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牌匾又称招牌、匾额,小小的一方匾额,融入了中国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等艺术,集字、印、雕、色为一体。对于老字号品牌来说,每个字号牌匾背后都蕴含着一段独特故事,匾额以其独有的商业语言,极富诗意的文化符号,述说着上千年的历史。如今,无论历史爱好者还是书法爱好者,都在研究这些牌匾带来的文化价值。可以说,对老字号企业的研究,牌匾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买卖开张需名人站台 老字号和牌匾历来...
在2018年北京保利举行的“长物澄心——馀庆堂文人赏石暨文房匾专场”拍卖中,三件匾额拍品吸引了多方买家的青睐。其中吴昌硕《雪庐》匾(估价仅2.2万—2.5万元),最终以高于估价十余倍的26.45万元成交。无独有偶,同期举办的中贸圣佳春拍“古董珍玩——杂项专场”上,清“三代帝师”祁寯藻的“华茂春松”楠木匾,表现出色,录得11.5万元成交价,而据了解,在2016年举行的西泠印社首届文人匾专场中,该匾当...
经过三个月的摸排侦查,福鼎警方跨区域追踪被盗八年的村民家传清代匾额,成功将匾额、抱柱楹联等文物追回。日前,这批清代匾额被完好无损地送回管阳镇金钗溪村民手中。 在26日上午的文物移交现场,村民们齐心协力将匾额、抱柱楹联等文物抬上早已准备好的皮卡车,燃放鞭炮喜迎“宝贝”回家。 为感激福鼎警方追回文物,村民们还自发制作锦旗,送到福鼎刑警大队和管阳派出所民警手中,感谢公安机关成功追回被盗文物。...
5月16日,洛阳民俗博物馆在馆长王支援同志的带领下,开展了对馆藏1600余块经过保护修复的匾额搬迁入新建文物库房工作。 从2000年至今,洛阳匾额博物馆共征集了2100余块匾额,除展出的500余块匾额外,仍有1600余块匾额散存于馆内。近期,随着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内匾额专用文物库房的完工,馆长王支援同志多次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匾额搬迁工作的各项事宜,最后经过周密...
网友担心故宫前星门斗匾上的汉字脱落或被盗 摄影/本报记者 屈畅 近日,有网友在故宫参观时发现,毓庆宫正门前星门上斗匾的汉字不见了。故宫博物院官网信息显示,毓庆宫系康熙皇帝为皇太子允礽所建,乾隆、嘉庆、光绪等皇帝都曾在此居住。1月1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探访发现,故宫前星门斗匾上汉字的位置,只剩下一些金色的痕迹。对此,故宫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斗匾上的汉字从去年年初就取下来了。目前,毓庆宫整体...
提到匾额,许多人可能觉得不是很熟悉。但如果说到普通人家里挂的“积善之家”“天道酬勤”,街上店家的“同仁堂”“稻香村”,再到皇宫大院的“太和殿”“颐和园”,就会感到匾额并不陌生。 建筑的眼睛 公开的荣耀 匾额兴起于先秦,历经两千余年沉淀与打磨,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自成体系的分支。匾额是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于建筑的眼睛。匾额中的“匾”字古也作“扁”字,《说文解字》曰“...
两年之后,依然没人准确地知道淳安县郭村老房子那道隔墙内拆出了多少块牌匾——完整的有26块,被截断、锯开的牌匾就更多了。 从发现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两年,这些价值不菲的牌匾依然默默地堆在祠堂里。随着时间的推移,村民担心得不到有效保护的牌匾会面目全非。 回顾: 老房的隔墙里发现大量牌匾 隔墙里发现大批牌匾,当时在淳安本地很轰动。 2015年7月7日,杭州淳...
