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月19日下午,在宁海东方艺术博物馆,已有150多年历史的2盏清代宫灯,经过泥金彩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黄才良先生等宁海工艺美术爱好者的共同努力,再次披上绚丽的刺绣灯罩,重新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这2盏出产于清代末期的宫灯由樟木制成,高65厘米,呈六边形,每个灯面宽21厘米,高40厘米,六条上梁头部雕有龙头造型,是当地大户人家在重要节庆场合开门迎客的必备灯饰。 当天,“金猪送春来,彩灯庆元宵...
缺席故宫宫灯复原 北京宫灯待传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宫灯制作技艺面临考验,传承后继乏人;专家表示传统工艺应与时俱进。 1月29日,北京宫灯技艺传承人郭燕青在画宫灯。 1月29日,北京美术红灯厂,郭燕青展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宫灯。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今年春节前夕,故宫乾清宫区域悬挂起久违了的宫灯。 北京美术红灯厂的厂房里,北京宫...
1月21日,北京故宫博物院在乾清宫前丹陛上下树立起“天灯”和“万寿灯”各一对,作为“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的实景体验部分正式向观众开放。清代宫廷沿明代旧制,元旦(即今日春节)前后要在乾清宫丹陛上下各立一对天灯和万寿灯,乾隆五十四年开始在皇极殿各增立一对。按《国朝宫史》记载,每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安设天灯万寿灯。天灯至次年二月初三撤出,万寿灯至正月十八日撤出。立天灯、万寿灯是清代早中期过年最盛...
故宫博物院乾清宫26日开始试挂宫灯,为即将开幕的“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系列展览布展。此次展览力图将相关文物还原到历史本来的场景中去。例如,立天灯、万寿灯是清代早中期过年最盛大的活动之一。从立到撤,前前后后要使用八千多人次。 自道光二十年(1840)被节俭的皇帝取消以来,它们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将近200年。相关文物也早已分散各处,渐渐不为人所知。 今天,通过研究人员的努力,不但...
故宫展示养心殿宝匣之际,北京青年报记者在故宫文物医院看到大批宫里曾经专用的宫灯正在修复中。据单霁翔院长透露,这是在为明年春节期间“点亮”紫禁城做准备。 故宫博物院14日推出“修身 齐家 平安天下”——故宫博物院主题性综合文化创意项目研发模式,同时启动“金榜题名”“宫囍·龙凤呈祥”“故宫中国节”三个主题性综合文创项目将文物、科技、艺术元素相结合,以沉浸式、互动式的方式向人们展示...
长信宫灯、兵马俑、金缕玉衣……这些以前在历史教材中介绍的国宝文物,昨天起亮相国家博物馆“秦汉文明展”。此次展览至11月30日,考虑到参展文物极为珍贵,为确保文物安全和展厅内良好的参观秩序,国博每天将安排发放3000张免费门票,观众需在“秦汉文明”展厅入口处领票入场,每人每天限领一张。 据介绍,此次展览由序厅、文治武功、长乐未央、事死如生、多元文化、丝路交通及尾声七个部分,五大主题单元构成,1...
昨天,嘉兴内河国际集装箱港区的海关查验平台上,宫灯、皮影、绢扇、蓝印花布等特色工艺品摆满了整个平台,活生生就是一场民间文化艺术“小型展览”,嘉兴海关工作人员正忙碌地办理着最后的手续。很快,这些嘉兴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要漂洋过海到台湾基隆,参加9月举办的第十一届台湾·浙江文化节——嘉兴文化周活动。 作为浙江省对台文化工作的重要品牌,台湾·浙江文化节已经连续举办了10年,“这不但是嘉兴...
金缕玉衣 长信宫灯 昨日(2日),多个大型展览在天津博物馆开展。其中,首都博物馆联合天博、河北博物院共同推出《地域一体文化一脉——京津冀历史文化展》是本次多个大型展览的重中之重,汇聚京津冀三地珍品文物231件(组)。河北博物院“镇馆之宝”长信宫灯在历次外展中展期从未超过一周,此次展期为半个月,十分难得。 汉代杰作长信宫灯 长信宫灯出土于河北省满城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长信宫灯是汉代灯...
