中许多为重大考古出土的文物珍品。展览分为家园、寻根、天工、文脉4个单元,充分展示了河南古代文...
昨日凌晨6时许,从河南出发赴京参加“大象中原——河南历史文化展”的百余件珍贵文物在严密的安全保卫下全部进入国家博物馆南八展厅。下午3时许,一路无恙的莲鹤方壶顺利出箱完成点交,被搬入展厅的中心位置。 大河报记者昨日下午在展厅内看到,文物的点验交接工作十分细致,由国家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和文物运输方三方共同完成。最先开箱的是莲鹤方壶,工作人员最担心的兽耳和鹤腿两个部位包装完好,并无异常,方壶点交后被顺...
彩绘陶方壶,汉,口边长11.5cm,足边长12.6cm,高39cm。 壶口部与足底皆为方形,四角攒尖方盖,壶身两侧各有一铺耳。通体饰以黑、红彩为主色调的图案,颈与腹部皆绘流云纹,并以菱格纹条带相间。 此件方壶的造型和彩绘纹饰均仿照同时期的漆方壶而作。此类彩绘陶器在战国和西汉墓葬中出土较多,可能是专用于殉葬的明器。
钧窑制壶少见于清代以前文献记载。多年来禹州境内出土的钧瓷标本,壶的造型也为数极少,仅见“八棱壶”和“倒流壶”两种造型。近日“八卦洞”出土钧瓷标本,见桃形壶一种。壶体里蓝外红,壶嘴为方形,与笔者收藏多年的“抱月方壶”壶嘴基本吻合。笔者兴奋之余撰文以抒胸怀。 “抱月方壶”有三绝:造型绝、釉色绝、铭文绝。 它系纯手工拍制粘接而成,高13.5厘米、长17.5厘米、宽6.8厘米,方钮、方盖、...
制作炉鼎彝器,是云南斑铜善于表现的一大类题材,充分表现出云南斑铜作为铜制工艺美术品的独特艺术魅力。这些作品的器形皆来自于传统,有相当一部分还是直接从青铜器中汲取设计元素,虽然在传统的基础上于某些细节处进行了容易为现代审美所接受的改进,但是仍保持着十足的中国传统文化神韵。 虽然中国铜制工艺历来重视制作炉鼎彝器,但是云南斑铜之炉鼎彝器却有着其他铜制工艺品所不具备的特点。斑铜炉鼎彝器是铜制品中较...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