一块曾被用于盖鸡棚的牌匾,上面竟刻着满文和汉文,其中汉文“道光叁拾”等字样清晰可见。这块破旧牌匾被东莞厚街社区的康叔收藏在家中,视若珍宝。这块破旧牌匾真的是清朝道光皇帝所赐的吗?它真正的主人又是谁呢? 上周五,满文专家、中山大学王刚博士闻讯后,来到康叔家一探究竟。王刚博士初步判定,这块牌匾上的残缺文字是出自道光皇帝书写的一卷封赠官员王同春的正式公文,公文的内容为褒奖官员王同春及家人。可能王同...
以匾研史,可当佐证;以匾学书,可行笔髓。 匾额承载着中国古老文化,将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集字、印、雕、色之大成,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精品。 在新余,有这样一位农民——十年苦心、八方奔走,他省吃俭用,积沙成塔、集腋成裘,成为了四处举债也要收集匾额的“痴狂人”。 今年10月1日,由他自办的江西首家匾额博物馆正式免费对外开馆。 3000平方米博物馆藏300余块匾...
钟国康(书法家、篆刻家) 齐白石对其弟子们说过这样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人称他“弟子三千”,这是一种尊崇的说法。在他的弟子中只有李苦禅、李可染为翘楚,其余几千都“似齐而死”,娄师白如此,许麟庐如此,李立如此,他的孩子们更是如此。 白石的弟子中,似白石者一大片,超越者未见,能写好书法者更少,能写好擘窠大字的,唯白石他自己一人也。 齐璜白石的存世牌匾不多,但极其精彩。精彩在...
中国古匾艺术,源于商周,始于秦汉,成熟于唐宋,兴盛于明清,许氏家族的古匾制作,起源于明末,兴盛于清代及民国,衰败于建国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改革开放及一系列强国富民经济建设方案的落实,匾额刻镌业务和时代同步发展。镇平县许氏古匾制作技艺从清代开始已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 许建康,男,汉族,大专文化,工程师。斋号蕴雅轩,法号释印墨、菩提老人。一九四一年九月出生于河南省镇平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6月1日,“慧日慈雲”匾额和“朵森格”石狮文物移交仪式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陈列馆举行。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拉萨市委书记白玛旺堆,西藏自治区副主席甲热·洛桑丹增、西藏军区副参谋长邝德旺出席仪式并揭牌。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党委党史研究室,以及拉萨市委、市政府有关负责人等参加仪式。 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党组书记尼玛旦增在移交仪式讲话中指出,“慧日慈雲”匾额和“朵森格”石狮文物的移...
位于荥阳老城的“魁星楼”等古建筑此前因年久失修受到广泛关注,不久前当地开始了对“魁星楼”的修缮。期间,镶嵌在“魁星楼”正门上方的一块书有“中山纪念塔”的石匾重见天日,据悉,该匾额由民国时任荥阳县长左宗濂所题,而左宗濂便是86版《西游记》中观音菩萨扮演者左大玢的父亲。记者了解到,当地文保部门在修缮中,将已经镶嵌在塔基正门上的“中山纪念塔”石匾拆下又重新换上了一块“魁星楼”的石匾,此次更换石匾,也受到...
遗产编号 ⅷ-12 所属地区 江西·南昌·安义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南昌市安义县 申报日期 2006 板溪邹家自明朝中叶就以匾额书法雕刻为业,匾额不仅为当地人所喜爱,而且周边以永修县、奉新县、靖安县、九江、南昌等地都有人前来求购。因此,匾额书法雕刻生意兴隆。位于安义县城潦河南岸的板溪邹氏兄弟,继承了传统的匾额书法雕刻技艺,并以此为基础,独创了雕...
日前,新昌县博物馆接收了两块反映民国时期县城内医药行风的匾额,为新昌本地书法家俞知鑑所书,颇具历史和艺术价值。 两匾的捐赠者为新昌县医药公司退休职工吕允堂,但将匾额送至博物馆进行捐赠的却是医药公司的另一位退休职工汪渭南。博物馆工作人员为了解文物背景,请汪先生讲述了匾额的来历。 1995年,因新昌城关横街拓宽需要,位于横街口的医药公司中药门市部面临拆迁,作为职工的汪先生与同事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