昨日,多个大型展览在天津博物馆开展。其中,首都博物馆联合天博、河北博物院共同推出《地域一体文化一脉——京津冀历史文化展》是本次多个大型展览的重中之重,汇聚京津冀三地珍品文物231件(组)。河北博物院“镇馆之宝”长信宫灯在历次外展中展期从未超过一周,此次展期为半个月,十分难得。 汉代杰作长信宫灯 长信宫灯出土于河北省满城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长信宫灯是汉代灯具的经典之作。其通体鎏金,设计巧妙,...
你可知道,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就发明了可调节光线明暗的灯具,还能避免燃烧的烟气污染空气。记者从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现场获悉,海昏侯主墓的北藏阁中出土了多盏各式造型的青铜灯,其中以雁鱼灯的工艺价值和环保价值最引人关注。 记者在海昏侯墓文保房中看到,新发现的雁鱼灯共两盏,均为青铜质地。其整体作鸿雁回首衔鱼伫立状,雁体态宽肥,颈修长,身两侧铸出羽翼,有短尾,双足并立,掌有蹼。雁喙张开衔一鱼,鱼身短肥,下...
今天上午,“地域一体•文化一脉——京津冀历史文化展”正式开展,232件京津冀三地精品文物亮相首都博物馆,展现了京津冀地区深厚的历史渊源。 此次展出的京津冀三地文物中,不乏国宝级的珍品。如代表燕国青铜制造最高水平的伯矩鬲,中国第一个考古发现的环保灯——长信宫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金缕玉衣,国内出土最早的大葆台汉墓出土的铜坐龙,代表元代瓷器制作最高水平的元青花标准器——青花凤首扁壶,清代...
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建都洛阳、统一天下后,为了庆贺这一功业,在宫廷里张灯结彩、大摆宴席,盏盏宫灯,各呈艳姿。宫灯的制作技术逐渐传入民间,而其鼎盛时期,则是在隋唐。隋炀帝大业元年正月十五,在洛阳陈设百戏,遍布宫灯,饮宴畅游,全城张灯结彩、半月不息。隋唐之后,每逢元宵节,家家宝灯高挂,这种风俗,传至全国,波及海外。宫灯不同于现在的任何灯具,它是灯具与工艺美术完美结合的产物,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既有实用价...
西汉。通高48厘米,人高44.5厘米。出自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的墓葬,作跪姿宫女执灯形,通体鎏金,璀璨夺目。宫女穿宽袖长衣,梳髻,戴巾;灯盘、灯座及执灯宫女的右臂处可拆卸;灯盘中心有一钎可插蜡烛,灯罩与灯盘可转动开合,便于调节灯光亮度和角度。宫女右臂为烟道,烟经底层水盘过滤后,便有烟而无尘,可减少室内的烟炱以保持清洁。灯上有九处刻铭,计65字,其中有“长信”二字,为汉文帝...
为丰富省会广大观众的春节文化生活,增添元宵节的喜庆气氛,2月23日,河北省民俗博物馆与精品导报联合举办了“火红宫灯闹元宵”民俗文化活动。民俗博物馆进行了积极筹划,提前在活动现场布置了红红火火的宫灯,营造一个喜庆的氛围。当天上午的少年儿童现场参与制作“宫灯”和“猜灯谜”项目,活动特意设置了两张操作台,有两位老师辅导宫灯制作,现场的30余位小朋友和家长,跟随老师边学边做。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小朋友们手...
【长江网讯】(记者 熊志 通讯员 陶火应)近日,武汉市新洲区徐古镇张先生收藏了一对“长信宫灯”,今日(10月18日),经新洲区文物所3位专家鉴定 ,该文物系近代仿制品。 昨日,记者在张家看到,这对“长信宫灯”的整体是由头部、身躯、右臂、灯座、灯盘和灯罩六部分组成,每尊宫灯高50厘米,重36公斤。 据59岁的张先生介绍,他在家种了6亩田地,农闲时爱好文物收藏,他收藏文物有20多年的历史,先后骑自...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