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良渚古城从何而来?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因何而建、如何营建?良渚古城的保护和学术研究进行得怎么样了?今年正值良渚古城发现十周年,12月13日,良渚古城考古发现十周年新闻发布会举行,10年来良渚古城考古的研究和保护情况也得到梳理。 当天,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在良渚召开,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相关科研机构的近30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在激烈的观点碰撞和闪烁的思想火花中,蒙在良渚古城和外围水利系统的神秘面...
中国早在五千多年前的良渚社会,就已经进入早期国家文明阶段 全世界顶级考古学家这两天齐聚杭州考察良渚遗址 前两天,12月8日至11日,上海举办了一场考古界的“奥斯卡”盛会——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 全世界的考古学家,坐在一起,以“水与古代文明”为主题,好好聊了聊水资源、水管理和古代文明发展之间纵横交错的关系。 隔壁的上海办“奥斯卡”,浙江考古界的人也兴奋得不行。...
图为“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良渚古城水管理系统国际学术研讨会”现场胡哲斐摄 中新网杭州12月13日电(胡哲斐)13日,“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良渚古城水管理系统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杭州良渚举行。研讨会上,多位国际考古大咖表示,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实证,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价值。 “良渚古城外围存在着由许多条坝体构成的庞大水利系统,说明当时的统治者十分清...
良渚,字面意思为“美丽的水中小洲”——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随着良渚考古不断取得突破,良渚遗址已经成为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圣地。 12月12日,包括英国牛津大学教授、著名考古学家杰西卡·罗森,英国杜伦大学教授Chris Scarre,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Peter Bellwood,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博士Timothy R. Pauketat等在内的20多位国际考古大咖齐聚良渚,实地...
8月10日下午,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赟带领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赴扶风调研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建设情况。记者了解到,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正在加紧建设,科研展示区所有建筑单体土建安装工程基本完工,主体工程和二次结构工程已全部完成。 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项目位于扶风县法门镇庄白村,是依托周原遗址高标准建设的国内外首座国际化周文化考古研究机构。项目融合了周文化元素的仿古建筑,包括文物库房、文物...
今日上午,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建设工程开工仪式在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召陈村举行。 据悉,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工程项目规划占地18亩,总建筑面积10900平方米,总投资3,300万元,建设周期550天。工程施工由陕西古建园林建设有限公司承担,陕西中安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负责周原考古研究基地工程全程监理。建成后的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将集文物资料整理、标本安全保管、科研、教学、展览、公众文化普及...
潜水员探索沉船残骸 近日,一个国际考古学家小组重新挖掘了一艘2000年前的失事船只残骸。这艘船驶离希腊岛屿安梯基齐拉岛后沉没。如今距离该沉船首次被发现已经114年。1900年,潜水员探索了沉船残骸,但由于一人因减压病死亡和另外两人瘫痪,那次探险不得不很快终止。 现在,在装备了现代技术,尤其是再生式氧气系统(能去除呼出的二氧化碳,并引入氧气)后,科学家开始从沉船中挖掘剩余的财宝,其中...
记者昨天从市文物局获悉,“世界考古·上海论坛”本周五将在中华艺术宫拉开帷幕。这是国内举办的首个高规格国际考古论坛,将有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74位考古学者参会,其中仅院士级别的专家就有10余位,包括剑桥大学教授科林·伦福儒、哈佛大学教授威廉·法什等。 据悉,整个论坛为期3天,将发布2011年至2012年的世界十大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和九大重大考古...
在日前落幕的“澳门史前黑沙遗址国际会议”上,一件4000余年前治玉“滚动轴承”被海内外30余位考古学者确认。 关于澳门黑沙遗址出土治玉用石质“滚动轴承”的最初研究和命名是由黑沙遗址发掘人、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中心教授邓聪率先完成,并逐渐在国内外史前考古领域中取得认可。 邓聪指出,在黑沙遗址先后两次发掘过程中出土的治玉用...
一个国际考古学家小组8月14日在华盛顿报告说,他们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中发现了规模很大的石器时代墓葬群。大量考古证据向人们展示了距今1万年至4000年间的“绿色撒哈拉”。 小组负责人美国芝加哥大学科学家保罗·塞雷诺在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这片大型墓葬群位于尼日尔境内的撒哈拉沙漠中,初步发现的单个墓葬多达200处。他们在几处墓葬中发现了人和动物的...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6日在长沙召开的全国考古工作汇报会上说,中国将加强与国际考古界的合作与交流,使国外考古学家和文物保护专家有更多机会参与中国的考古工作,同时也鼓励中国的考古工作者参加境外考古学研究。 张柏说,国家文物局将择机组织考古队伍赴巴基斯坦、肯尼亚、蒙古、越南等国家开展考古工作,扩大中国考古学在世界的影响。 据介绍,经国务院特别许可,国家文物局已批准了一批新的中外合作考古调查发掘项...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